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个收获(我知道)
1. 阅读目标的多层次性:为娱乐而读,为获得资讯而读,为求得理解而读。考虑阅读的不同目的和意义。——知道并不一定理解。
2. 这本书的结构,指出第二章分析阅读是全书的核心篇章,其他几章都是围绕这个核心篇章为中心展开的。
3. 新时代的传播媒体不能真正增进我们的理解力,如果你阅读这些内容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思考,不用自己去论证得出结论,那么这些泛滥的、碎片化的资讯反而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4. 主动的阅读。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情,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阅读就是自我发现型的学习,吸收咨询好比你记得住什么事情,理解好比你解释得了什么事情,吸收资讯是要被启发的前一个动作,重点在于不要止步于吸收资讯而已。
### 三个感受(我觉得)
1. 惊呆于老大阅读主动性之强的同时,让我真正看到阅读可以是多少主动的一件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如何主动去要求,是自己需要思考的问题。
2.阅读目标的多层次性:为娱乐而读,为获得资讯而读,为求得理解而读。阅读目标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阅读目的,阅读的内容是否仅仅增加了资讯,亦或能够增进自己的理解能力,需要要求自己去尝试阅读自己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以求增进自己的理解力。
3. 越读越感觉自己有了更多读不懂的地方,尤其是在老大讲解之后再回头去看第一章,发现自己对第一章之陌生和疑惑,每一次都反而更加深一层。这里需要啰嗦一点讲自己阅读的过程:
(1)2014年12月份,第一次阅读这本书,当时以看畅销书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快速浏览,看到重点语句铅笔划一下重点就过,除了一些语句偶尔会产生共鸣之外,没有太大的感受和触动。到第七章87页的时候,感觉比较枯燥难懂,没有平常阅读书籍那种可以一口气浏览完的感觉,所以中断之后一直就没有捡起来。
(2)2016年1月28日,因为指南针周例会需要大家都讲一下自己在小组阅读活动中的阅读进度,当时是怕什么都讲不出会很不好意思,所以在例会前花了一个多小时阅读了目录、序言和第一章。说实话,当时的感觉完全是我真的有读过这本书么?怎么完全没有一点记忆了呢?因为带着需要分享自己感受的目的阅读,这一遍的阅读明显比之前更加主动,所以注意到以之前的知识无法关联到的点,比如阅读目标主要分为获得资讯和求得理解两种,阅读就是经人指导的学习和自我发现的学习,要懂得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明确了自己目前需要增进理解力,集中精力慢读好书,而非追求阅读速度和阅读量。确定下一步行动是慢下来,尝试用朗读或打字的方式去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3)2016年2月2日,昨天听了一部分老大的分享(最后半小时中断后还没有重新听),今天打算写圣诞树模型,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是下笔又不知道写点什么好了。最后先花了40多分钟把目录、序言和第一章朗读了一次,发现自己阅读真的有变得更加主动一点,除了注意到有很多之前根本就忽略了的内容外,会进一步思考有哪些是作者提出关键点,自己应该怎样去接作者投出的球,这样一来,就发现自己原来对这一章还是那么陌生,之前根本就没有理解,相比之前看了就看了,好像根本没有啥问题,现在才刚刚能够体会到作者说的“你对这本书的了解程度,刚好让你明白你其实并不了解这本书。”
###二个改变(对比以前)
1. 没那么贪心了。以前老是订阅很多公众号,印象笔记也是一键收藏很多文章,不是根本就没有时间看就是匆匆过一眼,根本没有尝试去理解。现在试着了解慢就是快,学习的同时就要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2. 继续努力的悦纳自己。“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所以悦纳是第一步,成长或改变都是悦纳之后内心自然投射出来的结果。
###一个行动(读出来!写出来!要有自己的思考!)
1.完成《如何阅读一本书》目录、序言、第一章朗读一次。 2016-02-01至2016-02-02,用时43m,已完成。
2.尝试用思维导图整理第一章阅读脑图。2016-02-06前完成,完不成指南针小组发50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