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一群女朋友聊天,我说,到了这个年纪,我怎么感觉婚姻于我们而言,最大的意义是:比较经济,毕竟合作力量大,两个人搭伙过日子显然比独自一人抚养孩子来的更为经济实惠。说出这话,我都被自己雷倒了,曾经那个爱情至上的清高小姑娘是啥时候变成一个如此市侩如此务实的中年妇女的?
想来,对于婚姻最早的认识源自我老爸老妈那段失败的婚姻。后来,看着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姐姐姐夫相继在各自的婚姻里的苦苦挣扎,无形之中便对婚姻抱持着一种消极负面的态度;再后来,读到钱钟书《围城》里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婚姻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这就基本完成了当年那个无法看清婚姻全貌的小姑娘对婚姻的所有认识,并且不知不觉地将其带入了自己的生活。
我一度以为这大致就是婚姻的全貌,大概就是多数成年人对于婚姻最真实的诠释,毕竟少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便少了许多肝肠寸断的失望。即便偶尔在夜深人静,独自思量的时刻,脑海中也会怀念起年少时曾期待过憧憬过的爱情的样子,但也只如流星般一闪而过。毕竟环顾四周,目力所及之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乏味无趣,相看两厌,靠着孩子连接彼此的不怎么精彩的婚姻,我几乎要断定这就是婚姻本来的样子。
最近读了沈复的《浮生六记录》才发现,原来婚姻还有另外的模样,清贫却不失雅致,平淡却不失趣味,琴瑟相和,夫唱妇随,才知道原来婚姻竟能够如此美好。《浮生六记》,虽然大多是对生活细节的平铺直叙,读起来却也是热热闹闹,兴致盎然。全书中,我最喜欢的部分便是对夫妻二人的婚姻生活细节的描述,真可谓是琴瑟相和,夫唱妇随,平淡却不失情趣,清苦却不失雅致。
那么这夫妻二人缘何能把如此琐碎、平淡无奇的婚姻生活过得妙趣横生,兴致盎然呢?
一、读完此书,我得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嫁给爱情。
话说,古代的女子,很多时候在婚前并没有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自己未来的夫婿,更别提什么嫁给爱情。幸运的是,陈芸却是那少数幸运地能够嫁给爱情的女人。陈芸和沈复早在成婚之前就彼此熟识,情投意合,书中有一段,描写陈芸有一次藏粥留给沈复,可以清楚地看到彼时陈芸对沈复的爱慕,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当夜送亲戚到城外,回来时已三更。我肚子饿,想找吃的。老婢女给我枣脯吃,我嫌太甜了,芸便暗地里牵我的袖子。我跟她到房间,见她藏着暖粥和小菜呢。我欣然举筷,正待吃时,忽然听见芸的堂兄玉衡嚷嚷:淑妹快来,芸急忙关门,应道:我累了,要睡了,玉衡已经挤将进来,见我正要吃粥,便笑睨着芸说:刚才我要吃粥,你说吃完了,却藏粥在这里,专门待你未婚夫婿吗?芸窘迫至极,夺门躲走了。自从吃粥被嘲弄后,我再去芸家里,她便都躲起来。”
寥寥几笔,便将陈芸作为一名待自闺中尚未出嫁的小女儿对爱慕之人的惦念关照,却又深怕被人发现知晓,待被人窥见自己心思之后的娇羞矛盾的情绪刻画的淋漓尽致。只一碗粥,足以见得陈芸心中对沈复的爱慕,而沈复自然也爱慕着陈芸的聪慧,才情以及柔和的性子。
文中写道: 我十三岁时,随母亲回家探亲,见了她做的诗,便心意投注,不能释怀,我告诉母亲:若要为儿子择妻,则非淑姐不娶。
非她不娶,非他不嫁,这大概就嫁给爱情的人嘴里说出的最美好的誓言吧!
在古代男尊女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像沈复和陈芸这般相知相惜,彼此爱慕的并不多见。但如今,在这个自由恋爱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嫁给爱情,虽然婚姻无法保证彼此能够永远相爱,但却提高了婚姻幸福的可能性。总听人说,爱情是可以培养的,但我却是不以为然,我们或许可以在日久天长的相处中彼此熟悉,彼此包容,彼此相知,但那种让你一想起便脸红心跳,不知所措,七上八下,失魂落魄的情绪却是绝不可能被培养出来的。生活本就平淡,无爱的婚姻,其辛酸苦涩大概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吧!
