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公姓杨,一提到这个姓氏,我就会联想到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不知道他们家族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反正在外公那里,我也听过不少关于杨家将的故事,听他聊起这个传奇家族的时候,就好像那就是他们家的故事一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于杨家的近代传闻。传闻解放之前,我们县城有两大家族,一个家族姓包,另一个家族就姓杨。两大家族的势力把整个县城一分为二,包家的势力范围被百姓称为包半城,杨家的势力范围被百姓叫做杨半城。总之他们都是名门望族,有关两个家族的事情也时常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我也不知道这些传闻是真是假,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很多事情都没办法考证。
我唯一能肯定的是,在外公他们村子里,杨家确实是一门旺族。他们聚居的地方被人们叫做`杨家院子',鼎盛时期估计有五六十户人家,这在我们这些大多数都是散居的地方,确实是很少见的。
外公外婆一生育九个子女,只是在那条件艰苦的年代,老大、老三、老四,都不幸夭折了。如今排行老二的是我大舅,老五是我的母亲,老六是六舅,老七是我姨妈,老八是八舅,老九是九舅。
想起二老一生能养育这么多子女,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拿到现在来说那简直是不可思议。但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国情,普天之下,人皆如此。关于那个年代的传说也是有很多个版本了,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主要还是谈谈我外公的一些事情。
外公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人,政治面貌属于中农。他与外婆结婚是在解放前,外婆属于江安人氏,他是用四人大轿接过来的。那时听人说,他们结婚是媒妁之言,结婚前彼此都没见过面。好在二人还算契合,一辈子风风雨雨就这么走过来了。
外公为人实诚,和我爷爷那样都属于寡言少语的那一类型,只知埋头苦干,处理人情世故稍微显得有些谨慎,另外还十分守规矩。这种性格其实在哪个年代都是不讨巧的,更何况在那个艰苦年代。
自从我母亲出生后不久,农业社的粮食就越来越少了,一开始的时候还有米饭吃,后来米饭变成了稀饭,稀饭又变成了米汤,米汤都算是好的,再后来米汤又变成了清汤,清汤跟喝开水没什么区别。
由于饿肚子,很多人都在想尽办法弄东西吃,他们有的人开始把米糠磨碎了,就着清汤往肚子里咽;有的人开始四处找野菜野果子吃,实在找不到,就摘树叶子,撕树皮;还有一些人听说哪里哪里的泥土可以吃,就到处去找那种白白的软软糯糯的泥土。
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种子和庄稼也成了被偷窃的对象。队里刚种下的豌豆、胡豆,小麦等等时不时会有人来偷;这些农作物长苗了,结果了但是还未成熟也有人来偷。这样下去实在不行,村里领导就专门组织一些人轮流到田野里,仓库里,整日整夜地看守。
那时外公外婆一家子也是饿得不行了。外公从公社里带回来的汤汤水水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外婆又带着年龄尚幼的大舅和尚在襁褓中的母亲,所以也干不了什么活。看着两个整天在饥饿中哇哇大哭的两个孩子,外婆也加入了同村里人到处寻找野菜,野果子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