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自从人类发现、认识了金银之后,就将其加工成为各种金银制品。金银制品在商代即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已有金银镶嵌工艺。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至唐代才开始有较多发现。
元明清时代
金银器
元明清时期,我国各种传统手工业生产均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民间藏友若有不错的藏品可交流,现有北京翰海 北京保利 春拍藏品甄选13167727768 以诚相待,方可合作官僚贵族、地主和商人已经广泛使用金银器及珠宝镶嵌工艺品。元代金银器以玲珑俊俏的镂雕花纹为主,显示出了精湛的装饰技巧。江苏无锡南郊钱裕墓出土的一批金银器中的鎏金花瓣式银托、盏最具特色。此器用银片分别锤成花形盏及托盘,花瓣之上阴刻折枝花卉纹饰,器表鎏金,为元代银器中的精品。 明代金银器的生产工艺更加精湛,珍品多出在帝王陵墓之中。北京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金丝冠和万历孝靖皇后的镶珠宝点翠凤金冠,是明代金银工艺的典范。皇帝金冠全部用金丝编结而成,冠顶錾两条金龙戏珠,形象生动,龙身以粗金丝为骨,采用掐丝、浮雕等工艺焊接成漏孔鳞纹状,此冠是一件编织与錾花工艺相结合的精品。皇后金冠则应用了极其复杂的掐丝镶嵌珠宝点翠工艺,镶嵌5000多颗珍珠、100多块宝石,用以装饰九龙四凤,宝石璀璨夺目,龙飞凤舞,制作精细,工艺高超,为明代金银器中的稀世之宝。
清代金银器工艺空前发展,皇家使用金银器更是遍及典章、祭祀、冠服、生活、鞍具、陈设和佛事等各个方面。精品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有一件银丝花瓶,通体做成菊瓣形,先以银丝分瓣制,再经焊合而成,细颈,圈足,工艺精细,华丽、庄重且玲珑剔透,集中反映了清宫廷金银工艺的成就。乾隆时期的金银器,其制作工艺有范铸、锤、焊接、点翠等,并综合了突起、陷起、阴浅、阳浅、镂空等各种手法,还出现了在金银器上点烧透明珐琅、以金丝填烧珐琅的新工艺。如银鎏金嵌珐琅砚盒,砚质为银,盖面錾缠枝花卉,中间嵌一银片,以烧兰珐琅做出云龙戏珠纹饰,整个砚盒富丽堂皇,代表了乾隆时期金银器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特征介绍
金银器
春秋战国金银器——清新活泼
金银器形制种类增多,出现了金银器皿。从金银器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看,南北风格迥异。北方出土的金银器及其金细工艺发达。南方地区金银器则多为器皿,制法大多来自青铜工艺。
秦汉金银器——富丽繁荣
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抛光等工艺技术。汉朝金银器从为饰品,器形简洁,多为素面。金细工艺逐渐发展成熟,金银的形制、纹饰、色彩更加精巧玲珑,富丽多姿。
魏晋南北朝金银器——异域风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银器数量较多。金银器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制作技术更加娴熟,器形、图案也不断创新。较为常见的金银器仍为饰。
隋唐金银器——富丽堂皇、五彩斑斓
中国古代金银器皿自唐代起日渐兴盛。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金银器会使人联想到唐文化艺术的昌盛。唐代金银器可分为食器、饮器、容器、日用杂器、装饰品及宗教用器。
宋元金银器——清新素雅
宋代金银器轻薄精巧、典雅秀美,民族风格完美。造型上极为讲究,花式繁多,以清素典雅为特色。元代金银器与宋代相似,除日用器皿和饰品外,陈设品增多。从造型纹饰看十分讲究,素面较多。然而,元代某些金银器亦表现出纹饰华丽繁复的趋向。
明清金银器——华丽浓艳
明清金银器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浓厚。器形的雍容华贵,宝石镶嵌和龙凤图案的色彩斑斓,象征着高贵与权势。明代金银器生动古朴,纹饰结构趋向繁密。清代金银器既有传统风格,也有其他艺术的影响。清代金银器可用精、细二字概括。复合工艺发达,金银器与珐琅、珠玉宝石等结合,增添了器物的高贵与华美。
鉴赏
金嵌宝石藏经盒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金嵌宝石藏经盒 金嵌宝石藏经盒,清乾隆,高7厘米,长21厘米,宽8厘米。
