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德国柏林泰格尔机场,素闻德国人严谨、细致,本以为会对我的行李开箱仔细检查一下(上次在英国海关受了影响,以致于现在每去一个国家总觉得会被海关扣东西),没想道实际上还不错,很顺利过关,工作人员虽然不言笑,但却是认真负责。回酒店的路上,一路很空旷很黑暗,本以为是郊区再加深夜,所以灯火不通明。倒是一路隔三差五都有不同的汽车品牌店出现。
印象中的酒店印象很不错,虽然看起来哦有些年头了,但却十分干净,整洁,房间的格局排布比其他国家都大一些,床是我印象中小时候的童话故事的里边的。有种花园的味道,设计比较有田园情调。一醒来看着窗外一大帮学生早起去上课,自己也好想和他们一样。抬头望望微亮的天空,觉得不同国家的天空好像真的不一样,天很蓝,蓝的像是湖蓝色加了一抹白调出来的颜色。这不是个人心理问题,而是客观事实。
在去观光柏林墙的路上,看到一个当地小学生边走边跳,从车外看到我们,一个劲转过身来跳着给我们打招呼,活泼又可爱,明媚又天真亲切的笑容让我对德国人有了明媚的初印象。不禁感叹,童年真好,无忧无虑,不受社会的影响,纯真简单又快乐。一路上看到很多建筑外观有涂鸦,各种艺术性或个人喜好似的涂鸦,在我曾经的印象里,我一度认为德国刻板、严谨,没想到对艺术这一块很开放,一度让我以为是意大利或者法国。不过这一路我也发现,昨晚并不是灯火不通明,而是德国的人口密度小️,建筑并不多。
到了柏林墙,这是一面有历史的墙,它是冷战的标识。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1961年民主德国(东德)为阻止本国人民逃离,在边境竖立了此墙。基本是一夜之间,在柏林交界处修建了几百公里的柏林墙,彻底隔绝了东西两面。据说当年这面墙把德国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东柏林由前苏联和东柏林政府所控制,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西柏林由英美法控制,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西柏林出入还要签证。1989年围墙倒塌,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旁边的施普雷河畔,漫步冬日暖阳下德河畔,还是觉得很阴郁凄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解读了建筑的历史,思绪一下回到二战的画面,心理作用产生的寒冷。
下一站是勃兰登堡门,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莱登堡而得名。现在保存的勃莱登堡门是一座古典复兴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建筑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勃兰登堡门同柏林墙一起见证了德国近半个世纪的分裂,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它成为了两德统一的象征。旁边仍旧是各种工业基地和场所,不得不说德国真的是工业大国。来来往往的出租车全是奔驰,但道路和建筑还有天气给人的整体感觉还是有二战后的影子,有种荒凉感。不过也可能当地人民比较务实,注重工业发展,严谨有度,不过于在意这些花里胡哨的外在东西。东侧是巴黎广场和菩提树下大街的尽头,西侧是三月十八日广场和六月十七大街。
旁边就是帝国大厦旧址现联邦会议大厦。我倒是没进去,抬头看了最高端,全透明制穹形圆顶供人游览,这个设计也是欧洲设计中的一大亮点。原先是德国国会大厦,1884年建立,新古典主义风格,后失火又遇二战遭到毁坏,现为德国联邦会议大厦。对面有个大广场草坪,很多人在那边晒晒太阳,更多的是游客,和当地居住的他国人。据说总统办公的地方也在附近,不过我没去看。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种荒凉的感觉,心里不是个滋味,可能是我那段时间比较喜欢研究二战史和犹太集中营的历史事件,还有希特勒,就是感觉不太舒服,也有可能是天气的原因吧。
路过了柏林大教堂,建造于1894年~1905年,位于德国柏林市博物馆岛东端,菩提树大街上,是威廉二世皇帝时期建造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很多王室成员都长眠于此。
不到一天时间柏林的行程基本就结束了,柏林不大,给我的感觉就是阴郁,有故事的城市,当然也许待的时间太短了所以对它没有深刻的了解。发展事业的话我觉得德国还是挺不错的;但是生活的话,对于我这种不羁放纵爱自由爱艺术爱时尚爱灯红酒绿爱高山流水爱美景的人来说,可能会憋不住哈哈;但是旅行的话,还是蛮推荐的,毕竟真的是一个很有历史有故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