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中,关公义薄云天,是三绝之中“义绝”的代表,后世还被人设庙供奉,可见他在后世人心中的分量。关公名声在外,功勋卓著,可他却也被功名所累,为功名所误。
关公水淹三军,生擒于禁,斩了庞德,威震华夏,令曹操都忌惮得想要迁都来躲避他的锋芒,他的名声真是到了令敌人都闻风丧胆的程度。但名声在外,却蒙蔽了关公的耳目,在攻打樊城时,关公带兵长驱直入,兵临城下,立马扬鞭,望城上指而问曰:“汝等鼠辈,不早来降,更待何时?”从此言语,可窥见关公当时心中定想的是胜利在望了。可哪能想到,冲锋陷阵的关公,此时竟然只批了一件掩心甲,斜袒着绿袍,被城上曹仁一眼窥见弱点,拿毒箭射中其右臂,毒深入骨,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右臂就要废了,这对于出生入死的武将来说,将是沉重的打击。关公大敌当前竟然如此大意,让敌人钻了空子,被敌人扭转了局势,说到底,还是因为前一仗打得太过漂亮,威名远播,自我也就瞬间膨胀,觉得天下无人能敌,要是神仙来了,他估计都敢斗一斗。但常言道:骄兵必败。《三国》之中,因为骄傲而成为刀下亡魂的人物数不胜数,关羽终归凡人,怎能逃脱?但真是苦于关公当时太过神威,在武力值上确实难逢敌手,所以心态上除了能认刘备这个大哥,其他人在他眼中,都不过小弟,连孔明这样的治世之能臣,关羽都未必全然敬重,孔明也有只能用哄着他供着他方式来与他相处。
但关羽也真好命,右臂中箭的情况传到了神医华佗的耳中,华佗因佩服关羽为人高义,特地驾着小舟从江东赶来替他医治,这真是成在了功名。可关公偏偏不能学会吃一堑长一智,不懂得分析自己中箭的缘故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内心骄傲以致轻敌,反而继续保持着自视甚高的姿态。华佗的出现在我看来是上天给这位英雄的一次幡然醒悟的机会,可之后的事实证明关公仍然没有跳脱出自我膨胀的局限中,反而在轻敌的泥沼里越陷越深——只因为陆逊是东吴的新任总督,暂无功名,且资历尚浅,又在给他的书信中言辞极其谦卑,他就对陆逊放松了警惕,同意了对方的要求:撤荆州之兵,赴樊城听调。却不知,自此之后,关羽自己节节败退,乃至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而这圈套的设计者,竟是被自己当初轻视的孺子小将陆逊。真是,败也功名。
《三国》,真是一部骄傲自大者的血泪史,神威如关羽,同样如此。这给我的警惕生深,我必每每在志得意满时暗自警醒,切不可作茧自缚,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