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 德国一日一城之旅-4

(文中图片均为鬼手佛心_YUHW所拍摄,文字内容部分摘自网络)

2017.12.25 空无一人的圣诞早晨


民族大会战纪念碑(德语:V?lkerschlachtdenkmal)是德国莱比锡的一个纪念碑和主要地标,纪念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纪念碑始建于1898年,建成于1913年,莱比锡战役百年纪念之际,花费约600万德国金马克。

莱比锡战役,发生于1813年10月在德国莱比锡附近。拿破仑以18万人与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及其他各国30万联军苦战,最后败阵。拿破仑败返莱茵河西岸,最后返回巴黎。隔年元老院宣告废除拿破仑的帝位。整场战役下来,反法联盟死伤约5.4万人,法军约死伤3.7万人。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拿破仑的战败代表着拿破仑统治德意志的最后希望已经幻灭,反法联军于1814年3月31日进入巴黎,同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依然保留“皇帝”称号,领土仅限于厄尔巴岛。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纪念碑高91米,有500级台阶。碑体正面是高达十米的英雄浮雕,顶端是四个持剑而立的巨型战士,德意志的民族主义甚至是纳粹主义都可以从这里找到起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特意在莱比锡大会战纪念碑前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此处也变成纳粹主义最庞大的精神道场。

纪念碑正面


纪念碑围墙边雕塑


纪念碑正门上的德意志勇士

民族大会战纪念碑高达91米,为欧洲最高纪念碑。攀登500多级台阶到达顶部的观景平台,可欣赏城市及周围景色。

站在第一层台阶上回眸远眺莱比锡城


奔向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及最大城市,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现有居民约350万人。

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的城市州。

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纳粹德国(1933年-1945年)。在20世纪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三大自治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了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了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飞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了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外国大使馆。

柏林墙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现在柏林墙原址拥有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画廊——东边画廊。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位于柏林轻轨北火车站和柏林地铁伯恩瑙大街站之间;东边画廊位于柏林东火车站至奥伯鲍姆桥之间,是1990年9月28日,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长达1316米的柏林墙上创作的不同主题绘画组成的画廊。

东边画廊的柏林墙


柏林墙倒塌的“功臣”


柏林艺术墙


奥伯鲍姆桥及周边

奥伯鲍姆桥(Oberbaumbrücke)是柏林的施普雷河上的一座双层桥梁,该市的地标之一。它连接过去被柏林墙分割的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和克罗伊茨贝格两区,已经成为柏林统一的重要标志。

这座桥梁最初是一座木制吊桥,修建在昔日勃兰登堡收税的城市边界上(建于1732年),作为城门和城墙的一部分。奥伯鲍姆这个名称源自阻塞河道的覆盖金属钉的大树干,用作在夜间阻止走私的栅栏(鲍姆在德语中意为树,因此这个名称意为上树桥),在当时城市的西部边界另有一座树干的栅栏。

到1879年,木桥已经变化很大,长154米,是柏林最长的桥梁,但是已经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于是制定计划,修建一座新的石桥,正在计划修建柏林地铁的西门子和哈尔斯克公司,坚持修建一座综合车辆,行人,和新的铁路线的桥梁。

新桥修建了2年,开放于1896年柏林贸易展览会期间。建筑师和政府官员奥托·施塔恩将其设计成北德哥特砖砌建筑式样,运用许多装饰元素,例如尖拱、十字拱、徽章。双塔受到勃兰登堡北部城市普伦茨劳中门塔(Mitteltorturm)的启发。尽管纯粹是装饰性的,还是提醒人们此处曾是柏林的水上门户。

奥伯鲍姆桥

1961年修建柏林墙后,该桥成为东柏林与西柏林边界的一部分,由于施普雷河的全部河面位于弗里德里希斯海因,东德的防御工事延伸到克罗伊茨贝格一侧的河边。西柏林地铁线被迫终止于Schlesisches Tor。从1963年开始,奥伯鲍姆桥用作只有西柏林居民通过的步行边境。

1989年柏林墙开放,次年两德统一,该桥恢复从前的面貌,重建的中段由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在柏林墙倒塌5周年时,1994年11月9日该桥向行人和车辆开放。一年后,到华沙大街的地铁线重新开放。

