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阅读。
阅读经典,沐浴书香,启迪智慧,走向远方。
目标虽远,持行必至,持之以恒,久必芬芳!
书目:《美其所美——语文课怎么上》
主编:王崧舟
页数:第41--72页
阅读内容:第二讲:语文教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阅读第二讲内容:语文教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我是带着这样两个问题阅读的。1、语文教师为什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2、语文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策略?
一、规避模式化的根本路径——创新
【众所周知,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因教师的个体差异,每一教师都会在长年累月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试问,这种属于你的教学模式是一成不变的吗?】王崧舟老师在本章节内容伊始就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课堂教学需要模式化,但不能模式化。他认为在目前常态的语文课堂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从模式层面来看,出现了“千课一面”。很多老师不管文体类型和体征,不管学段,也不管学习进度,一开课,板书课题,让学生从题目中读懂什么,有无疑问;然后学生读课文,检查预习,进入课文,逐段教学,整体小结,拓展迁移等。这样的课堂一方面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对你的课堂没有了期待。【反思自己的课堂又何尝不是这样?一是图省事,二是觉得学生熟悉了自己的教学模式,知道一步步该干什么。自我感觉这样的课堂有条不紊,水到渠成。当慢慢的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的时候,也没有去反省一下问题。这样的课堂效果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的教学组织问题。你的课堂模式学生越熟悉,对他的挑战性越低,越不能激发他学习的好奇心,久而久之他自然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另一方面也让教师自己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形成职业倦怠。课堂的毫无创意、毫无新意、毫无改变,如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唱着这首古老的歌。【从这个方面看,我们教师的职业倦怠从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
由此可见,教学模式的创新非常有必要。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逐渐走出职业的倦怠和麻木,重新唤起对职业的憧憬和向往。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陌生化
在王崧舟老师看来,可以帮助我们打开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这把锁的金钥匙就是“陌生化”。正是课堂教学模式的陌生化,让学生对我们的课堂产生期待,因为学生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你下一步想干什么。这个时候,我们的教学就充满了张力,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吸引力。
王崧舟老师谈到的“陌生化”概念,源自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一段经典的名言:“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在什克洛夫斯基看来艺术的目的一是要使人感觉到事物本身的存在;二是通过陌生化的方式和手段,让原本熟悉的事物在人们面前突然变得陌生。这样,人们才可能关注它。因此,陌生化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常情、常理、常事、常境的一种超越,陌生化要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查阅百度百科所得: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所谓的“陌生化”实质是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当我们的教学实现了陌生化之后,课堂一定会具有吸引力,一定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我理解“陌生化”是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已经形成的教学模式的挑战,更是对我们解读教材能力的一个考验。】
接下来,王崧舟老师从四个维度结合具体的课例来谈,如何落实陌生化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路和策略?
