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乔克儿陪你读书”的
第“17”本书
有一些中国古代名人在日本要远超在他们在中国的知名度。
由日本天才作家中岛敦所著的小说集《山月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位名人,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
日文版的《李陵·山月记》高踞日本“五大杰出小说”榜首,排在它下面的是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以及夏目漱石的《哥儿》。
《山月记》主要收录了几个中国古代名人的传记、流传在典籍中的故事,而本文着重讲的并不是李陵,而是命名该小说集的《山月记》。
《山月记》的主角叫李徵,出生于甘肃陇西。
李徵起点很高,从小博学多才,20岁就进士及第,紧接着就被安排做江南尉。
但是李徵觉得官场这种浑浊之地,不适合高洁的自己,与其在官场向人卑躬屈膝,不如辞官回家写诗。
但李徵显然没有写诗的天分,没了当官的收入,他很快就穷困不堪,为了妻儿的生计,他只能屈膝去做他原先顶瞧不上的事——当官。
再次当官,那些昔日被李徵当做笨蛋,并不屑与之为伍的同僚如今都成了他的顶头上司。
李徵不得不对“笨蛋”们俯首帖耳,不然就没饭吃。
这种为五斗米折腰的扎心状况,无疑等同于是将文艺青年高傲、洁净的自尊心放在地上用沾了污泥的鞋底来回碾。
因此,李徵整日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就好像是谁欠了他似的。
一年后,李徵在外出差,暂住于汝水边,某日深夜,他突然发狂,冲进外面的夜色中,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第二年,监察御史袁傪奉命去岭南视察,途经商於之地。
袁傪天没亮就想出发赶路,一旁的驿卒前来提醒他:
“这附近有吃人的老虎出没,旅人们都白天走,夜间不敢通行,所以我们还是等天亮了再走比较安全。”
袁傪听到种怂话皱眉道:“我们那么多人,还怕一只老虎么?”
走到一半,一只大老虎从草丛中跳了出来,眼看就要扑到袁傪身上,却忽然一个翻身,躲回了草丛。
接着,草丛中传来人的声音:“好险,好险。”
袁傪听着这声音有点耳熟,弱弱地问:“是我的朋友李徵么?”
李徵和袁傪同一年考上进士,由于袁惨的个性温和,恰好包容了李徵的高傲、孤僻,所以他俩成了好朋友。
过了一会,草丛里传来轻轻的声音:“不错,我的确是陇西李徵。”
李徵继续说,“我现在已经变成了老虎,怕吓着你,所以就不出来见你了,但我俩好久没见了,能不能陪我这个老朋友说说话。”
于是,李徵开始了他的自白:
某天我在旅店睡到半夜,听到门外有人叫我的名字,于是就走出去看,那声音在黑暗中仿佛有一股魔力般不断召唤着我,不知不觉,我竟追着那声音跑了起来,整个身体也充满了力量,小臂和肘弯那里似乎生出了绒毛。
待到天色亮了一些后,我走到溪流边看看自己的样子,竟看到一只硕大的老虎,自己把自己给吓了一跳。
“连理由都不知道就被强加在身上的事情也只能老实接受,然后连理由都不知道地活下去,这就是我们这些生物的宿命。”
看到自己这副虎样子,我马上就想到了死。
突然,一只兔子从眼前闪过,我的意识便不见了,等我再有意识时,嘴上沾着兔血,周围都是兔毛。
从那之后,我做了很多身为人而难以启齿的事,不过,总有一段时间我的“人心”会回到这具老虎的皮囊上。
当我用“人心”看“虎迹”,再回想起自己的命运,回想起那个想要靠写诗流芳百世的男人,便感到自己是多么不堪、凄惨。
最近,我连为人的意识都变得越来越短暂了,以前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变成老虎,现在我竟回过头去想,为什么我会变成人!
其实,心安理得地当一头茹毛饮血的猛兽也无妨,但是我体内的“人”却把彻底成为老虎看作是无上的恐惧!