自1999年起,传统左倾的两个区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和克罗伊茨贝格居民举行一年一度的水战竞赛,队伍冠以讽刺性的名称,如“无法无天-玩世不恭令人作呕的柏林-弗里德里希斯海因队”和“克罗伊茨贝格Landwehr”,互相投掷腐烂的蔬菜,鸡蛋,面粉和水,象征性地“重新征服”“背叛者”,弗里德里希斯海因被戏称为“东克罗伊茨贝格”,而克罗伊茨贝格被称为“下弗里德里希斯海因”。由于参赛者较多,装备较优(包括自建水炮),弗里德里希斯海因通常获胜。



柏林墙拆除后留在地面上的印记


勃兰登堡门

1788 至 1791 年由 C.G.朗汉斯 (C.G. Langhans) 设计的勃兰登堡门 (Brandenburger Tor) 位于柏林市中心, 坐落在巴黎广场 (Pariser Platz) 旁,是举世闻名的柏林标志性建筑。 随着 1961 年柏林墙的建造,勃兰登堡门在其后 28 年间始终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城门。 作为德国重新统一的标志和象征,它凝聚着这座城市的当代与历史。 勃兰登堡门前后各以六根多立克式立柱为支撑,通道只对行人开放。 著名的女神四铜马 (Quadriga) 雕像于 1794 年安放在城门上,展现胜利维多利亚 (Viktoria) 女神驾驶一辆四马两轮战车的英姿。

女神四铜马车像

巴黎广场的建立

新古典主义的勃兰登堡门由Carl Gotthard Langhans完成于1790年代初。1814年以前,这个广场简称为广场(Viereck)。1814年3月,普鲁士和盟国的军队在击败拿破仑后占领巴黎,为庆祝这一胜利,而将此处更名为巴黎广场。 在18世纪,勃兰登堡门是柏林西城墙上的主要城门,而巴黎广场是该市的中轴线菩提树下大街的西端,从霍亨索伦王朝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所有政权都在此举行凯旋的军队游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巴黎广场是柏林最宏伟的广场,周边是美国和法国大使馆,最好的旅馆(阿德隆大酒店)、艺术学院,以及一些公寓和写字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于空袭和炮击,整个巴黎广场及其周围建筑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广场周边的所有建筑都变为瓦砾堆。巴黎广场的废墟上唯一残存的建筑物就是勃兰登堡门,被东柏林和西柏林政府所修复。战后,由于柏林墙的修建,这个广场完全荒废,成为分割城市的死亡地带的一部分。


柏林巴黎广场

勃兰登堡门南侧为美国大使馆。

犹太人纪念碑

犹太人纪念碑

位于威廉大街 (Wilhelmstraße) 北端、勃兰登堡门 (Brandenburger Tor) 附近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 无声诉说着那源于柏林的无以名状的罪行。 在近 19,000 平方米的土地上,竖立着由纽约建筑师彼得艾森曼 (Peter Eisenman) 设计的 2,711 根碑柱。 波浪起伏的碑柱区地下设有一个“信息厅”(Ort der Information) ,以展览的形式再现欧洲犹太人遭迫害和杀害的情况。 这是一个悲伤之地、抚慰之地,或许还是一个宽恕之地,但更是一个永不忘却之地。


犹太人纪念碑

柏林墙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围绕西柏林建造的界墙,始建于1961 年8 月13 日。柏林墙最壮观的地段有两处,之一就是勃兰登堡门一带,整个门在东柏林界内,往西走几步就是柏林墙外墙,墙外北面是原德意志帝国的国会大厦。

街道地面上留下的柏林墙印记依稀可见


著名的阿德隆酒店



弹片纪念碑

德国国会大厦(德语: Reichstagsgebäude),简称国会大厦;官方名称为“帝国国会大厦大会场”,(德语:Plenarbereich Reichstagsgebaude)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中心区蒂尔加藤区的一座建筑。

本身原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帝国议会,后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共和国议会的议会会址。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德国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国联邦总统。从1999年开始它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

