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认知觉醒》的姐妹篇,从《认知觉醒》中,我们了解到人生五件套: 早读冥写跑,并有意识想要改变自己。而《认知驱动》正是实践版,通过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教会我们如何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同时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做到,才是最高等级的成长。一个人最终的成长也是要通过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来实现的。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认识两个概念:
①内向成长: 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
②外向成长: 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
内向成长可以看作培养习惯,外向成长看作打造技能。而我们过度专注于内向成长忽略了外向成长,也就是重习惯轻技能,重输入轻输出。
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产出作品的意识。所以坚持那些习惯只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不会让我们轻易成为很厉害的人。
回到前面的问题,答案已经很明白了。我们要更多地投入外向成长,培养过硬的技能,持续产出作品或价值。才能参与社会价值体系的循环,才能被他人需要,这样的努力才会看到希望。
那么如何做到呢?作者通过两部分分别阐述。
一、做成一件事的心法。
①价值: 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
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才能被别人所需要,才能参与更大的社会交换,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
②身份:一切从信念开始。
人的行为改变可分为身份、过程和结果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努力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而身份才是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也就是做心理建设。
多数人只是盯着最浅层的“结果”去行动,比如养成阅读习惯。少数人会把注意力放在“过程”这个层面。比如输出、实践。
只有极少数能看到“身份”这个层次,主动从心理建设开始行动,从而自上而下或从里到外地改变自己。
信念是实实在在的力量,特别强大的力量。
③心理: 清除成事路上的情绪障碍。
少关注负面信息和事件,多关注正面、美好的事情。
我们的思维要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世界”。一直活在二元世界中,我们的生存空间会变得非常狭窄。我们要学会在简单和复杂的世界中来回穿梭,而不是只取其一。
不存在所谓一劳永逸的模式,把压力控制在舒适区边缘,让自己处于有点压力又刚好能承受,才是较好的状态。
二、做成一件事的技法。
①策略: 方法和路径。
认知驱动,即做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真正的目标和动力是来自于我们对一件事清晰而长远的认知,而并非某个时间点。
还要学会降低期待,允许自己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允许自己开始的时候进步缓慢。命运一定钟爱那些愿意慢慢变好的人。
如果你想与众不同,那么不妨试着跨界潜行。在本职工作之外培养一个甚至多个全新的技能,用B计划去打造外界无法剥夺的价值与优势。
②战略: 环境与多维。
保持自律的真正秘诀是: 尽量避免置身于充满诱惑的环境中。想办法远离不良环境,就相当于待在了更好的环境中。而懂得借力环境,是更具眼光的战略选择。
多维:不读书的人,没什么好焦虑的。
读书并不是人生成败的分水岭,真正的分水岭是维度。学习的秘密之一在于同时调动多维度感官。与高人交谈、在优秀的环境中生活、实践等,都是更好的学习方式。
③成事: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
首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至少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成事之旅: 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如果我们真能在每个7年彻底做成一件事,那这一生的成就将非常璀璨。花7年时间去做成一件事,比碌碌无为地继续过上几十年更明智。
最后在书的结语中,作者提到一句很触动我的话:“顶级的生活不是奢华,而是创造。”
很多人对于顶级生活的理解都是从物质的角度去看,然而在精神世界里,顶级的生活就是创造。
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创造什么,只是在消费别人的生产或创造的东西。
层次决定着生活,想办法把自己的时间从消费层和生产层慢慢转向创造层,生活就会发生变化。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要犹豫、不要迷茫,坚定地行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