经盒是用来存放佛经的匣子。此两件经盒以金成造,嵌珍珠、红宝石、青金石等珠石为饰,显示出皇家的富贵之气。经盒盖里彩绘释迦牟尼佛与二弟子图,色泽鲜艳,当是宫中画师所绘。经匣中供满文写经--《大悲正经》,为梵夹装。
折叠金嵌珍珠宝石塔
现藏故宫博物院。
金嵌珍珠宝石塔 金嵌珍珠宝石塔,清,通高129厘米,底边长62厘米。
塔座木质,方形,为金漆莲瓣须弥座,錾刻铃杵纹、宝相花纹,束腰饰狮子纹。三层圆形塔基,錾刻莲瓣纹、梵文,嵌宝石。塔身肩部饰兽面,兽口衔璎珞。塔身正面设龛门,门沿上镶嵌珍珠两周。塔刹十三层,满刻梵文。鼓形华盖,周沿悬垂由1000多颗珊瑚珠、珍珠、青金石组成的璎珞。顶部为红珊瑚和白玉制日、月,宝珠为猫眼石制。[1]
此塔原供奉于重华宫崇敬殿佛堂中,重华宫是清乾隆皇帝做皇子时的居所。塔共用黄金8.5万克,大珍珠293颗,绿松石、红珊瑚、青金石等各种宝玉石500余块。整座塔运用了锤揲、錾刻、镶嵌等多种工艺,细腻精湛,各类宝石点缀其间,更显得其高贵、华丽,是清宫造大型佛塔中的精品。
辨别真假
金银器
金银器的真伪鉴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其材料质地的鉴别,二是对其制造年代的鉴别。根据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对金银器质地的鉴别已能做出比较精确的制定。对金银器材料质地的鉴别,从经验上亦积累了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
首先,金的密度大,一般来说对于相同体积的金属物,金制品要重得多,太轻的制品必是伪品;其次,金银的硬度小、质地软、延展性强,若用金属物在金银制品上轻轻划试,一般留下凹痕的为真品,留下划痕的是伪品;再次,金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特别是金,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而铜铁制品均易氧化生锈。金在酸性溶液中其颜色不变,而铜制品触到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金,表层镀金容易脱落,不仅脱落部分易生锈,即使镀金表面也易被铜覆盖。
当然,古代的金银器出土时,有些表层带有铜锈,特别是银制品。这种情况是由于金银器在出土前接触过其他腐蚀的铜,如与铜器一起随葬,而沾染了铜锈。另一个原因,则是古代大多数银器的质地是含有一定成分的铜合金,当铜氧化腐蚀后,便在银器上形成了铜锈覆盖层。不过这种情况大多可以经过除锈垢处理,以复原器物的本来面目。此外,富有经验的人还可以通过器物的声音、味道以及颜色、手感等,来辨别金银器的真伪。不过,这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积累。
此外,与伪造古代的铜、玉等器物不同的是,伪造金银器最常见的是在材料质地上作假,多是以谋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在年代上作伪者尚不多见,这也造成对金银器年代的鉴定工作,无论从理论上抑或实践经验上都显得不足,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和经验总结。
特征与断代
金银器由于材料贵重和其繁杂的制作工艺,一般不会如青铜器、玉器、瓷器一样容易为作伪者所重视,在古玩市场上很少见古代金银器的伪造、仿造器,即使有也可通过以下各种方法较容易地将其辨别出来。
1、先从材质上鉴别,一般说来唐代金器以金、银或金、铜合金为多见,其含金量占80%左右,铜或银为20%,相当于现在的18K金,软硬适中,色泽光亮、耀眼,更适于加工、錾刻。辽代的金器,含金量较高,一般达到90%以上,甚至用赤金制作。
2、造型,依据造型判断年代主要应注意两点:第一,各类器物在各个时代的总体特征,如商至汉早期金银制品只有金片饰金叶、臂钏、面罩及金笄等,此期无器皿,而造杯、碗、盘、壶是在唐代开始出现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只为某个时代所特有的造型或品种如宋代的蕉叶形碗、辽代的鸡冠壶等;第二,各种造型出现至消失的时间,即器物存在的时空范围,比如圆盘,在唐、宋、元时期都比较常见,但桃形和双桃形的盒器则仅见于唐代,而八曲长杯主要流行于魏晋时期至唐,以后则很少见。
3、纹饰,依据纹饰判断年代,主要掌握三点:第一,各时代或地区所特有的某种纹饰,如摩竭纹只见于唐代与辽代,其他时代均不见;第二,同一纹饰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如唐代的龙,一般以单个出现,为三爪形象,较为朴实,而明代的龙多成对出现,为山龙赶珠,极富神异凶悍的神采。又如唐代的凤,有的像长尾鸟,有的像孔雀,与飞禽悬殊不大,明代的凤则身体卷曲,形象凶狠;第三,参考同时期其他材质器物上的纹饰,由于受特定时代风格的氛围限制,在纹饰上往往表现出相似或相同的特点,如战国时期的金盏,其上的蟠螭纹、云雷纹大量出现在同时期的青铜器及漆器上。
