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抓落实上。各级党组织要持续厘清权责、动真碰硬、真抓实干,为基层“松绑”赋能,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厘清权责,“减”层层加码。权责有界,各有分工。长期以来,由于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基层工作往往面临层层加码的困境。要彻底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必须进一步明确基层职责,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权责体系,将那些本应由上级承担的工作任务划分出去,卸去基层“马车”装载的冗余“行李”,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制度,让各级干部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动真碰硬,“减”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具有反复性、顽固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既要治标,也要治本。一些基层单位或工作人员为了应付检查、考核等任务,往往只注重留痕、留档,忽略了工作质效。打铁必须自身硬,要破除“形式主义”顽疾,必须动真碰硬,端正态度,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重点从形式上的痕迹转向工作实绩,对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和问责,从源头抵制“虚”“浮”之风,坚决基层整治形式主义问题。
真抓实干,“增”工作效能。减负只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要谨防基层工作可以“大撒手”、基层治理可以“歇歇脚”、基层干部可以“撂挑子”的误区。为基层减负是为了把时间和精力更多运用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上,绝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更不是放低工作目标、降低工作标准,要杜绝有的干部将基层减负当做“躺平”的挡箭牌、“佛系”的护身符,以减负的名义不作为、不担当,推动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振务实求真的精气神。
放权赋能,“增”干事激情。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各级党组织要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部增信心、强保障,增关爱、强激励,让基层干部更有底气、更有干劲。要持续优化干部考核激励机制,让能干事、敢干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要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基层干部突破形式主义藩篱,放开手脚大胆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