二、共同的兴趣爱好。
陈芸和沈复都极爱诗词歌赋,沈复是大才子,自然是才情四溢。陈芸虽长在深闺,没机会进学堂读书,却聪颖明慧,听人讲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并由此自学认字,偶有闲暇时光,即吟诗做赋。藉着这共同的兴趣爱好,夫妇二人,有事没事儿便过着对酒当歌明月几何的诗情画意般的生活,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有此良配,甚懂我心,何须在外寻花问柳。现在想来,古代文人爱去青楼寻花问柳,除了那些生理的痴迷之外,可能更多的还是迷恋着那份能够与之分享共同兴趣爱好,彼此相知相惜的情份。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婚姻几乎都少不了有着共同的话题以及共同的兴趣爱好。
三、不经意间流露的风情。
很久以前和一女同事聊天,那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婚龄超过10年,夫妻二人感情却依然炽热如初的同事,还记得她分享的一件情事。有一次她和先生一起开车去海边看夕阳,她坐在副驾驶听电台的美文欣赏节目,听得极其入神,完全忘记了先生正在旁边开车,诗文朗诵的凄美忧伤,动人心悬,同事不知不觉竟被感动到泪流满面,暗自抽泣起来,她先生见状大惊问她怎么了,她娇羞地转过脸,泪眼朦胧地看着先生,眼眶里尚且挂着泪珠,娇羞地像个孩子道:“没事儿,这诗写好美,只是太过凄凉,忍不住就哭了,一边哭,又一边笑着…..,只见她先生却缓缓把车停在路边,然后凑过身体把她紧紧搂在怀中,使劲地吻着她泪流满面的脸,吻着她早已不再光洁性感的唇.....。所谓风情万种,其中的一种大概就是当我们沉浸在美好事物时专注感动和忘我的样子吧!
关于这种迷人的风情,浮生六记中也有着类似的描述。
沈复姐姐出嫁的当晚,自己送嫁很晚回家,看见完全沉浸在《西厢记》之中的陈芸:
“卸了妆,还没躺下,点着银烛,低垂粉劲,看得如此出神,竟觉察不到我的出现,于是抚她的肩,轻唤她的乳名,芸回眸一笑。我只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便将芸拥入帷帐,缠绵恋爱。
女性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风情,男性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童真般的孩子气都像撩人的情话般能够随时点燃彼此心中的激情。
人因为沉浸在美好的事物之中而显得格外动人,而大多女性,所有的风情,所有的灵动,所有小姑娘的羞涩矜持、所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所有善感的灵魂和心情乎都被婚后的琐碎抹杀的一干二净,更别说什为美好的事物而沉醉忘我的心情了,难怪会在岁月流逝中,相看两厌烦呢。
四、打破常规的新鲜感
我时常以为生活对于人类最残忍的惩罚就是,单调和重复。当你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千篇一律的生活,你很容易就会生出厌倦的情绪,无论你们曾经有着多么深厚炽烈的感情,单调和重复的琐碎都能把它门碾得粉碎。想要让爱情保鲜,想要让婚姻不那么乏味,必须时刻为之注入新鲜的刺激和浪漫。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女人都特别在乎节日的原因,毕竟一年365天里,只有那么几天可以去理所应当地去要求一份不一样,女性所在乎的其实也未必是什么礼物,她们只是希望能藉着节日的名义去探索一些新鲜和未知的乐趣。就好像沈复带着女扮男装的陈芸去参加只有男子能参加的盛会,对于终日锁在深闺的女性来说,这是一个何其令人振奋而心动的刺激啊!书中是这样描述陈芸女扮男装的情形的:
“于是芸把髻改为辫子,添扫娥眉,穿上蝴蝶鞋,效法男子模样,拱手阔步大半天,欣然开怀。”
这一切对于陈芸来说都是如此的新鲜有趣,尽管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可灵性如陈芸,骨子里对新鲜对未知的渴望终究是无法隐藏。
很多时候,男同胞们总会感到十分纳闷,说什么,为什么我娶你的时候是那样的灵动活泼,可结了婚之后就全变了呢?是啊,为什么呢?为什么婚后的我们几乎齐刷刷无一例外把婚姻过成了坟墓,是因为彼此都不爱了,还是因为我们从不曾认真地对待过婚姻或者说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婚姻。
现在看来,其实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婚姻的态度要么十分悲观,要么过于务实,以至于我们大多数人对婚姻都抱着一副极其悲观的态度,然而事实上婚姻真的如此不堪,如此可怕吗?到底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对待经营还是因为琐碎和不堪本就是婚姻最真实的面目?
读了沈复的《浮生六记》才发现,婚姻原本可以是另外一番模样,除了柴米油盐,除了一地鸡毛,还可以是诗情画意,还可以是郎情妾意,你侬我侬,还可以相知相惜,默契如一。
恨没能早些读到这本书,让我可以抱着更积极的态度走入婚姻,至少不要一开始就放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