德国国会大厦

德国国会大厦体现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多种建筑风格,是德国统一的象征。由于当时威廉二世的反对,建筑上的铭文“为了德意志人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被镶上的。德国国会大厦现不仅是联邦议会的所在地,其屋顶的穹形圆顶也是最受欢迎的游览圣地。它不断更新的历史映射着自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的各个侧面。德国统一后,历时十二年的重建计划已经改变了德国首都的面貌。这里一度是欧洲分裂的象征,现则是大陆东西两侧的效仿聚会之地。在这个历史悠久却又现代化的城市里,玻璃与钢铁掺杂在十九与二十世纪的建筑风格中。

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建于1884年,由德国建筑师保罗·瓦洛特设计,采用古典主义风格,最初为德意志帝国的议会。1918年11月9日,议员菲利普·沙伊德曼通过国会大厦的窗口宣告共和国的成立。1933年2月27日大厦失火,部分建筑被毁,失火原因不明。“国会纵火案”成为纳粹统治者迫害政界反对派人士的借口。二战中,大厦遭到严重毁坏。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把红旗插上国会大厦的屋顶,宣布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61至1971年间,大厦按保罗·鲍姆加藤的设计方案重建。重建的国会大厦对建筑进行了简化,省去了1945年被炸掉的大厦圆顶部分。这座曾位于柏林墙边界上的大厦内曾办有“德国历史问答”展览。该展览迁至德国大教堂中。两德统一之后,德国联邦议会决定重新迁入国会大厦。1990年10月3日德国人民在国会大厦前庆祝了国家的重新统一,同年12月20日,第一届全德联邦议会确定柏林为统一德国的首都,国会大厦则被定为德国联邦议院所在地。1994年至1999年,诺曼·弗斯特爵士以大厦最初的规模为蓝本设计,对国会大厦进行了重新修建,建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议会办公大楼,新建的穹形圆顶供人游览。1994年修复工程开始之前,国会大厦曾成为全欧洲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品。德国联邦议院于1998年底迁入国会大厦,1999年在此选举下一任联邦总统。现曾让人争议一时的穹形圆顶已成为柏林城的新标志。

马克思 恩格斯铜像



圣母教堂周边的圣诞集市

圣母教堂是承认耶稣的生母玛利亚圣母地位的基督教宗派,如天主教、东正教、圣公会等,因圣母敬礼而兴建且命名的教堂;或者是承认圣人地位的宗派,以圣母玛利亚为主保圣人且命名的教堂。

圣母教堂和柏林电视塔


圣诞集市


海神喷泉滑冰场


滑冰的孩子们



滑冰场


圣诞集市以吃为主


街道灯饰


夜幕降临彩灯装饰的商业街


露天咖啡厅(好冷啊)


柏林大教堂周围


柏林大教堂


施普雷河边的雕塑

施普雷河(Spree River)

施普雷河 德国东北部河流。源出东南部卢萨蒂亚(Lusatia)山脉,北流经施普伦贝格(Splembelg)时分为两支汊流,流过科特布斯(Kottbus)後,又分成渠道网,形成沼泽森林地带,直至吕本(Lubben)。在经过菲尔斯滕瓦尔德(Fulstenwalde)和克珀尼克(Kopenick)之後,成条汊流曲折流经柏林,在施潘道(Spandau)汇入易北河支流哈弗尔(Havel)河。全长403公里(250哩),流域面积10,100平方公里(3,900平方哩)。沼泽森林地带多已开垦为菜地,也是柏林市民的郊游胜地。施普雷河与邻近的一些河流之间有运河相通,其最重要的经过柏林东南方的奥德-施普雷运河。

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建造于1894年~1905年,位于德国柏林市博物馆岛东端,菩提树大街上(Am Lustgarten 10178 Berlin (Mitte) ),是威廉二世皇帝时期建造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很多王室成员都长眠于此。

早在1465年,柏林大教堂的现址附近已经有一座教堂,当时是霍恩措伦(Haus Hohenzollern)王宫的一部分。1747年,在此基础上,约翰·鲍曼(Johann Boumann)又设计建造了一座巴罗克式风格的大教堂做为普鲁士王室的宫廷教堂。

