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村里过平安节,一个同学在朋友圈发表一条说说“国粹”,配图是村里唱戏的照片。是啊“国粹”,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它们是汇聚了中国几千年文化艺术精髓的国粹。
每年农历十月份村里的平安节是一年中两个大节之一,每年都会请戏班来唱戏。记得小的时候整个村子都很穷,几年才请一次戏班唱戏。有唱戏的时候村里的人都特别高兴,一到晚上戏还没开锣就要去占位置。印象中到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很冷(现在这个时候都还在穿短袖),都裹着大衣看到最后。还记得那时候要是电视上有放潮剧我都很喜欢看,甚至收音机里放的都喜欢听,总之现在想起来就是一个小戏迷。如今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每年都会请,可是看戏的却少了。戏台下虽也热闹,可也只是热闹而已。小孩是去买吃的买玩的,而像我们这些年轻人去也是看一会热闹就回来,真心去看的怕只是那些老人家了。在过去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的漫长岁月里,这是他们奢侈的娱乐了,那是他们的记忆。
在现代年轻人眼里这是老古董,对此嗤之以鼻。要是跟别人说我在看戏,对方就会很不屑的问“你看得懂吗?”。其实怎么会看不懂呢,这种剧情简单,不要说有字幕可看就是没有,只要认真看还是都看得懂的。只是太过简单朴素已不是现代人心中的那盘菜了。现在我也不喜欢看了,不过虽然不看但也不会排斥它,听着总觉得很喜庆很热闹。
今年七夕在微信看到一篇关于七夕的文章,文章写历朝历代七夕的风俗,认真看完没发现有跟男女之情挂钩的习俗。文章结尾总结:时至今日,传统的七夕节再次被人重视,被重新赋予新的含义——中国情人节。而正因如此,七夕这个传统节日因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而在当今社会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散发出美丽而动人的浪漫气息。看完只能说作者理想很美好,只不过现在这个节日确实散发着“浪漫气息”,可看却不到什么文化内涵,人文价值。
以前一到七夕家里这边的习俗:糖饭,石榴,鸡蛋拜床头婆婆,保佑孩子平安成长。吃着甜糯米饭,说着村里那个古老的传说:“七夕晚上天一定很黑,看不到星星月亮,如果拿一个新脸盆,一条新毛巾,到村里那口最古老的井里打一盆井水,便可从井水里看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现在糖饭石榴鸡蛋也只是妈妈那一辈人弄去拜拜,每次都吃不掉最后倒掉,也没再听过有人再提起这个传说了。时常会想等到他们那一代人百年后,村里这么多的习俗也将会跟着消失的吧。
记得《樱桃小丸子》里面,有一集是讲七巧节,小丸子妈妈七月初七给小丸子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还做了什么东西过节。以前不懂以为全世界都在过这个节日,长大后才知道这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节日。现在想想想真讽刺,日本人对七夕这么重视。而在中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七夕”已然被“情人节”取代。整个朋友圈、微博……铺天盖地的全是“情人节”,各种秀恩爱,年轻妈妈们更是在微信晒孩子标题“情人节小情人陪我过”,试问有几个妈妈会像小丸子的妈妈给她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呢?又有多少情侣能感受“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柔情。
记得《白发苏州》里有提到苏州在清理河道,说要变成东方的威尼斯。这些河道船楫如梭的时候,威尼斯还是荒原一片。有时候真是不能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破坏我们民族特有的风格去模仿它呢。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确实值得学习,也一定要去学习。可是说到文化,虽然西方也有不少优秀文化可以学习,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也只剩中国完整的保存下来。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史,纵观全世界有几个国家能与之相匹敌。中国人不知道,在他们看不起自己的传统文化努力的学着外国人的时候,那些外国人正在一点一点的学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个别别有用心者更想把它据为己有。
几年前看过一些帖子,说清明端午中秋之所以列入法定节假日,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日本韩国这些国家想把这些节日当做他们的节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此时的中国人却欢天喜地的过着圣诞情人节,这些传统节日几乎被忽遗忘。但不管如何现在这些传统节日都申遗成功,中国人也开始重新过这些节日了。只不过过节方式有点跑偏而已,不是回家陪家人过,而且跑到景区去人挤人了。
现在人们主观的想再重新重视这些节日,然而已经没有人会去了解这些节日的本身了,虽然在过却已经失去原来的味道了。节日可以定法总法定节日来让大家记住,可是文化呢,该怎么拯救,虽然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能代代相传,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这些东西或许有一天会被遗忘了。
201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