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懒癌患者,我特别喜欢行动力超强的人,他们不仅计划执行得好,而且生活也会安排得井井有条。
您也许见过这样的事:同样一起大学毕业,一起开始上班的同学,三五年后,有的做到了总经理,而有的还在底层部门员工。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呢?
有的人年度计划是年度计划是年度计划,个人生活是个人生活,当年度计划与个人生活无法产生关联的时候,那么这个年度计划还会有效吗?于是常常抱怨,计划不如变化快。
有一句话,扎心了,懒=无能。
如何拒绝懒呢?怎样摆脱无能与无聊呢?首先得有个走心的计划,然后只管去做。
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专家邹小强说,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只管去做。“只管去做”的设定会让我们放下担心、恐惧和杂念,温和而坚定地去实现那个走心的计划。
他在《只管去做》中,强调年度计划并不是年底计划,计划与现实生活需要高度切合,而且还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手段和方法。
如果想要提升能力,一点一点地实现愿景,那手段只有一个,就是制定可实行的计划。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人分成了4类:第1种是空想家,想法很多,落实得很少。第2种是回应者,对未来没有任何想法,对现状也没有掌控力。第3种是执行者,他们执行能力强,但他们整天忙于琐事,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第4种是舰长和指挥官,他们既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计划,又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
很明显舰长和指挥官是我们最想要成为的那种类型。怎么从第1种类型图像加跃升到第4种类型呢?
由空想家的指挥官要先进入执行者的状态,再成为舰长和指挥官。从执行力到愿景的这一段弯弯曲曲的路中,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来推动。
作者在书中特别提到如果我们计划是理性的产物,并没有增加感情的因素,那么这份计划很难执行下去,因为我们感情的投入,社交的认可,健康的身体。
比如说我们正在吃一个苹果,当别人问我们手中的苹果怎么样的时候,我们脑子里会想起一个词:好吃。这个好吃,并没有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苹果的滋味,因为我们没有动用五感去品尝它、欣赏它。当我们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来形容这只苹果的话,会让我们走得更慢、更走心,也会让这只苹果在询问者的眼里,有了一个立体形象的模样。
所以当我们制定计划的时候,作者建议,要采用“去脑存心”的五感写作法,放慢速度,先用五感,然后用心感受,再去走脑。这样用五感写下,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愿景,才有实现的价值和可能。
当制定完走心的年度计划以后,再再拆解到每月、每周和每日的计划中。我们的大脑更喜欢简单具体的东西。所以计划也要简单、清晰。作者特别介绍了甘特图,来填充计划事项和时间的推进,让每一个项目的进度和时间都一目了然。
再完美的计划没有执行力也是废纸一张。培养执行力的过程就是培养习惯的过程。《习惯的力量》中说,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每个习惯的培养都有三个阶段。起初,带着我们的目标和计划开始执行的时候,是有三分钟热度的,因为这时候的兴奋和激情能让我们很轻松坚持。当过了兴奋期以后会觉得烦躁,这时候就需要方法和伙伴。当有共同的伙伴,在相互激励和鼓励下共同爬上山顶的过程中,还需要奖赏来安慰。 最终在这三部分共同的作用下爬上山顶。当习惯培养的养成习惯后,这三个步骤以后会形成习惯回路。
每一个新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这三个部分。与此同时,培养习惯还需要重视记录,积极反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复盘。复盘反馈,及时修正。
有的人计划容易被突然发生的事打乱,不要急,作者给出了一个妙招:在紧急发生的事情时,要立即回应,但不是立即去做。将临时接到的事情和手头待办清单里的事情先做比较,先处理比它更紧急更重要的事情,然后再回应解决。
其次,执行2分钟原则,2分钟能够解决的事情就立即去做,否则如果没有做,后面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
再次刺激与反应之间要有个空隙,这个空隙会给我们留下将被动变为主动的契机。
一份走心的计划加上有目标、有手段的执行力,只管去做,就是实现从梦想的愿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