1822年它被卡尔·申克尔(Karl Friedrich Schinkel)改造成古典主义风格。

1894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拆毁这座教堂,并由尤利乌斯·拉什多夫(Julius Raschdorff)重新设计建造了带有文艺复兴式风格的柏林大教堂,作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宗)的大教堂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相抗衡。这座教堂始建于1894年,1905年建成。 威廉二世皇帝非常重视这座教堂的建造,亲自参加了该教堂的开幕式。

柏林大教堂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大教堂,突出的三个大圆顶明显的诠释了这一特点,不同于哥特教堂的尖屋顶,它的圆顶将原本很高的教堂从视觉上给人一种圆润丰盈的感觉。从建筑外型上,它仿照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又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教堂的拱顶不仅仅是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简单模仿,它使教堂的内部显得明亮而宽敞,这与教堂阴森冷峻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浮雕描绘的是马丁·路德为首的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家与普鲁士王室讨论的情景。

(马丁·路德 ( Martin Luther,1483~1546) ,1483年11月出生在德意志(人称德意志为改革发源地)中部绍森几亚(Thuringia 图林根)的曼斯菲德(Mansfeld)附近的艾斯莱本(Eisleben)——萨克森伯爵(选候)领地。他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教堂中最令人难忘之处是高达74米的穹顶,以西里西亚沙岩制成,并由安敦·冯·维讷(Anton von Werner)设计,饰以耶稣登山传福音的镶嵌画;游客可以登上270级台阶,

穹顶


主祭坛

在许多人的想像中,马丁·路德已经成为一个神话性的人物,他已经成为一切可能的善与恶的象征了。而真正的马丁路德,既不是什么妖怪也不是什么圣者,他有着充沛的精力和创新的思想,这是他性格中颇为吸引人的地方。然而,他常缺少自制力,有时候到了粗俗鄙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当他发怒时,他会像失去理智的人那样讲话,他的言论中,有些真的是虚伪欺妄,有些则几乎是凶恶怪戾,而令人惊异!因此基督教界是不肯出版未经删改的路德全集的,可是学术界并不卖帐,我们才有机会看他的"纯正"及"优美"四字真言!不过,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仅仅只凭藉他著作中的那些热烈而又过于激烈的言词来批判他的话,这也不全然是公平的。如果从它的言论中断章取义的话,当然就有不少句子呈显了他疯狂的气质。他常是想什么就说什么,毫不谨慎,他不是伪君子,也不是刁滑的外交家,但是他却会以一种鲁钝的简朴来撒谎,并且曲解真理。

谁要是与他的看法不同,他都鄙视他们有如仇人,咨意地侮谩对方,他并不是一个有系统的思想家,他自相矛盾但又不为所困。为了对抗天主教友,他做了圣经的三项驳辩,但是他却禁止他的同伙有不同的意见。马丁路德被开除教籍以后,情势对他很不利,皇帝查理五世宣布他不再受法律保障,许多大学,包括代表欧洲学术力量的巴黎大学也在内,都宣布反对他,英王亨利第八也曾抨击马丁路德,当时却有日尔曼的诸侯,为了政治上的利益冲突而介入这场风波,特别是马丁路德所在地的封主,也就是萨克松尼的选侯,把路德带往伐特堡,加以保护。马丁路德就在此时此地,将圣经译成德文,萨克松尼的这位选侯,准许路德的朋友放弃天主教,还准许司铎结婚。一五二五年,路德自己也和一位离开修会的修女结了婚。

当时,德国的皇帝查理五世去了西班牙,保持天主教信仰的诸侯,自动组织了一个联盟,为的是保护天主教教会,联盟领导人是查理第五的哥哥斐迪南大公爵,以及日尔曼南方的主教兼诸侯。而与路德应和的诸侯和萨克松尼选侯则组织了道却联盟。一五二六年,德国的国会为了避免引起内战,做了以下的决定和公告∶“在即将召开的大公会议,解决彼此的争端以前,各个诸侯在其所辖的地区,可以自由选择或约束他所愿意的宗教”,因此,不少的地区改变了信仰。一五二九年,国会又再公告说∶“在召开大公会议以前,不容许再有改变信仰的事发生。”公告发出后,有六位主教和十四个城市起来反对这项公告,因此他们被称为抗议教派,或者是称之为誓反教派。而在我们中国,一般翻译为基督教或新教。其实,基督教这一个名辞包括了一切信仰耶稣基督的教会,连天主教和东正教也包括在内。

