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周邦彦

分享者/ 辽阳边义


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周邦彦


  在中国词史上,周邦彦是一个“结北开南”的人物。转变在哪里呢?以前的作者大多是以感发来写作的,周邦彦则是以思力为词的。他第二个特色是不平铺直叙,时间和空间常常是跳接。第三点就是开始在词里有心用意地写寄托。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色是单形体,单音节。我们说“花”,一个音节,就完了。英文说flowers,有一个抑扬的节奏。因此,吟诵在我们中国诗才是最重要的。吟诗,其实是适合于五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而像周邦彦所写的《玲珑四犯》,《六丑》之类的词,有的时候是拗折的。凡是这样的地方,写作的时候就自然不能脱口而出,自然要思索安排。所以他的词就形成了一个以思索安排取胜的特色。历史上记载周邦彦是钱塘人,元丰二年入京,在太学为太学生。不久以后,写了《汴都赋》,赞美京都的繁华富庶。那时正是神宗信用王安石实行新法的时候,赋中同时歌颂了新法。果然神宗欣赏了他,任命他为太学正。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哲宗年幼继位,高太皇太后用事,废除所有新法,起用旧党。周邦彦被朝廷赶出汴京。而经过这一次变故以后,他的为人作风就改变了。当他晚年,哲宗亲政,复用新党,周邦彦被召回汴京。可是他看尽了在政治斗争中多少人不幸的遭遇,就不再进取,委顺知命,望之如木鸡了。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夜飞鹊》

  周邦彦是环绕离别,写出来一个时间错综的故事。他说在一个河桥的旁边送别,一个秋天的夜晚,“良夜何其”。其,读基,出于《诗经》。西沉的斜月远远地向下沉落,月光的余晖慢慢地不见了。他们在离别的宴席上,曾经点燃了一支插在铜烛台上的蜡烛。当长夜慢慢过去,天将破晓的时候,蜡泪已流尽了。露水也沾湿了衣服,天要亮了,行人要走了,彼此道别,宴会就要散去了。我们顺风探听一下渡口开船的鼓有没有敲起来,再看一看树的枝梢上的参旗星到哪里了?什么时刻了?

  后边他就跳接了。他不再说船,反而说起马来,“花骢会意”,黑白花的马懂得人的意思,懂得离别的悲愁,纵然我扬起马鞭打它,它还是慢慢地走。“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这个人骑着马走了很远的路,走到一片凄清的旷野,那码头上送行的人声都听不见了。送行的人骑马回来了,“空带愁归”。这时已经是时地场所都变换了。

  你以为这就已经是写的现在了吗?不是,时间又跳了。“何意重经前地”。我没有想到今天我又来到送别的地点了,然而却是“遗钿不见,斜径都迷。”从这首词来看,他送别的是一位女子。当他再一次来到这里,想找一找有没有当时送别的痕迹。人不见了,遗钿也找不到了,当初我们走过的那些小路都迷失看不见了。他送别的时候,看他写的“霏霏凉露沾衣”,是秋天,现在好像是春夏之间,是“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现在我站在这里,周围是这么高的植物,残阳从西边照过来,“兔葵燕麦”的影子跟我孤单的影子拉得一样长。一大片植物的长长的影子,映衬着我孤单的身影在其中,表现得极为孤寂,而不直接说寂寞孤独。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这个离人早已分别了,经过不知多少天,甚至几个月,他又重经前地,徘徊在这里。古语说“班荆道故”,是说两个朋友路上遇见,马上又要分别,就把草铺一铺,分一分,坐在草上话旧。他说我就徘徊在当初我们分手时席地而坐的地点,叹息悲哀,拿着酒杯,然而没有对象可以敬酒,就把酒洒在草地上。极望天西,远人不再回来了。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渡江云》

  这首词过去的读者没有看到他有什么深意,评论这首词的人,以为他就是写春天,写在船上的一个宴会。但是,不是的。这个宴会是假的。

  “晴岚低楚甸”,岚,是山上的烟霭。天气晴朗的时候,远山有时笼罩着一层淡黄色的烟霭。“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温暖的季候又回来了,大雁都张开翅膀,排列成一字或人字的阵势,从一片平沙上飞起了。蓦然之间,惊喜地看到春天在眼中。柳树,慢慢转绿了;桃花,慢慢含苞了。“骤惊春在眼”,是外边的春色。“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他说春光是什么时候也委曲婉转地来到山中的人家,使山中人家也沾染了春色。这个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写的春光。可是看到后半首你才知道,这里所写的春天的回来,正是代表政局的转变,是新党的重新得势。山家不是泛指,而是暗喻他自己,说我一个不被注意的人居然也蒙召要回汴京去了。