4、工艺,中国古代金银工艺,从商周至明清,每个时代都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并由此形成各时代的工艺特点,两汉以前早期工艺因受青铜工艺的影响,主要采用范铸工艺,两汉时期除范铸工艺外,还从西方传入了金丝抽拔及炸珠焊接等技术,魏晋至唐代青铜工艺的影响已基本消除,器物的装饰及成型主要采用捶揲和錾刻工艺,宋、元时期流行夹层技法,自秦汉以来习见的掐丝镶嵌、焊缀金珠技法几乎不见,而花丝、镶嵌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点烧透明珐琅工艺只有清代才有。
5、铭文,经科学发掘出土的金银器物,由于有明确的墓葬年代、地层关系以及其他伴出物,其时代或时期的判断相对比较容易。而对那些非正规考古发掘发现的金银器的时代,则只能通过铭言语、造型、纹饰、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进行间接的推断(伪器不在此例中)。
铭文是断代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据之一。从中国金银器的发展看,唐代中期以前金银器上的铭文很少见。唐代中期以后,有铭文的金银器显著增多。借助铭文,不但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器物的时代,而且还可以了解器物的名称、用途、制作机构等相关信息。
收藏及市场前景分析
所谓金银器,是以贵重稀有金属黄金和白银为基本原料加工而成的器皿、饰件等,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黄金白银作为财富的象征。正因为其稀缺性历来被皇家贵族统治阶层所垄断,金银制器不仅具有其本身的经济价值,更蕴含艺术上的审美价值,因而它不仅象征财富,更被用来作为身份、地位、权利的等级标志,宜属于贵族化的收藏,因此收藏、鉴赏金银器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升温,国际金银价格不断飙升,使古代金银器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但与青铜器、古瓷器、古书画、古钱币等相比,金银器的价格仍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尤其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银器,收藏门槛较低,做工考究的银熏炉、银手镯、长命锁等器物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至于做工一般的银鎏金花簪仅200元左右,银耳坠的价格不过150元。当然与银器相比,金器的价格就要高许多。几年前,在海外的拍卖市场上,就拍出了许多高价位的古代金质器皿。
一件唐代莲瓣纹双狮金花碗估价80万元人民币,2010年被上海一家拍卖公司以245万元拍出;一件唐代精美绝伦的银鎏金花骑射纹花口瓶在广州被拍出了478.5万元;一件唐代银鎏金花四天王四灵四龙方瓶拍出了550万元的高价;另一件唐代金凤纹皮囊壶在北京拍出了88万元人民币。在国际拍卖场上,2007年香港苏富比(微博)推出的一件清雍正朝金铸开光式折枝花卉纹盖壶,以529.75万港元成交。
另一枚北宋淳化元宝“供养”金币,9年前在北京拍卖市场估价仅3万元,而2009年春拍仍是同一拍卖公司则拍出了30.24万元,足见藏家对此类器物的热烈追捧及潜在的升值空间和巨大的增值幅度。从上述的数字不难看出,金银器的价值高低关键在四点:其一、工艺的复杂性及精美程度。其二、宫廷御用器价值高于普通实用器。其三、器物本身所承载的历史及文化信息及内涵。其四、重量及成色也决定着一件器物的价值高低(尤其是金器)。
据资料分析统计,目前国内市场的古代金银器大部分价格还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上,而其他门类像瓷器、书画价格涨幅要高出近10倍,象牙、犀角雕件价格一路上扬,暴涨了几十倍至上百倍。
另外,当前古玩艺术品市场上也充斥着不少古代金银器的仿制品(大部分材料都不是贵重金属)以假乱真,上当受骗者不在少数,因此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古代金银器价格的提升,同时从人们的传统观念来说,它的价格不一定会随着黄金市场的价格指数波动。
因此我们说目前正处在盛世收藏及黄金市场的一个拐点,投资古代金银器当为明智之举。正应时宜,仍可以说是风险较小,将来的升值空间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