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周的创新年会结束了,今年创新年会的主题是《重建生态:你当像鸟看见你的山》,今年的创新年会是一场内容及其丰富的教育学术交流会,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中国教育基础界的思考,我们进一步把远方的山化为脚下的路。感谢学校领导在这个特殊时期为我们搭建的学习平台。让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更加充实有力。虽然疫情阻隔,山不过来,那我们就过去!李校在他的打卡中说到:越是这个时代不确定,那学习就是最好的确定,代价是生命的后缀,学习是生命的前缀。学习是储蓄,是赋能,教师的学习还是一种身教。当物欲不再横流,当五色不再炫目,此前路不再通达,对精神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精神一旦坍塌,那人就是一个行走的肉体。单位也是如此,也需要精神立着。物质解决当下,精神指向远方。
在今年的创新年会线上学习中,基本上每个老师都参与其中,在12月8号下午的《生命赋能需要一座远山》这个场次的学习中,我是这个场次的学习任务发布者,刚开始我还不太明白学习任务发布者具体需要做什么。心中还是很担心的,所以我就赶紧联系其他场次负责这个任务的老师,向她们请教,她们也和我一样不太清楚,然后我们几个就在一起讨论怎样去做。虽然在这个活动中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参与者,我还是觉得收获很大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2月14号下午的《教学与评价峰会》,在这场分享中共有四位老师分别就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进行分享,在这里我主要说一下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的两位老师。
第一位分享的是马建明老师,就语文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练评设计与实践。他在分享中提到这一次的新课标以学习任务群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是一次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将单元人文主题转化为学习主题,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把这个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形成语文要素形成的内在逻辑。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将课后练习和学习转化为语文实践活动。1.主体情境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生活情境中选择学习主题情境的设计要考虑三点,一是交流角色,让学生在情境中赋予具体的职业或人物身份。二是交流场景,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工作。三是交流对象给学生设定明确的交流对象,提高交流的效果。2、方法与策略,要强化学生在实操中提升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学习策略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现场报道等活动形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而且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时可以把这些学习策略蓉在其中不断强化,将学习策略转换为学习能力。我觉得马老师虽然分享的是语文学科的内容,但是这跟英语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就是学科之间的互通性。我们英语教学过程中也是强调在教授学生知识时,不能只教知识,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在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三位分享的老师是来自北京11中学校王鲁豫老师分享的教学练评交互,指向目标的达成。王鲁豫老师,她是围绕英语的教学练评交互是一种达成关系来回答如何在教学练评的系统当中实现英语教学的课堂学习目标,这也完全符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我们当前的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活动。而学,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练指的是作业的设计以及课外学习学科实践活动,评是发挥监控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促练提供参考和依据。把握教学练评在育人过程中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今年新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在英语课程实施方面提出了七个教学建议。第一、要坚持育人为本,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引导学生用英语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以及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中外文化的比较分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第二、这方面要强化素养利益,围绕着单元的主题来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同时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第三就是要语篇研读以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认识语篇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和服务语言学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四,秉持英语学习的活动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第五就需要引导学生乐学和善学。要重视学什么,还要关注是否喜欢学、如何学。那就需要在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采用多种的学习方式以及对照目标,让学生学会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以此来增强学习的效能和学生的自信心。第六、要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第七,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益,提供丰富的资源和跨时空及使用语言的机会。根据课程实施的要求,英语的教学练评要重点探讨学习性的目标、表现性的任务、支持性的练习和一致性的评估,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之前孤立性记忆和操练语言点为主的碎片化知识教学,转向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它向我们表明了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必然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融入知识技能策略,以意义探究为目的展开的。
听了王老师的分享,对我以后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要继续研读2022版新课程标准,因为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课标,我们只有解透了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地建构教学的系统。
最后在这个特殊时期里再次感谢中国创新年会,感谢艾瑞德!因此我们才能在这个严寒的冬日里感到一丝温暖,期待明年的创新年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