皇帝查理五世一直不放弃天主教和新教之间达成协议的希望,所以在一五三零年再一次在奥格斯堡召开会议,新教徒在会议中陈述了他们的看法,他们编写了所谓的奥格斯堡信条,这是新教教义第一次汇集的正式纲要,足以表明路德的思想。所以,双方无法达成协议,隔年新教徒组成了一个名叫斯马开德的军事同盟,形成了一种政治势力,而且还拥有一支军队呢。

日尔曼境内分成了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两个阵营,造成了绵延不断的内战,一直到二十五年后的一五五五年,彼此在奥格斯堡签订了和约,有了一段暂时性的和平。和约的内容可以综合成三点,第一点呢,他们根据一五三零年所定的奥格斯堡信条,路德教派在日尔曼帝国境内的地位与天主教相同。第二点,帝国境内各地区的宗教信仰应该由诸侯领主来决定,而不是由一般百姓自行决定,假如有人不愿意接受该地区诸侯所选定的教派,那么他们必须离开这地方到他想去的地方,而不必改教。第三点,凡是神职人员兼任诸侯的主教或修道院的院主,只能私自个别改信路德教派,而在改信路德教派之后,他也就丧失了他的封地,因为土地并不属于他们继承的产业。

奥格斯堡和约签订以后,至少在表面上和平降临到日尔曼境内,根据条约的内容,由封建的领主而非圣经来决定百姓的宗教仰,也就是说,一般百姓没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他们信仰那一种宗教,得受封建领主的控制,而他的子孙又可随意尹动教义。领主要百姓信什么教派,百姓就得信仰什么教派。从此以后,“属谁管辖,便得信奉谁的宗教”这一句话,也就成了德国公民权的惯例。日尔曼帝国境内宗教统一的情势,也正式结束。奥格斯堡和约中,这种由封建领主决定人民信仰的原则在当时,对这股脱离罗马天主教的潮流,给予一种固定的限制,也从这时候开始,日尔曼的疆土分裂成大大小小的领域,平民百姓各随自己的领主皈依不同的派别。新教徒不承认教宗和大公会议的权威,不接受教会的训导权,也不接受主教和神父的祝圣、弥撒圣祭以及对圣母玛利亚和圣人圣女的敬礼、圣事与善工的补赎价值、告解圣事、一部分圣经的解释等等,只保留了天主圣三的道理和对耶稣基督神性的信仰。

奥格斯堡和约签订时,马丁路德已经在他的故乡埃斯勒本去世九年之久,这时候,德国北部、瑞士、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和英国都已改了教,法国境内正在试图改教。本来,他对自己的改教似乎应当知足的,然而事实上,他的晚年却笼罩在愁闷的心情中。在他生前,已经看出他自己在许多点上是失败了。无数的社会动乱,虽然不是出自他的本意,但是他的偏激思想,却是真正的导因,他也曾经为他所亲眼目睹的德国道德衰颓而悲伤,他蓄意想要改革教会,但是却造成了教会的分裂,这显然不是他始料所及。他愿意使在德国的教会摆脱罗马的政治权力统治,结果却把各国的教会放在世俗君王的权力之下,使他更生气的,应该是他的徒弟之间的争斗,连他所坚持的“只要信,就能得救”以及圣体圣事的道理,也被他的门徒反对,他确实不愿意看到弟子分裂,但是路德言论本身,就已经注定,非分裂成无数的派系不可。

他自以为对圣经有精确研究,他只认定他个人对圣经的看法,不容许别人也有神恩以解释圣经,他实在缺少了圣人的谦虚,他掘开了教会分裂的洪流,给信仰基督的世界造成了四百七十多年来长久分裂的遗憾。