文本解读的陌生化。
文本解读的陌生化,是指面对文本你不仅要做到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更要做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你可以解读成热爱生活,把它解读成身残志坚,或者解读成勤奋专注等。但王老师认为在我们深入读这个文本时,你会发现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段落里有一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却能给带给我们很深入的启示。比如“静静地”,读着读着,我们对文本的主旨就悄然发生了变化,我们会读出宁静致远。“他老是一个人呆呆读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静静地看着”,说明他的心一定是静的,因为相由心生。他没有杂念,没有其他想法,他心如止水。“大家赞叹他、议论他,唯一静的还是他。”在当今社会人的生活太过浮躁,每个人都在忙,但是忙过之后,又不知道最终想要什么,这个青年所呈现的这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心灵鸡汤。这样,你的理解人家想不到,你的理解出乎人的意料,因此它能让人对你的教学充满期待。
【对文本出乎意料的解读,离不开老师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我有一个疑问:虽然说王崧舟老师在此文本的独特解读中,从文中为自己的解读找到了依据,但主题解读的独特性,不随人云亦云,不可否认会大大博得学生的眼球,但在面对应试教育的实际教学中的唯分论,与教材解读的不一致,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吗?】
教学线索的陌生化。
教学线索是指一堂课的教学主线,是整体的,是教学环节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是任何一堂课都有一个有机的线索,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学线索都不具有陌生化的特征。也就是说,你后面会走哪一步,人家早在你上课之前就已经猜到了。王崧舟老师说教学线索的陌生化,就是要人家想不到你下一步怎么做。
如:《与象共舞》一文,围绕核心问题“在泰国,人和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有两条教学线索:演绎式和归纳式,这是显而易见的,教参里有,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也这样处理,我们就可以既不走演绎式也不走归纳式,我们抓住赵丽宏先生对大象的感情变化的线索。我们还可以只抓两个“最”,也可以使教学线索陌生化。在王老师看来,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我们就可以发现更多的陌生化的线索,更好的增加我们课堂教学吸引力。【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想使教学线索的陌生化,教学设计中我们不仅要做到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还要多读文本,熟悉文本,多思考,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线索。这让我想到每次看王崧舟老师、余映潮老师这些语文大家在讲课时,他们对每一篇文本的每一句、甚至是每一个词都能熟稔于心。另外,教师授课如果一直抱着原来的对文本的教学线索多少年一成不变,也是走不出“陌生化”三字的包围圈的。】
教学结构的陌生化。
教学结构,是由线展开到面,由面展开到体。
例如:《两小儿辩日》,我们一般的教学结构是成线状的:初读,整体感知内容——细读,局部分析——回读,怎么看两小儿辩日等,我们一般文言文教学就是按着这样的线行结构来展开的,缺少陌生化。假如我们不走线性走板块性,这样安排:第一板块:整体了解。把文本中故事情节的要点先提炼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寻找要点之间的关系。如,我们找关键词“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让学生先读,再说意思,然后连线说理由,这样两小儿辩日的矛盾和冲突被呈现出来,这一板块呈现整体性。第二个板块:整体体验,入乎其中,感受角色。第三个板块:整体把握,创造性的添加结尾。这样有别于常态的线性结构,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抱有一份冲动、一份期待,他们对学习是充满惊奇的。【教师的教学智慧决定了教学结构陌生化的程度,静能生慧,书能致静,教师的智慧离不开阅读。】
教学结构的陌生化。
教学结构的陌生化有很多种,比如导入陌生化,点拨陌生化,拓展陌生化等。在王崧舟老师所举的实例中,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点拨陌生化的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水光潋滟”的“潋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常态的点拨一般都是请学生读一读课文注释,知道意思就算点拨了。王老师通过一个教学片段展示了此处点拨的陌生化。第一步:让学生猜“潋滟”可能与什么有关。【调动学生好奇心,刺激学生大脑的思考。】第二步: 学生回忆在哪见过这水光潋滟的画面?【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与实际生活阅历相关联,加深对“潋滟”一词所呈现画面的印象。】第三步:展示“潋滟”图片。【直观感受像水晶一样,是怎样一种画面,感受水光潋滟的美感。】这样的点拨陌生化,激活学生们的想象,老师通过观察字形、调动积累、激活想象,一下子让点拨充满了张力,充满了魅力,充满了教学的吸引力。
借用王崧舟老师的原话结束我本次的阅读笔记:课堂教学模式的陌生化,其实就是一种变革,一种创意,一种敢为天下先,一种向着心灵的自由和超越的守望。只有当一个人心灵自由。渴望超越时,他才会去追寻陌生化的教学模式,才会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从而让学生们在课堂里学得更自在、更充实、更幸福。【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个教学模式的陌生化,“厚积薄发”这是一个人多年来学习所得的结果,执着追求教课质量的直接表现。每一个语文大家的背后都有常人所不知的坚信,相信自己,相信未来!致每一个努力的自己,更是对自己的一个鼓励!忍着腰痛,书写阅读笔记至子夜,晚安!20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