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十二届基于学生立场高阶导向的核心素养教与学暨名师课堂引领培训心得体会(中学语文)
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只管砥砺前行!
2021年5月14——5月16日,我能够坐在郑州十七中,现场聆听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中学语文组),感到特别的荣幸。14日上午8点,会议在雄壮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全国教育名家和我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立下我们对教育最美好的誓言,我们承诺:我志愿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两天半的充实学习,我倾听了优秀语文的教师的优秀课例,更让我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点评,一场场的报告直击教育现场,一节节的优质课紧扣学生立场的核心素养训练,专家与与会教师酣畅淋漓的互动参与,真的为我打开了一扇思考之窗,让我受益匪浅。
受邀莅临本次论坛的有干国祥、白皛、程翔、黄厚江、胡明道等,朱震囯老师主持会议,论坛由名师观摩课,专家零距离交流,做报告几部分组成。首先登上舞台的是白皛老师的八年级观摩课《诗经·周南·关雎》。课堂上,白老师,以读贯穿始终,带领同学们从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吟出情感,读的活动方式多样,寓教于乐传承了中华文化,让诗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辨别,提高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接着白老师又做了一场微报告《诗经与诗教》,我从白老师身上看到,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决定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
然后是干国祥老师的七年级观摩课《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来棋子落灯花。”干老师通过和同学的对话交流,引领学生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情感,继而抛出训练活动“读诗之思:实事实景OR造景”,训练学生寻找诗眼“闲”的能力,再次给出《寻隐者不遇》巩固训练找诗眼,最后回归《约客》体会中国诗美学——空无我,体现作者心空、身闲的心境。课后,干老师的微报告《深度语文的文本解读》:课改课改年年改,不变的是本质——理解与表达(思)和领会与表现(诗),这是语文的本质。干老师以《归园田居》、《落花生》为例,诠释了审美鉴赏和申辩思维二者相互循环的关系,干老师说“深度语文”就是以哲学思想回归文本。去年跟着新教育啃读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似懂非懂,今日亲自聆听他的课堂豁然明亮了许多,真正的教育家就是这样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理论。
周枫林老师的观摩课《写作:学会记事》:周老师一上课就给我们全体与会老师和听课学生抛出了一个大大的悬念:一起查典5月这些个充满激情的日子,从1号的劳动节到29号的世界肠道健康日娓娓道来。查典最后,周老师说:每一个日子都值得我们记住。此时我们才看出本课的谜纱“作文:一节------作文课”,周老师这是带领学生们积累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们觉得作文不好教,学生觉得作文不好写,实际上就是没有素材,生活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他们,这个不就是他们积累素材的一个方法么?文字是生活的状态,文字是生命的状态,让我们用文字滋养生命。素材有了,周老师又引领学生们在歌曲《捡到一分钱》、《我与一头小毛驴》、《回娘家》中,边唱便发现写作的方法:记事六要素、学会修辞、写出波澜等,寓教于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还会感觉作文难写吗?显而易见的回答是“否”,可见,作文难不难的关键还是看我们老师怎么去处理教学的问题。课后,在微报告中,周老师给我们分析了作文难写的根本原因及方法:没什么可写——感知生活;为什么要写——交流情感,总之一句话:把生活引入课堂。在熟悉的地方寻找风景,增添一点新意,就能平中见奇;附加一点心意,就能激发欲望;变换一下角度,就能常中存秒。周老师还建议我们尝试感知能力的训练:眼、耳、口、鼻、手,感知物、事、人、景;三级追问:是什么、像什么、想到什么。周老师最令我佩服的是她的在课堂上临危不乱的教育机智,一个大型的观摩课上,周老师课件上预设的所有图片都没法播放,很多教师可能一下子就慌了,而周老师泰然自若的戏谑:来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老师为这些文字陪了什么图片?这样的处理激发了学生们课堂兴趣,增强了只有文字没有图片的神秘感,同学们一下子活跃起来,“语文大家”名副其实!
胡明道七年级群文阅读课《“劝说”成功之因探究——<孙权劝学>、<秉烛夜读>、<乐羊子妻>群文阅读》,微报告《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群文阅读》等精彩纷呈。我渐渐的发现这些老师的课堂共同之处:
学生方面:1.课堂上有学生的对话。2学的轻松、愉快,普遍有成就感,课堂上充满笑声、掌声。
老师方面:1.老师功底深,课堂的调控、驾驭能力强,起到了真正的引领作用。打个比方:老师就像《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学生就像孙悟空,任你本领高强,再闹也翻不出“我”手掌心。2.老师们都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注学生的感受。
这次培训大部分专家讲课都采用了群文阅读的方式,群文阅读让师生回归生活世界的“阅读”状态。阅读主要强调的就是“读”“悟”结合。“群文阅读”开拓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空间,大块时间悟,就不可能开发学生的阅读智能。而群文阅读就建立在多文本基础上的“读”“悟”结合学生,让学生提高了阅读的兴趣,拓展了阅读空间,使课的内涵得以延伸。
之后评课团专家朱震国老师的讲话征服了全场老师,更打动了我。我体会最深的是他把讲台当舞台,把教师角色变成了演员角色。他说有一次他讲完公开课,听课老师问他里面是不是托,或是预先商量好的?他回答说:“我们教师能把真的演趁成看起来很假,和演员把假的演成真的,那可不是一个层面的事啊!”他们用艺术大师的风格教书育人,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喜爱,可谓是把教书育人演绎为一种艺术。老师刻苦、勤奋、好学的态度是我们要具备的必要素质。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学习,学习专业才能,文艺才能,表演才能,在当今社会做一个现代版的优秀教师。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所思所想:
一、精心读书沉淀,抬脚踏实前行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当下,我们缺少了一份淡定,缺少了一份坚守。当命中注定你只能教书的时候,那就用心把书教好。不去追逐,不去攀比,静下心来读书沉淀,才能抬起脚来踏实前行。静下心来做教育,对待自己的工作走心、走肺、走胃,相信平淡的生活也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二、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险单
课例中有大量的教与学的片段,这一节节的教学事件就是一个个蕴藏丰富资源的宝藏,只要我们下进儿去研究、去分析、肯定会开采出独一无二的宝贝。“处处留心皆学问”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揣着一颗思考的心,我们会感受到这个世界无限精彩。教育名家的所谈所论,全部来自于真实的课堂,扎实的研究。
短暂三天学习时间结束了,再次感谢学校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领略名家风采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喜悦。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教师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教师只有深入,才能浅出。教师只有长流水,才能给孩子洁净的水。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只管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