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对于一件事情,我们总是拖拖拉拉,明明很快就能做完的,但是可能一天两天或者一周才不得不去做。
最后给自己一个封号:晚期懒癌患者。
这其实是在一件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情况下,大脑的自我解释系统,大脑总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解释这个行为。
有时候领导交代一件事情,让五天做完,但是前四天都拖拖拉拉,什么也没做,到第五天的时候慌了,但是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五天的时候开始后悔前四天为什么不做。
小时候布置了很多寒假作业,前边时间一直在玩,剩最后一周的时候开始有紧迫感,但是这个时候可能已经不想写了,拖拖拉拉到学校交一本白的作业,要么就是到学校疯狂抄袭,这种场景是否熟悉呢?
其实这不是懒,也不是不想写,不想做,真正的原因是没有清晰的目标,大脑喜欢清晰,清晰到每一步该做什么,越是清晰,效率越高,越能专注积极地完成任务。
当没有清晰的目标,大脑一片混沌,大脑就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个东西很简单,很快就能做完,还是先娱乐吧,当没有清晰的目标,大脑往往就会高估自己的实力,就会劝自己娱乐优先。
下面举一个例子就能清晰看到其中的区别:
平时在公司工作,拿到一个需求,产品去讲解需要做什么,然后后台给出接口,我们再根据产品和接口去完成这个功能,每一步都很清晰,所以效率很高,很快就能完成需求。
再看看另一件事:
半年前我接了一个外包,整个项目就扔过来一些图,需求和接口都不明确全靠猜,这个项目就很模糊,所以磨磨唧唧的,每天都很痛苦,半年过去了,我并没有做多少东西,我恨自己拖延,但是又无从下手,就这样一直拖着。
其实我经过这半年的学习和摸索,总结出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用,效果还不错的。
那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上图是网络图片,只是大概看一下表格什么样子,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自己定制)
一些要做的事情不写下来的时候,在大脑中是混沌的,好像大脑有了安排,但是是混乱的,一天下来还有可能不知道做什么。
但是写下来就不一样了,写下来之后,大脑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就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
但是写下来的计划,不要把时间卡的很死,密密麻麻的写一页,那样可能会给大脑造成极大的压迫感,反而出现不好的结果,要留出缓冲时间,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有更高的效率。
但是写出来的计划只是一个指导方针,让大脑清晰的知道什么时间计划做什么事情,不是要严格按照分钟数去执行,到时间了就要立马停止,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对于大的目标可以进行分解,分解成小目标,这样,每一次就像打怪升级一样,很有成就感的。
不要再说自己是懒癌患者,其实你一点也不懒,只需要给大脑一个明确的路线,你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