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总共有二十篇,我今天开始看与记录“学而篇第一”的第一章,在此引用的译文均出自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钱穆说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谈及,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孔子之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钱先生还讲到,本篇各章,多务本之义,乃学者之先务,故《论语》编者列之全书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实有深义,可见学而篇第一章在整部《论语》中的作用之重,孔子的教学深意,弥足珍贵,希望读者“不可不知”。
南师说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提到学而篇第一章主要讲学问的宗旨,要随时注重“时”和“习”,要随时随地学习。“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间的“时”,见习的“习”。首先要注意,孔子的全部著述讲过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么叫作“学问”。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这个解说在本篇里就有。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
读后感
南师说到“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一观点我是很认同的。学而时,即万事俱备,达到一种最好的读书状态;习而时,学习需要时间,在恰当的时间去做。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学习,在恰当的时机实践,那么我们的内心自然会感到愉悦;加上又有一帮趣味相投的朋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生活怎么会感到平时的孤独无聊啊;不被人理解也是一种常态,君子易事,君子是个好相处的人,我们有比他人好的地方,他人做的不好,也没必要求全责备。
“学者内心,仍亦有悦、有乐、有愠、不愠之辨。”
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