如今再次静下心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成为老虎,其实也不是无迹可寻。
在做人的时候,我因自小就被乡邻称作“小天才”,因而慢慢形成了一种懦弱的自尊心和自大的羞耻心。
我虽然希望以写诗出名,但我没有进而求师访友,相互切磋琢磨;另一方面,我又以跻身俗物为不洁。
Ps:下面这段话是激励过我无数次,我最想与大家分享的一段话,因而接下来我将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转而把这段话从书中摘录下来了:
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
世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那匹猛兽,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
对我而言,猛兽就是这自大的羞耻心了。老虎正是它。
我折损自己,施苦妻儿,伤害朋友。末了,我就变成了这副与内心一致的模样。
如今想起来,我真是空费了自己那一点仅有的才能,徒然在口头上卖弄着什么“人生一事不为则太长,欲为一事则太短”的警句,可事实是,唯恐暴露才华不足的卑怯的畏惧,和厌恶钻研刻苦的怠惰。
但远比我缺乏才华,可由于专念磨砺而成就堂堂诗家的,也颇不乏其人。
成为老虎后的今天,我才总算看到了这一点。
最后,李徵留下了一些诗句,并拜托袁傪回家告诉妻儿,就说他已经死了。
两人道别,李徵重新回到山林中,故事结束。
读到这则小故事时,我感慨万千,《山月记》中的李徵就是我本人无疑了。
虽然我没李徵那么有才,但在学习这块我在我们家族中算是比较好的,考上大学那年,村里还给我发了奖金。
自然而然地,我就被家人、亲戚报以厚望,而我自己过去也一直都是把梦往大了做。
当我在职业道路上屡屡受挫,就出现了一种如李徵那般郁郁不得志、整日愁眉苦脸仿佛谁欠了自己的状态。
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
这话是便我的真实写照啦,因而我活得十分憋屈。
但这样的矛盾,似乎也如故事中李徵所言:“唯恐暴露才华不足的卑怯的畏惧,和厌恶钻研刻苦的怠惰。”
如今我明白,所谓的安全感不来自他人的认可,也不来自财富,即便优秀有钱如波澜,依旧焦虑得整晚睡不着;
安全感源自不懈钻研,只有不断进化、适应社会,才能给自身带来安全感。
同时,在不懈钻研的道路上,放下羞耻心,大方承认暂时的失败,在权衡利弊之下勇于回头,亦是为人的智慧,没人会因此而嘲笑你。
我曾在我的一个堂哥面前吹牛,我要在杭州买房,要在杭州混下去。
堂哥说,“加油,你可以的。”
当我灰溜溜地回家,在微信上直接告诉堂哥我公司倒闭在杭州混不下去了。
堂哥说,“这下你爸肯定高兴坏了,回来好,我们以后可以常聚聚。”
所以啊,我们的羞耻心来自于假象中的“他人”,归根结底,是自己恶心自己。
在文章的结尾,和大家简单聊聊矛盾一生的李陵。
李陵的起点很高,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
公元99年,汉武帝派了三万骑兵去打匈奴左贤王部族,李陵屡次请战,汉武帝就让他去押送粮草保障后勤。
按照现代人的观念,后勤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啊,不一定打仗、和敌人搏杀才是牛逼的好汉。
但年近四十的李陵觉得,押送粮草这种事是我这种帅气的人做的么?
于是,他激动地对汉武帝说:
“我手下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勇士,陛下还是让我去打匈奴吧。”
汉武帝说,
“我没有多余的马匹给你了。”
李陵自信地说:
“用不着给劳资马匹,劳资带着5千步兵就可以弄死单于!”
汉武帝听了兴奋起来,好的,就派你去。
最终,李陵寡不敌众被俘,一生都被污蔑为投敌的叛将,司马迁为他说情,还被汉武帝施予了宫刑。
李陵是英勇的,但悲剧的种子从他无法放下众人给予的厚望时,便已埋下。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