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日记一百三十一【729】2024-3-13
原文
早饭后围棋二局,写沅弟信一封,见客三次。令李少山等解米粮、子药赴王家套、罗昌河,接济庐江一军。习字一纸,清理文件,写毓中丞信一。中饭后,围棋一局,写单地山信一。清理文件甚多,本日地方新到之件,尚未阅毕。酉刻,写阎丹初挂屏四桢,约四百字。夜温赵广汉,伊翁归、韩延寿传,写沅弟信一。睡后,三、四更不成寐,五更颇成寐。
本日作行书,能摅写胸中跌荡俊伟之气,稍微快意。大抵作字及作诗古文,胸中须有一股奇气盘结于中,而达之笔墨却须遏抑掩蔽,不令过露,乃为深至。若存丝豪求知见好之心责真气渫泄,无足观矣。不特技艺为然,即道德、事功,亦须将求知见好之心洗涤净尽,乃有合处。故曰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也。本日,接奉批谕旨,系八月初二日所发一折一片。
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十二日
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
今天曾氏写了一道行书,因为能够抒发胸腔中的跌宕俊伟之气,有一种快乐之感。他由此而感悟:作字以及作文吟诗,胸中须得有一股强烈的气势蓄积,但是表达在笔墨之间则含蓄蕴藉,不要让它过于显露,若是存在丝毫争强好胜显摆炫耀之心在内,则真元之气泄露,作品便不足观。不独从艺是这样,为人做事也应如此,胸中存豪迈之气去做,外表则要全部去掉显炫之态,如此方才和宜。所以,前人说宫、商、角、变徵、羽、变宫七种声音一无声为师,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以淡味为主。以无为师,以淡为主,这种理念显然出于老庄之学。
老子曰:“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五乃万物生息之本。从这个人生出发,老子认为: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论何种美声,都比不过无声;无论何种美味,都比不过无味。老庄“无胜有”的思想,粗看起来似乎荒唐无稽,细细咀嚼,可知其思想深刻。
老庄思想产生于人类活动过于频繁过于剧烈的竞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强力作为可以改变一切实现一切,老庄从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个大本大源出发,认为许多的强为实际上是没有用处的,最终是改变不了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根本态势,在儒家、墨家等强烈用世学说积极推行之际,老庄的出世学说是一种制衡之力,是一剂清醒之药。从这一点来说,他是深刻的、有价值的。当然,老庄的许多主张是偏激的是极端的,这就决定了他难以为普世接受。但善思者却可以透过它的偏激极端,感受到大智慧的光辉。
曾氏从自己的坎坷经历中,最后终于领悟老庄的这种大智慧。他不仅将老庄大智慧用之于做人办事上,也以它点化自己的审美观。“寓沉雄于静穆之中”、“含雄奇于淡远之中”等等,都让我们想起这种大智慧对他的启迪。
原文
早饭后围棋一局,见客三次,清理文件。闻学琴昨夜宿黄石矶,本日将到安庆,余出城迎接,至盐河座船等候,数刻不到。前季弟代余买一婢,在座船之傍,因往一看视,体貌颇重厚,特近痴肥。戈什哈杨龙章回言,学琴尚须下半日乃可到。余进城回公馆,习字一纸。探马报学琴将至矣,余再出城迎接。至中途,则学琴已登岸,轻装徒步入城,城外迎候者皆不知也。余回公馆,雪琴已在座久矣,与之鬯谈。旋同中饭,邀鲍春霆、李申夫、隋龙渊等便饭。
饭后,鬯谈片刻,围棋一局。写季弟信一件,清理文件,写挂屏三幅、对联一首。夜与雪琴鬯谈,又观渠画梅兰二幅。二更尽睡,不成寐,因本日说话太多叶。疮痒异常。
日内思作字之道,刚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余既奉欧阳率更、李北海、黄山谷三家,以为刚健之宗,又当参以褚河南、董思白婀娜之致,庶为成体之书。
是夜接六安州牧邹笥禀,言苗沛霖破寿州后,不杀翁中丞,且请翁奏明朝廷,表苗党并非叛逆云云。天下事真愈出愈奇矣。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初十日
刚健婀娜缺一不可
先前的日记中,曾氏谈到气势与神韵,这篇日记里他又说到刚健与婀娜。写字,用笔刚健才会有气势,运墨婀娜才会有神韵。所以,可以将刚健与婀娜视为同一语境,二将婀娜与神韵也视为同一语境。他把欧阳询、李邕、黄庭坚奉为效法刚健的宗师,又以褚遂良、董其昌的婀娜致为参本,如此可以将自己的书法技艺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在曾氏的眼里,赵孟頫算是达到这种境界的大师,但我们不能不感到遗憾,曾氏一生也未达到赵孟頫的境界。曾氏的书法,以刚健见长,婀娜欠缺。
原文
早饭后,曹西垣来久坐。陈虎臣来,吴竹庄来,并有事商谈。清理文件,习字一纸,核改折稿二件。中饭,将左季高援浙折改毕。与弢甫围棋一局,写对联数付。傍夕至少荃处鬯谈。午刻,写学琴信一件。夜清理文件颇多,至二更二点毕。三点后睡,不甚成寐。而遍身之痒略愈,盖本日服弢甫之方药,皆生地、连翘、防风等苦凉之品,或足以医血热之症也。
是日与虎臣谈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受用,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二更后,与弢甫鬯谈近世贤者,如林文忠、周文忠、邓嶰筠之属,平日学行、襟怀甚悉。
日内作书,常有长进,盖以每日临摹不间断之故。
接季弟信,知沅弟与廿八日自长沙起行归矣。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初九日
每日临摹,常有长进
曾氏此时已五十一岁,写了四十多年的字,有心于书法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但他一旦每日临摹不间断时,书法艺术仍能有“常有长进”的感觉。可见书法这门艺术,是要不间断地临摹前人的。曾氏每日临摹哪些人的作品呢?我们从前面日记中可知,主要是欧阳询、柳公权、李邕、董其昌、黄庭坚、赵孟頫、王献之、王羲之等人的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