  所有对于春天到来而欣喜的万物,“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那花就涂上了香气,染上了颜色,争着要开出美丽的花朵。大家都非常得意。“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当花开的时候,杨柳的枝条也绿了,那千万丝的陌头杨柳,已经有乌鸦可以藏身了。柳树里边为什么不藏莺?为什么要藏鸦?乌鸦一般认为是不祥的,就在这美好的事物中间,隐藏着一个危险的信号。你正在欢欣得意的时候,有了权势就作威作福,不幸的未来,也同时埋下了种子。“堪嗟!”真是值得慨叹。这么美丽的景色你叹息什么呢?他说我叹息“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我的船不是载我回到故乡,是指向了首都。而我还没回到首都,已经预先烦恼了。现在好像是开一个很好的宴会,大家都升上来了,回到首都做官去了。有一日安知这个党派不再倒下去吗?我就预先忧愁有一天宴阑、风翻旗尾。旗,一个党派的标志。“潮溅乌纱”,政海波澜的潮水就打湿了你的乌纱帽。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今天晚上我正对着初弦月,我的小船晚上停泊在蒹葭芦苇深处。所以,这里没有宴会,没有乌纱,是在被召回京的路上。 “沉恨处”,满心深沉的仇恨,“时时自剔灯花。”写得非常寂寞无聊。我内心怀着这么多仕宦不得意的悲慨,新旧党争,我看了多少政海波澜了。

他最好的一首词,把悲慨完全融进去,你找不着这样明显的痕迹,就是: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周邦彦客观地描绘了一幅图画,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北宋都城汴京城外汴河堤上的柳树,在烟霭迷濛之中,一丝丝柔软的柳条, 在风中摇摆。“隋堤上,曾见几番”,我看见了多少次“拂水飘绵送行色”。“拂水”是指柳条垂在水面上;“飘绵”是指柳絮被风吹落。“曾见几番”一直贯串全词。他说“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这不是一次的离别,不是一个人的离别。就是在这些年的政海波澜之中,我周邦彦看过多少次起伏盛衰的变化了。如果每个送行的人都折下一根柳条,折断的柳条该有千尺那么长了,这是包括了当时政治上整个的变化而言的。

  第二段“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一个“又”字,也表示是不止一次的意思。所以他不是直接写他的感慨,用“番曾见几”,用“年去岁来”,用 “又”来表示。他还在客观的描绘景色之中表现他的感情。他说在烟霭迷濛之中,那每一条柳条是那么绵长柔软,似一条条丝线一样在舞动。这种柔细绵长代表送别,离别的感情。而“飘绵”是什么?是柳絮的飘飞,代表的是长逝,是失落。那“拂水飘绵”的都是“送行色”,有多少诉不尽的柔情,有多少挽不回的离别。而他自己真正对于政治上的感慨都没有正面写,只是在后面点了一点,“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登临”就是登高临望,他望什么?望故国。一般古人说的故国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说都城,一个是说故乡。这里周邦彦指的很可能是自己的故乡。他说我对于盛衰起伏的变化,早已厌倦了,可是有谁认识我这个钱塘到首都来做官的“倦客”?这一句正是他那感慨的一点点透露。

  多少次的离别,都是这一番景象。所以我“闲寻旧踪迹”,自己仔细地寻思一下,我经历过多少次我送人,人也送我。又是和当年一样“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趁”是伴随着,伴随着离别悲哀的歌曲,彼此敬上一杯酒。同样宴席的灯火照着我们别离的酒席,同样的季节,是“梨花榆火催寒食”,白色的梨花又开了,又到从榆树上取火的季节了。一批人又从首都被贬走了。“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他说我们感到离别的忧愁,忧愁的是什么?你今天一走,一上船,一阵风吹到船帆上,船就像一支箭一样的走了。大家要注意周邦彦的用字,刚才他用了几个表示时间重复的字,而现在用的都是数目字。“一箭风快”是个“一”字,“半篙波暖”是个“半”字,“篙”是撑船的竹竿。竹竿没入一半的时候,船就走了。这两个都是表示少量的字,只要一阵风,只要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数”是一个表示多量的字,强调了船行的快和离别的远。用少数的字比喻别时的容易,而这一离开,你再想看一看首都,看一看送别你的朋友亲戚,你所怀念的人已在天的那一边了。

  再看第三段“凄恻……泪暗滴。”第一段送别从柳色来写,第二段是写正当离别的场所,第三段是写离别以后了。

  我满怀着离别凄恻的感情,随着越走越远,就越积越多。我走的是“别浦萦回”。“浦”是水边,而这水的河岸是曲折萦回的,我一路上经过很多码头。你要知道凡是码头车站,有一班车船来,那里就人山人海的,等车船一开走,车站码头马上就冷冷清清岑寂下来了。“津”是码头,“堠”是码头上一个专管船只来往的岗位。古时开船没有汽笛,而是击鼓开船,一般在破晓时分。所以送别是在后半夜的夜晚。从他的“一箭风快。。。”到“津堠岑寂”,已是走了一天的船了。到了傍晚的景色,是“斜阳冉冉春无极。”景色不是不美。斜阳由西天慢慢地沉没了,那岸上的草色,堤边的杨柳,江南的一片春色,就都在“斜阳冉冉”的背景之中了。前人特别赞美他这七个字写得好。“无极”就是无边,无边的春色,现在就都是我无边的离愁别恨了。

  下边更应注意什么?他写到儿女之情去了。这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一个特色。他不管写什么样的感情,都用男女之间相思离别的感情来做点染。“念月榭携手”,我就想到我跟所爱的人在照满了月光,有草木环绕的高台上携手散步。“露桥闻笛”,我们曾在一个露天的桥上吹笛子,曾听到过美好的音乐。那一段日子,是当时在首都的快乐生活,现在都过去了。“沈思前事”,“似梦里”,是对过去欢乐生活的总结。我今天离开了首都,不知哪一天还能回来,所以我就独自寂寞地流下了眼泪,“泪暗滴”。



周邦彦

2018-05-23 舞蝶整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