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拆页
RPD1 (拆页中变式一)
熟悉的场景,可以找到习惯的典型经验完全匹配。
是“如果……那么……”的反应。(省略号的内容是确定的).
RPD2(拆页中变式二)
熟悉的场景,过往经验不完全匹配或出现意外。
是“如果(?)……那么……”的情况(如果后面省略号的内容是不确定的,那么后面的省略号内容是确定的).
RP3(拆页中变式三)
完全没有经验可以匹配,需要决策者选择不同的行动进行模拟判断
“如果……那么(?)……”的形式, 那么后面省略号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如果后面的省略号内容确定的.
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解释这个变式。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需要决策的事情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自然不能用同一种决策方法应对所有的问题。RPD决策模型分为3种变式,以应对各种事件。
变式一:熟悉的场景,有经验的事件。就是说这件事我处理过,比如,每个月的工作汇报。
变式二:熟悉的场景,但出现了意外,以往的经验无法完全对上。就是说这事我处理过,有经验,但是这次遇到了突发情况,以往的经验不能完全应对。比如:向领导汇报时,汇报到一半,领导突然让我汇报下个月工作中会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
变式三:没有遇到过类似事件,完全没有经验。这时需要我们对不同的行动方案进行心理模拟后进行判断。比如:现男友是否适合结婚?
A1便签:自己过往的经验,体现出模式的运用或反思不成功的经验。
1〉儿子一年级时,我带他去书店看书,他看中一套小屁孩的漫画,吵着要买回家。我的想法是不买的(为了锻炼他延时满足和体会对物品的需求)那如何让他改变主意呢? 按照以往的经验,当他临时随意提出要玩具,要零食的要求时(信息充足),和他分析讲道理是特别好的办法(简单匹配)。
于是对他说:“宝贝这套书很有意思,看的出你很喜欢。你看咱们之前也有临时喜欢买回家的书,第二天觉得不喜欢,再也没有翻过。为了避免这个情况,明天如果你还是很喜欢,那妈妈就买下来,你看这样好么” 儿子愉快的答应了。
2〉一年级暑假时,带儿子去小姨家,晚上和小姨,小姨家女儿小李一起逛超市,小李买了好多零食、文具。过一会发现儿子拿了一桶笔和铅笔盒放在筐子里,铅笔盒和笔上周刚买了新的。这时,我没有评估当前情境(1、孩子有攀比的想法,2、有其它人在场)简单判定为RPD1模式,蹲下来对儿子讲道理,结果他大哭起来“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要”
反思:这是孩子小时候的一个失败案例,如果能先体会理解倾听他的感受,并考虑到有其它人在场带来的影响。等他情绪平复了再用“讲道理”的策略会更好。 (后来又遇到类似情景,我是尊重他当时的决定,买。等回家后或过二天再和他讲道理沟通的。)
3〉儿子四年级的一个周六,计划第二天让儿子陪我去上海拆书。妹妹(在无锡)电话说:明天生日,让儿子去玩。我报了上海的活动无法取消,不能送孩子去无锡,而孩子又特别想去。
之前没有类似经验,脑子迅速收集信息,1、找不到人送他去 2、 我不能取消活动 3、孩子很想去无锡,硬让他陪我去上海,他会带着情绪也会影响我 4、把他一个人留在家一整天(打一天游戏的可能性很大) 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去,我在心里想了一遍做高铁的过程“我们一起到高铁站,把他送进检票口,他上车找到自己的座位,无锡那边小姨去接”OK没问题。
于是,我收起那一点点的不放心,拿出全然的信任对他说:“这样吧,明天早上我们一起到高铁站,我去上海,你去无锡,你带好身份证,上车找到自己的位置,小姨在出站口接你,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儿子立刻回答:“可以的” (哈哈,明显我的担心多余了)最后出行很顺利,孩子的自我评价也提高了,暑假自己做5个小时的车回了老家(妈妈表示节省好多接送时间和精力)
A2便签:规划一个具体的应用。为自己建立一个模式典型案例库。
如果是孩子自己想要去做的新的尝试或挑战(1、用自己的钱理财投资 2、国内出行 3、学习新兴趣),那么就带着信任支持鼓励他(和他一起讨论制定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