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知名人士谈中国人的劣根性,他们所说的是否全都属实?应该承认,任何一种民族的文化里,都有自身的劣根性,我们勤劳,质朴,勇敢,具有奋献精神的中华民族,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应当不夸大也不回避这些问题。
自私
中华文明是一个早熟的文明,2000多年前,文化思想已经爬上了一个巅峰,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框架,而后至不过是累世的装潢,直到辛亥革命。农业文明社会,在浸染着儒家文化下的血缘宗族社会结构,讲究尊卑有序,小农经济以家为重,在中国人的眼中家大于国,就算是皇帝也是把天下也看成是自家的天下,心中有家无国,从民族利益的角度出发看,这算是最大的劣根性的,在战争年代产生的汉奸数量是惊人的。新中国成立后大有改观,而鉴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样的人依旧多如牛毛,还癌变出年轻一代的精致利己主义。
奴性
南宋灭亡的崖山海战,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国民性大裂变,蒙元印下的奴性在大明王朝之后的清代又进一步加剧了。蒙古人把汉人当做三等人和四等人,满清把汉人看作是奴才,这1000年,我们活的不容易,在政治高压下苟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我们学会了彻底的逆来顺受。被打了左脸就迎上去右脸,我们创造出了一个精神叫阿Q精神。社会己进行到互联网时代,骨子里的东西,依旧根深蒂固。今天已经裂变成,对钱权强者的低头哈腰,却对弱者唯我独尊。
虚伪
自上而下的“外儒内法”,旷日持久,延伸出了众多的文化毒瘤,在中国,实话实说,有时候要借助于酒,有时候要借助于刑法,上级的意思,需要下级去猜测体会,人与人的交往,说话拐弯抹角,话外一层意思,话里还有一层,中国人在猜测别人说话的真实意思上,处理人际关系上浪费的精力太多了。把全社会泛滥的口是心非说成是智慧,因此谎话都难以界定,形式主义大行其道,正是这种文化现象的体现。
窝里斗
农业文明发达的黄河长江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从亚热带到北温带,适宜的人类繁殖气候,在短暂的和平年代,人口即可暴涨,生存环境竞争激烈,为了地盘你争我夺,还有外族的入侵,明争暗斗此起彼伏,蔓延在社会历史时空的各个角落,甚至形成一种悠久的历史惯性的民族性。
有私德无公德
在漫长的血缘社会的内部结构,宗族村落里,以血缘关系为重,具有尊老爱幼的爱心,安分守己的思想是成立的。离开了熟人圈,就不跟你讲仁义礼信这些东西了,因此社会上形成认人不认理的现象。在“熟人文化”下产生了对待“外地人”“陌生人”的“分别心”,坑蒙拐骗无可厚非,弥散到社会的各处,中国社会由血缘之德无超血缘之德。
好面子
古代帝王创造了一个景象,叫盛世的万国来朝,花大价钱与领国搞“朝贡”。人家送来一金,我们回给人家三金,为啥?为的是要面子,民间演化成用尽毕生气力的攀比,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谚语出来一个句子叫打肿脸充胖子,直到今天的所谓恨人富,嫌人穷。
现在我们对传统文化已经非常陌生了,所谓的“中庸之道”也被理解为和稀泥。一些打着爱国旗号的人,玩着中国式的自嗨,非左既右,观点不中肯,欺骗善良的青年,误导意识形态,以博取功名利禄。
崇洋媚外
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的工商业文明,打败了中华的农业文明。中华从自大沦落到自卑,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100多年的西式学习,文化自信也没有了,现在国家在艰苦奋斗中逐渐强大起来,民族自信心还是没有恢复过来。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一切的东西都是西方的好。
在全球疫情的阴云下,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又一次横在中国人面前,多数人把一腔热血化成了整天关注宣讲是非。文化的复兴才是真正的复兴,我们是否需要进行深刻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反思?我们不需要什么国学大师,我们需要的是:落地生根,回归到日常生活的国学文化。必竞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伦理价值才是文化的最大体现。我们要相信,传统文化的智慧可以化解民族的劣根性。
传统与现代结合,重塑中华文化,应该是精英知识阶层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了。不要让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知行合一,只是些口号和卖点。很有必要构建全新的意识形态,自上而下的扭转社会风气了,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下手,培养人文素养,把人格放在第一位,不役于物,不役于神。走出信任危机、急功近利、投机占便宜、心存侥幸、道德滑坡的恶性循环。找回我们失去的精神家园,做全息立体的公民,成就民族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