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罗恩说:“你就是你平常花最多时间相处的六个人的平均值。”因此,要么直接提升自己;要么就提升自己的朋友圈子。那么请问,吉米·罗恩是谁?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内向者往往是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关注外部的生活和活动。内向者会在独处时为自己充电,而外向者首选社交活动;内向者处理问题步调更缓慢而且有目的性,他们更喜欢在一段时间内致力于一件事情,这类人在面对金钱和名利的诱惑时,往往表现得相对淡泊。外向者倾向于速战速决,他们习惯迅速做决定,所以更适合处理复杂和带有冒险性质的任务。”所以,你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呢?
要注意,内向≠羞涩,内向的人并不一定是羞涩的,羞涩是对可能出现的反对言论或者侮辱而感知的恐惧心理,而内向是一种对于平和环境的偏好。因为这两者常常有重叠,所以人们往往会混淆它们。
非常要指明的一点是,很多害羞的人转向内向,是因为社交带来的焦虑,所以内向就成了他们为自己寻找到的庇护所。所以说,也许你并不是一个内向的人,有时候,你只是不擅长社交,而屡屡受挫,却用内向的盔甲伪装自己罢了。真正分清楚自己是害羞还是内向,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人生课题。
内向的人不能成为领导者吗?苏珊·凯恩说过,虽然外向者通常会再公共领域获得领导权,但内向者则会再理论和美学领域获得话语权···领导力并不只诞生于社交情境中,同样会产生于更多的孤独情境中,比如在发展新技术、创造新哲学、撰写深刻的书籍以及在科学领域有所突破。所以说,物尽其用就可以了嘛,内向者也有自己的优势。
创造力更强的人往往在社交活动中扮演内向者的角色,心理学大师汉斯·艾森克解释说:“内向者会全神贯注于手上的任务,防止一切与工作无关的社交和两性问题的干扰。在许多领域,只有当你是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投入所谓的刻意练习中,你才能直面让你觉得有挑战的部分。”
如果你在后院的一颗苹果树下坐着,而其他人在院子里举杯畅饮,那你就更有可能成为被苹果砸中的人。对于内向者优势的最完美的总结
掌握的外语越多,你获得的信息就会越多。在信息时代,掌握信息越多的人越有主动权,修炼成信息极客有三大绝招:
坚持阅读学术论文,搜索时要坚持使用“学术搜索”
直接阅读原始数据,同时要主动采集和分析数据
数据分析
有了这三个绝招,诞生的就是新时期的“士大夫”——《智识分子》
大学时的朋友今天和我分享了他的心灵感悟:“我准备做自己,不做程序员,不做新媒体,而是做自己,做自己此刻最想做的事情,比如,不想追女朋友了,就不去追,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会面对大家的不理解,不在意成绩,因为不在意,就不会失去,所以就不怕什么了,也就做自己了,做自己很简单,祝你找到自己!”
我说:“恭喜你,你悟道了,这个道理就是王阳明的致良知啊!”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人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能解决一切问题,不需要任何外来帮助。
弟子问什么是止于至善,王阳明回答:“人们只是不知道‘至善’就在自己心中,所以总是向外界寻求;以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定理,从而在万事万物中去寻求‘至善’。所以使得求取至善的方式、方法变得支离决裂、错杂纷纭,而不知道求取至善有一个确定的方向。
“如果你知道至善就在自己心中,而不用向外面去寻求,这样意志就有了确定的方向,从而就没有支离决裂、错杂纷纭的弊病了。没有支离决裂、错杂纷纭的困扰,那么心就不会妄动而能处于安静。心不妄动而能安静,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从容不迫、闲暇安适,从而安于目前的处境。能够安于目前的处境,那么只要有一个念头产生,只要有对某事的感受出现,它是属于至善的呢,还是非至善呢?我心中的良知自然会以详细审视的本能对它进行精细的观察,因而能够达到虑事精详。能够虑事精详,那么他的分辨就没有不精确的,他的处事就没有不恰当的,从而至善就能够得到了。”
只有让自己的良知正常工作,那就能做到定、静、安、虑、得。由此可知,良知并不仅是一种美德,还能助你做成一切事。——《知行合一王阳明》一款看书软件goodreader,某博士推荐。
-
今天看了一本书《你今天很好看》,是一本漫画书,很多很萌很可爱的小动物,很想去和那些动物在一起,同时也看到了一则很暖心的书评,摘录如下:
兔子:你今天真好看。
熊:你昨天说我可爱我还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明天再说我好看吗?恐龙妈:你今天真好看。
恐龙宝:可是你一直在玩手机都没看我呀。变色龙甲:你今天真好看。
变色龙乙:我就是镜子里你的样子。兔子:你今天真好看。
乌龟:嘿,我躲,就不给你看。土拨鼠甲:你今天真好看。
土拨鼠乙:不,不,不,等下你就看不到我啦。刺猬甲:你今天真好看。
刺猬乙:你可以靠近点儿看吗?树懒甲:你今天真好看。
树懒乙:哎呀,你都看了人家一天了。
树懒甲:可是我才看了你几眼而已呀。金鱼甲:你今天真好看。
金鱼乙:你说什么我没听到。
金鱼甲:你今天真好看。
金鱼乙:你说什么我没听到。
。。。
画外音:)这就是一辈子的对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