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似乎是病了,下午4点多钟就上床去躺着,晚饭怎么叫都没有起来吃,我担心极了,到晚饭时间,一个人对着桌上四五个女儿平常爱吃的菜,感觉自己好饱,一点食欲也没有,盛了半碗饭,味同嚼蜡,还没咽下那半碗饭,我就停了著,住了筷。
我一边收拾着碗筷,脑袋里一边快速搜寻着女儿卧床不起的原因:是房间里空气不好,令她头晕想睡?还是她那夜里陪手机的时间太长,趁机补觉?要不就是真的病了……
我担心她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不好改正了,我在床前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她的名字。她回应着,但看得出她情绪坏透了,她大声告诉我,不要烦她,她要睡觉!我识趣地走出她的卧室,但心里却慌乱着,没有了主意。
小时候她病了,给她量过体温,她躺在床上,该起床进食时,我总是轻声的把她唤醒,她会乖巧地要我抱她去客厅里,然后愉快地进食、吃药……现在长大了,今年又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脾气爆,情绪状态也不佳……可也不能光睡觉不吃饭呀!再说学校布置的作业还未完成呢,我打算19点半再把女儿叫醒,然后弄点吃的给她,接下来再督促她完成作业。
快19点半了,我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轻声叫唤着她,她醒了,迫于作业的压力,她从床上起来了,我关切地问她要吃饭菜还是吃面条?她想了想,说是吃面条吧!
我欣喜地到厨房里热水,配碗里的佐料,大概因为情绪好的缘故,我还未填饱的肚子也有了几分饥饿感,于是我决定为自己也煮一碗面条,和女儿一起吃,我于是就配了两个碗的佐料,下了够两碗分量的面条。不一会儿,面条煮好了,我高兴地端到女儿面前的茶几上,欢愉地请她品尝,又把自己的那碗也端出来,坐在女儿对面吃起来。
就在这时候,女儿看了看她面前的那碗面条,冷傲地说:“看着也不好吃,我不吃了!”说完就扔下我,径直去书房做作业了,好像我又做错了什么?我一下子不知道是被一口面条噎得可以,还是被她这一句话噎的难受,吃面条的速度慢下来,面条和着心里打翻的五味瓶,吃得我难以下咽,呛得我眼泪直往下掉……我还是坚持大口地吃着,坚持把我碗里的面条吃完。
对面那碗纹丝未动的面条,我默默地把它端回厨房里,我在收拾的时候,并没有赌气把这碗面条倒了,因为这是一碗充满了母爱的一位母亲的劳动成果,一碗油汪汪的食物,想起勤俭持家的老父老母,时常叮嘱要勤俭节约。《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里说:“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想起唐诗中李绅的《悯农》也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我把面条,待它冷却后,盖了碗盖,放入冰箱里保存着,面条冷藏着,犹如我的心绪,慢慢地降着温度,直到心有点寒。
第二天一大早,女儿就醒了,吃过早点,她继续写作业,大约十点半左右,我开始做中午饭,才发现昨晚那一碗隔夜的面条,依然静静地呆在冰箱里,未曾动过,我把它端出来,煮饭时把它连碗带面放在蒸锅里加热,当我把她它连同女儿喜欢吃的其他菜,端到餐桌上时,女儿诧异地问我,为什么还没有把这碗面条倒了?我语气平静地,把上述原因为女儿重复了一遍,我看见女儿的脸上有了羞愧之色,她赶紧用盛饭的碗来挑碗里的面条,一边吃着一边说:“隔夜的面条真难吃!”
是的,这碗隔夜的面条,因为时间的赏赐,它已由一碗汤面变成了一碗卤面,期间饱含的情意必然也随着生活的随赏,滋味不单纯了。也没有了刚煮好的时候可口了。可是,它应该是无声地给了女儿一些什么启示,它的存在,也触动了女儿心里某根柔软的心弦,不然,她的脸上不会有愧色,不然她不会用碗主动来挑这一碗隔夜的面条。
我反思着自己,只要女儿需要,从物质需要到精神食粮,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努力给她,没有条件时,甚至是创造条件,也要尽可能满足她,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自私、任性、刁蛮……独生子女该有的毛病,她一样不少,最关键的是,她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知道去尊重!对母亲劳动成果的尊重也就无从谈起。
母爱是伟大的,就在于她为了孩子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可是,奉献到作为母亲,盲目得看不见了孩子对自己的伤害;不跟孩子计较,不计较到似乎伤害从未发生过。这样的爱,会不会害了孩子?我思量着,自己对她的爱到底是有缺憾的,有了这样的缘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淀,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结果。
到底啊,一碗隔夜的面条,可以忍气吞声地用它来充饥。可是对孩子最适宜的教育时机,该是什么时候?
当孩子在母爱里越来越放肆,越来越不理智时,又该怎样来调整爱的方式,怎样来实施家庭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