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共读作业笔记
一、【DAY5】
你可以全读书中第4章,跟不上也可以只读下面的材料,阅读时间五分钟,作业时间10分钟。
1.阅读以下幸福实验:
心理学家丹·巴特森(Dan Batson)巧妙地设计了一项实验来【研究人如何选择】,其研究结果看起来不大美妙。巴特森先让学生被试认为他是在研究不公平的回馈如何影响团队合作,然后他把被试单独带进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他向学生解释实验的流程: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如果答对问题,就能得到一张高额奖金的奖券,但另一个人什么都没有。他还告诉学生,这个实验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研究“控制权”的效应:你可以决定你们两个人谁能得奖券,谁不能得奖券。你那一组的另一位伙伴已经来了,就在另一个房间,不过你们俩不会碰面,你会告诉你的伙伴谁能得奖纯粹靠运气。你可以依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决定谁可以得奖。结果,大部分的被试都认为丢硬币是做出公平决定的好方法。
之后,被试就被单独留下来做决定,大约有一半的被试用到了硬币。巴特森之所以能知道有一半的被试用到了硬币,是因为他事先用塑料袋将这些硬币包了起来,最后发现有一半的塑料袋都被打开了。【在没有丢硬币做决定的被试中,有90%的人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决定。】【在用丢硬币的方法做决定的被试中,还是有90%的人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决定,也就是说,概率在这里发挥不了作用。】
2.谈谈你对这个实验的看法?
受利益驱使,人们总会想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走,虚伪常常被掩盖,做出符合自己道德标准的决定。当他们向外看时,很容易发现骗子,但自我内省时,却很难发现自己欺瞒的行为!
3.自认道德感特别强的人确实更可能“做出正确决定”去丢硬币,但是如果丢硬币的结果不如意,他们就会当做没这回事,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你如何理解这个说法?你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近似例子可以分享吗?
人性本自私,或只要知道自己不会被发现,人有时候就会骗人,或者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如深夜飙车族和那些郊外摩托车️团,在我乡下南昆山弯道经常遇到。
更有道德感的人会用更符合道规范的形式去扔硬币,但如果结果不利于自己,仍然会违背道德,当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也就是“道德虚伪”!
二、【DAY6】
共读第5章。
1.用你的语言讲述,幸福的两个原则是什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体会着两个原则的?
答:幸福原则1: 进展原则,即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要幸福。莎士比亚说得好:“成功之时,一切已结束;努力的过程是最幸福的。”
幸福原则2:适应原则,人对现况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已适应的更好或更坏为基准。
2、回顾幸福的方程式,你的幸福有哪些没有关注到的?
答:H=S+C+V 我们真正感受到的幸福持久度(H),取决于我们天生遗传的幸福的范围(S),加上我们的生活条件(C),再加上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V)没有注意到S,即天生遗传的幸福的范围。
三、【DAY7】
前六天对这本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而你理解最深刻的是哪部分?
答:最大困难就是平时看这类书籍比较少,书的内容很多,需要细读。
理解最深刻就是改变思维方式的三种最有效的方法:冥想、认知疗法和百忧解。
冥想是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想法,专注凝神,头脑放空。自己平时每天有学习进行冥想,有效果。
认知疗法是掌握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找到扭曲之处,之后找出替代方案及更正确的思考方式。
百忧解是一种抗抑郁的药物
四、【DAY8】
共读第六章。
对“激情和友爱的强度在半年的变化”(图一)和“激情和友爱的强度在60年的变化”(图二),你的感悟是什么?
答:真爱不可能是永恒之爱。他是由激情及友爱两部分构成的。在爱情开始的初期,因为激情,大脑释放出多巴胺,就像是吸毒一样,会让我们上瘾,甚至迷失自我。这时候最好不要有结婚的冲动,就像是那句老话“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而友爱是将依恋系统于施爱系统应用在对方身上,彼此开始依赖、关心、信任对方时,友爱随之与日俱增。激情和友爱是不可能同时出现的。
为什么爱情到最后都会死气沉沉,原来是因为激情消退,而友爱更需要婚姻去培养吧。相比于第一张图六个月就从顶峰跌倒谷底的激情,友爱则在60年的岁月中越来越强大。激情根本无法相比。
而建立在友爱为基础的感情则是逐渐上升的。最好的感情是以友爱为主,激情为辅,这样才有利于支撑稳固幸福的婚姻。
五、【DAY10】
共读第8章。
1.对照美德表,哪三项你是最突出的?哪三项你最想在近期改变?
答:2.热爱学习3.仁爱5.感恩比较突出;而1.智慧4.正义6.洞察力是近期要学习改变的
2.阅读幸福实验:
心理学家艾丽斯·伊森(Alice Isen)的研究充分证实这个“因快乐而行善”的假设。伊森在费城各个角落的公共电话退币口留下硬币,然后发现,与用自己的硬币打电话的人相比,这些用在电话退币口找到的硬币去打公共电话的人,之后更会帮助一个不慎掉落一叠纸的人(这叠纸会在打完电话者要离开时刚好掉下来)。伊森做过许多类似的善行研究:她在街上发过饼干、整袋糖果及文具;她还操纵电动游戏的结果(故意让打电玩的人赢);拿快乐的图片给受访对象看等。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最后得出的调查结果都一样:快乐的人对人的态度比较和蔼,也比较乐于助人。
对于这个幸福实验,你的感悟是什么?
答:感悟:“施比受更有福”。事实上,这不单纯是劝人行善,它的确有科学根据。密西根大学的研究揭示:懂得付出者能降低死亡率、延年益寿。
“助人”可分为实质性支持和情绪性支持两方面:
驾车陪朋友看医生、协助年长者购物、帮助生病的邻居、照顾看护家中慢性病患等身体上的支援活动,这些都是实质性支持。而疼爱他人、关怀别人和倾听等乃属于情绪性支持。
身心健康彼此间相互影响是众所皆知的事实。“懂得付出”带给人幸福快乐的积极情绪,而良好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正面影响,像是改善心血管疾病和增强免疫系统,进而增长寿命。换言之,“施予”比“接受”确实更能得到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