这几天看日本作家岸见一郎的书《被讨厌的勇气》。其中阿德勒提出的“目的论”,打破了我一直以来对弗洛伊德“原因论”的认可。
原因论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过去所受的伤,是现在不幸的罪魁祸首,不管是我们的情绪,还是行为习惯,都可能从过去当中找到原因,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过去经历所有的事情都是现在赋予它意义的。这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目的论
而阿德勒却认为,过去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基本原因,我们也并非因为经历所受到的伤害而永远痛苦,实际我们会从过去经历中,找到现在的目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这就是阿德勒所提出的目的论。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难或者幼年收到虐待之类的事情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为了某个“目的”而活着。
阿德勒否定弗洛伊德说,如果过去决定一切而过去又无法改变的话,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也将会束手无策。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对世界绝望、对人生厌弃的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之中。以精神创伤说为代表佛洛依德式的原因论就是变相的决定论,是虚无主义的入口。否定我们人类的自由意志、把人看作机器一样的存在,这是佛洛依德的原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