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mily DONG 图 | 源自网络
全文约 2200 字 建议阅读时间 3 分钟
01、
年前最后一周,父母姐姐带着7岁的小外甥女来京。目的有二,一为老父亲术后复查,二为小朋友的寒假生活增加一些乐趣。
一周七天,每天早晨从七点前起床到晚上十一点就寝的所有时间内,我几乎没有一点个人时间。眼睛所及之处全是家务,心脑考虑之处都是如何让他们每个人一行来京的这一周时间感到满意和开心。
搬到现在居住的公寓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期间母亲一直想来看一看,因为年岁大身体不喜折腾,所以一直没能过来。
为了让她不那么担心我的生活,我也曾多次发视频和照片给母亲,让她了解我居住的大环境和小环境——高层楼宇的窗外三环主路上华灯初上的夜景,小区内设备齐全的健身设施和塑胶运动跑道,还有在去年圣诞节就在我居住的这栋楼下刚刚开业的中小型超市,里面的日用品、食品、水果和熟食应有尽有。
可即便如此,我也懂得母亲内心的感觉还是不那么踏实,那种感觉就如江美琪在《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这首歌里唱道的“电话再甜美,传真再安慰,也不足以应付不能拥抱你的遥远”之意。图片也好,视频也罢,总不如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己的身体感知到来得真实。
这次,母亲终于跟随着大部队来了,于是我挽着母亲的胳膊对她说“老妈,这下你总该放心了吧!”她连忙点点头,连着说“放心放心”,第二个放心,她把尾音拉得很长。
父母家人看到我把生活过的温馨安定,他们倍感踏实。殊不知,其实感到最踏实的人,应该是我自己。能在异地,能在年关将至的美好时间里,和最亲爱的家人难得齐全地围坐在一起,吃顿家常便饭,随便聊聊天,或者就这样待着,心里都是无比安宁的。
在他们来之前,我叮嘱过家人多次不要大包小包给我带东西,一来旅途不便,二来这里应有尽有。可即便如此强调,母亲还是不听。在行李箱里我看到她带来的一大捆新鲜的韭菜,一块临走之前刚和好的面,还有已经煨好的一小碗生猪肉。
在他们抵达前,我已想好了许多种饮食方案。可当我询问父母想吃些什么时,母亲只说一句“不去外面吃,咱在家包饺子”,语气里透着满满的坚定。于是,我也只好听从,不执意。
团聚就应该吃饺子。这些年来我每每回家,母亲为我准备的第一顿饭菜就是她亲手包的饺子。这么多年,因工作和学习一直在外奔波,游走过许多城市,品尝过不少美食,可最最合我胃口的食物还是母亲亲手包的饺子,那种味道仿佛早已沁入我的味蕾,深入内心。每次我回到家吃着热腾腾的饺子时,父亲就会凑过来说一句“新鲜韭菜新鲜肉啊,你妈专门为你包的”,每次,每次。
这样的生活场景印刻在我脑海里,伴随着我漂洋过海,然后又回来。
02、
回想自己20岁时的梦想,我想它应该是希望自己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知名外企工作,最好是世界500强企业。每天进出5A级写字楼,身着统一笔挺的商务套装,熟练切换中英双语。在闲暇的下午时光里,还可以在透过百叶窗照射进来的斑斑阳光里,手捧一杯拿铁和同事随意聊聊时尚。
那时的自己,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中都散发着青春的朝气,眼神中灵动着的是,梦想。这让我不禁想到音乐人小柯在《多好啊》这首歌中写道的那句歌词“多好啊,可以自由的去往想去的地方,在天黑之前抵达自己的梦想,点燃一对对篝火促膝欢唱”。
青春,多好啊!
时间一年年过去,在不间断的努力中,生活给予一项项正向反馈。当年那些小希望也慢慢成真。那时曾喜爱过的一瓶30毫升却十分昂贵的大牌香水,那件剪裁款式精致的裸色系大衣,那顿十分爱吃却始终不舍得花费三位数一位的日式自助铁板烧,如今却早已被搁置于生活中最最边缘,成了一系列不稀罕。
慢慢懂得,有些事物一旦得到,也就释然和淡定。人也如此。
03、
于是,我开始逐渐看到生活的一些最真实的面目。
慢慢学会做减法,培养断舍离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不再刻意为之,不再让自己困于不合适的人际,不取悦,不让自己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更不说一些违心的言语。留有更多精力来内观自己,力求真实,顺其自然。
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在散文集《瓦尔登湖》中曾写道:“我愿意深深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简单、再简单。”
翻译家兼思想家周作人也曾对他认为的理想生活做出这样的表达:“我们除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存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如果说年轻时专注追求一些大众认可普世价值观和物质,那么现在更多的时间里,我询问的问题会是“未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或“怎样才是我认为的理想生活?”之类的形而上的问题。在问题的指引下,慢慢思考,逐渐学习,拨开云雾,破茧成蝶。
不管昔日是辉煌还是落魄,也不管未来是安逸或是动荡,这一秒,只需活在当下。一味沉湎于过去是毫无意义的,这就如同开车一直看着后视镜,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会出交通事故。开车的时候只需专心看着前进的方向就好。已经走过的路,只要时不时回顾一下即可。若一味焦虑未来,也没有必要,未来是一张期票,它价值高低与否也是今天的行为所成就。
年轻时,感觉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有知”和“无知”之间,于是花费更多精力去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而现在,却认为认知才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高多远的关键。认知,或者说是心智的提高,不仅要通过学习得来,也要启动身体的各个感知系统,全面吸收、过滤、净化,最终才能成为自己骨肉心智的一部分。
于是,我几乎把所有的私人时间用来读一些书,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和自己独处。这些都是为了在一切生活的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其实,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说:“当我们爱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才活在这个世界上。”
希望我们每个人把生活过有温度,灵魂有湿度,生命有深度。
Good Night。。。。
-END-
关于作者:盖洛普全球认证优势教练,生涯规划师&讲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在读),法国里尔商学院MBA,外企HR,国内多家职业发展平台签约导师和顾问,简书、知乎、豆瓣、壹心理平台优质创作者,助力个体及组织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
公众号ID: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EmilyDONG_2016)
知乎、简书、豆瓣、壹心理ID:Emily 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