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无戒老师的第三讲,今天终于把自己简书上的文章梳理了一遍。建了文集,归类整理。这才发现自己的文字是多么不成体系。虽然是不多的几篇文章,但只是一些零散的感悟,似乎划分为什么类别的都太勉强。
不得不回头再看看自己的文章。倒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别人看起来怎么样姑且不说,但确实抒发了当时的内心感受。这么一说,倒像是随笔。而其他的所感所想,也都如此。
虽然自知没能力出书,在写作领域也无雄心壮志,但形成体系的写作,在垂直领域深耕,对于我这样的写作者也大有启发。梳理自己的写作方向,是了解自己,沉淀自己的过程。
一件事一直做下去,便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发生。像美国作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他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所说,他在众多著作中,恰恰是这本原本打算匿名出版的书让他大获成功。他对他的学生说:“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成体系的写作既是一种梳理,也是一种反思。记得初学写作时,一位写散文的前辈告诉我,文章是改出来的。一篇文章总要改上好几遍才能让自己满意,然后慎重的进行投稿。后来,他出了一本散文集,我珍藏至今。对语言有洁癖的作家,刘亮程算一个,他的文字简之又简,短之又短,没有一个多余的字。他说:“当我把这些多余的字删得干干净净之后,这样一种清朗的语言,适合我的心境”。读他的《一个人的村庄》,那些干净文字后面隐藏的村庄里的袅袅炊烟,草丛,田野,一一浮现在眼前。而我现在的写作更多的是随心所欲,写到哪儿算哪儿,不作修改,也不作分类整理,真真是极其粗糙的写作。
建了文集,我在想,写一个主题能一直写下去,形成体系,既是练笔,越写越熟练,也是做准备,准备好有一天自己回望写过的文字,有美好,有忧伤。兴许,写着写着就写成了一本书也未可知。
遇见更好的自己,静待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