路德在1517年万灵节前夕,也就是十月三十一日那天,宣布他反对赎罪券,写了九十五条论纲。其实这九十五条的目的并非是号召宗教改革,只是路德以一位大学教授的身份将赎罪券的神学提出来讨论罢了。路德反对赎罪券的曲解和误用,这不但对人的得救不利,还影响了教会的正常运作。当时的人们认为天国的钥匙在教会手里,一个人进入天堂前要先洗清生前所犯的一切罪行。他们最怕的是死后在炼狱中的刑罚,因此他们相信只要用赎罪券就可以上天堂,一张赎罪卷能缩短死后在炼狱中的刑罚。而赎罪劵可以在教堂里购买,因此当时的教堂和牧师都很有钱。马丁路德发现这样的说法与作法完全不能见容于圣经与理性。赎罪券的买卖鼓励了处于罪恶中的人,不去思想基督,不去祈求上帝的饶恕。就这一点,路德的神学与天主教会的神学有明显的不同。1530年路德在奥斯堡会议上为新运动作了解释,他的改教运动已把基督教欧洲一分为二,更正教会产生了三个主要路线:信义宗、改革宗和英国圣公宗。更正教会主张信徒应该直接和基督联合,因为基督是救恩的唯一来源。他的救恩借着圣灵的能力和上帝的道的教导,临到悔改的信徒。不用玛利亚,也不用圣职人员作祭司来做代求人。上帝会向他的儿女说话,透过先知和使徒、透过圣经、借着个人的启示,上帝以爱心向受造的人类说话,只要是在基督里新造的人凭信心可以听到上帝的话并回答他。

路德的宗教改革受到四面攻击。罗马教廷要路德收回他的言论和著作,路德并没有答应。在他隐居于瓦尔特堡(Wartburg)那段日子里,路德把整本新约圣经由希腊文译成精彩的德文。在那期间,左派极端的社会行动到处兴事,路德于是回到威登堡以稳定大学和教会的生活,并且应付四面八方涌来的攻击。甚至有的人民误解了路德说的自由,牵扯到政治,拿了武器去争取,造成了改教运动的致命伤。路德被罗马教会定罪,逐出教会。

讲坛


教堂内的管风琴

一层停放有95个豪华石棺,全部属于霍恩措伦王室成员,其中包括德国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腓特烈三世)(Kaiser Friedrich III,1831-1888)、选帝侯约翰·西塞罗(Kurfürsten Johann Cicero,1455-1499)、大选帝侯(Des Groben Kurfürsten)、弗里德里希·威廉(Friedrich Wilhelm)及其夫人Dorothea von 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Glücksburg(1636-1689)、普鲁士第一位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及王后索菲·夏洛特·冯·汉诺威(Sophie Charlotte von Hannover,1668-1705)等人的灵柩。主圣坛是1850年F·A·Stüler的作品。

豪华棺椁


豪华棺椁


教堂内雕塑


著名的穹顶


旋转的楼梯


二楼看到的教堂内部

教堂的二层的模型展示了柏林大教堂在各个时期的不同样式以及当时的设计方案。楼梯墙壁上的照片记录了教堂在二战时被轰炸和损毁的情景。

二楼的教堂设计模型




旋转的教堂楼梯

登上教堂顶环顾柏林全貌。

来到教堂顶层看到的柏林夜色


东德博物馆


对面的是柏林军械库


圣母教堂和柏林电视塔


施普雷河和双尖塔顶的尼古拉教堂


夜幕下的柏林大教堂

如果有更多时间仔细看看就更好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导语 由波茨坦回到柏林后。在柏林还有最后半天多点的时间,因此重点全部放在东柏林。 百度百科: 东柏林(德语:Ost...
    凡人思维阅读 851评论 0 2
  • “你有Freestyle吗?”自从吴亦凡在《中国有嘻哈》中说出这句话,最近这个梗可以说是火遍网络,频繁上微博热搜。...
    CHONG_97f9阅读 1,362评论 0 2
  • 一岁年龄一岁人 不知不觉中,人生已过半 弹指一挥间 生命又画上一道年轮 有人说 有怎样的年龄 就有怎样的人生使命 ...
    祝福2019阅读 801评论 2 3
  • 时值六月,正是多雨的时候。这连绵不绝的阴雨天,难免让人觉得受不住,甚至要生出许多无奈与讨厌的情绪来。然而,我却很喜...
    诺伊Noryii阅读 24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