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的选择罢了。
因农民运动已起来,无人敢说不可做。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原义指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原比喻方法不当,适得其反,后来用于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向对方。)
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的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4.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做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反对本本主义》
5.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革命和反革命的阵线可能变动,也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可能变动一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纵横捭阖:原指战国时代策士以“合纵”或“连横”之政治主张游说各国诸侯的方法。后因称以辞令测探、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联合或分化的手段为“纵横捭阖”。)
6.共产党人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能够善处自己,又能够善处同盟者。日本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能够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来对付革命队伍,共产党也能够用纵横捭阖的手段对付反革命队伍。他们能够拉了我们队伍中的坏分子跑出去,我们当然也能够拉了他们队伍中的“坏分子”(对于我们是好分子)跑过来。假如我们能够从他们队伍中多拉一些人出来,那敌人的队伍就减少了,我们的队伍就扩大了。
7.中国80%至90%的人口是工人和农民,所以人民共和国应当首先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但是人民共和国去掉帝国主义的压迫使中国自由独立,去掉地主的压迫,使中国离开半封建制度,这些事情就不但使工农得了利益,也使其他人民得了利益。综合功能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虽然也住在中国的土地上,可是他们是不顾民族利益的,他们的利益是同多数人的利益相冲突的。我们集体离开他们这些少数人,仅仅同他们这些少数人相冲突,所以我们有权利称我们自己是代表全民族的。
8.在目前的全中国抗日高潮和全世界反法西斯高潮中,义战将遍于全中国,全世界。反义战都是互相援助的,凡非义战都是应当使之转变为义战的,这就是列宁主义的路线。
9.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所以,我们应该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也应该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最后,我们还应该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0.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
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11.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
12.然而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有的时候,有些局部破坏了或失败了,全局可以不起重大的影响,就是因为这些局部不是对于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东西。
13.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把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的符合起来。 然而只要做到指挥大体上适合情况,即在有决定意义的部分适合情况,那就是胜利的基础了。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 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鲁莽的专凭热情的军事家之所以不免于受敌人的欺骗,受敌人表面的或片面的情况的引诱,受自己部下不负责任的无真知灼见的建议的鼓动,因而不免于碰壁,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任何军事计划是应该建立于必要的侦察和敌我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周密思索的基础之上的缘故。
14.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的学习它。这是一件事,即使从自己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最后一件事是十分重要的,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指导战争。
15.广大根据地的丧失和红军的转移,这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失败,不是永远的和全部的失败,虽然这个局部是包括了党和红军和根据地的90%。
1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指的是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出处《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eg.鲁与齐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
《战国策 魏策》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意思是想要打败它,一定要暂且帮助它。想要(在他人身上)取得利益,必然要先给予(他)一些利益 。
17.这种看起来好像革命的“左"倾意见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革命急躁病,同时也来源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部保守性。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部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连结,把部分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连结,抓住一局部一时间的东西死也不放。对的,一切依照当时具体情况看来对于当时的全局和全时期是有利的,尤其是有决定意义的一局部和一时间是应该抓住不放的,不然我们就变成自流主义,或放任主义。退却要有终点,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这绝不能依靠小生产者的近视。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布尔什维克的聪明,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18.总之,退却阶段时必须计算到反攻阶段,反攻阶段时必须计算到进攻阶段,进攻阶段时又须计算到退却阶段。没有这种打算,束缚于眼前的利害就是失败之道。 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这是反攻开始,即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
19.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的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的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恢复主动地位,如果不能恢复到这种地位,下文就是失败。(主动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
20.一个革命根据地的最高军事政治领导机关,估计到根据地的这些条件,估计到敌方情况,不为敌之其势汹汹所吓倒,不为尚能忍耐的困难所沮丧,不为某些挫折而灰心,给予必要的耐心和持久,是完全必要的。
21.当然,不同的个人,不同的团体,不同的社会阶级与阶层,不同的武装队伍,它们参加抗日的民族革命,各有他们不同的动机与立场。有的是为了保持它们原有的地位,有的是为了要争取运动领导权,使运动不是超出他们所容许的范围之外,有的真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正因为他们的动机与立场各有不同,有的在斗争开始时就要动摇叛变的,有的会在中途消极或退出战线的,有的愿意奋斗到底的。
22.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离不开实践。《实践论》
23.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24.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25.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的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的看问题,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 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的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象,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矛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