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5 二百七十五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语音整理
本章用简单的语句抒发了孔子对自己得意弟子颜渊的痛惜之情。
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颜渊比孔子小了30岁。但是有学者考证,颜渊实际上要比孔子小40岁。孔鲤去世的时候孔子是70岁,根据《孔子家语》说,颜回“三十二岁而死”,那么颜渊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72岁了。
而孔子去世是在鲁哀公十六年,孔子是年满73岁。从这个时间上来看,晚年孔子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先是独子孔鲤离世,随后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去世。可以说这时候的孔子心情非常落寞。本章用非常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孔子这种悲伤之情,在这里用了一个感叹词“噫”。
“噫”这个词在今天的河南、山东一带还经常用,而且是比较情绪化的一个词,类似于现在的“哎呀”,甚至带有My god这样的含义。
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72岁了,可以说行将就木。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孔子这个心情很糟糕,甚至可以说,孔鲤与颜回的去世也加速了孔子的离世。那孔子为什么会认为颜回死了是老天爷要了他的命呢?“天丧予,天丧予”接连说了两遍。
孔鲤去世以后,孔子究竟什么样的心情,在《论语》里很难查到。而颜回之死对于孔子的打击,在《论语》里出现了多次。那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我觉得无外乎这么几种原因。
第一,就是孔子把颜回看作自己的衣钵传人。孔子虽然弟子很多。但是他说过,“吾未见好学者如颜回”,这三千多弟子里没有一个人像颜回那么好学的,并且还能够做到“不迁怒,不二过”,“三月不违仁”。孔子甚至还给子贡说过,“吾与汝弗如也”,就是说,孔子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都比不上颜回。但是这样的一个衣钵传人,在孔子在世的时候就先行离开了。
第二,就是孔子把颜回既当做自己的学生,还当做自己的知音。颜回天资聪慧,不仅能够举一反三,而且还能举一知十。颜回修身养性,不怎么说话,好像傻傻的,但是“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去以后发现他对老师讲的内容理解得比较完整,比较透彻,还能有自己的发挥。孔子还说,颜回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是“无所不悦”。老师讲的内容他都赞成,他都欣赏,所以孔子就把颜回当做自己学术上的知音。现在颜回死了,他的内心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第三点就是我们主观的猜测了,孔子在孔鲤去世以后,有可能把颜回当做当做自己的儿子对待了。我们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鲤只出现了三四次,言语也不多,面目形象并不清晰。但是在《论语》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颜回的形象,这恐怕既有师生情谊,也饱含了父子之情。
白发人送黑发人,本身就是一种悲痛,何况这时候的孔子已经72岁了。儿子走了,现在呢,衣钵传人也走了,学术上的知音也没了,孔子的痛应该是一种刺骨之痛,所以发出了“天丧予,天丧予”这样的哀叹。
孙中兴详解
这章还是讲颜渊死后,孔子的悲伤。
颜渊过世了。孔子悲叹道:“噫!这是老天爷要灭绝我所传的道啊!这是老天爷要灭绝我所传的道啊!”
“噫”是“伤痛之声”。“天丧予”,孔安国说是“若丧己”。皇侃说得比较对:“今渊既死,是孔道亦亡,故云‘天丧我’也。”朱子也说:“悼道无传,若天丧己也。”可是根据董仲舒的说法,孔子要到后来的“西狩获麟”,才说出“吾道穷,吾道穷”(《春秋繁露·随本消息》《史记·孔子世家》)。重复说两遍,是因为很难过。
东汉的王充率先说:“此言人将起,天与之辅;人将废,天夺其佑。孔子有四友,欲因而起。颜渊早夭,故曰‘天丧予’。”(《论衡·问孔》)这也是因为孔子认为最能接近他想法的弟子就是颜渊一人。颜渊比自己早死,就出现了无人继承的困局。
许多书都记载后来子路死了,孔子更感叹“天祝予”(《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论衡·偶会》)。这里的“祝”是“断”的意思,和“天丧予”也差不多。孔子的文武两位弟子都在他之前过世,自己又来日无多,怎么能不伤心难过呢?
孔子这时候大概又会想起颜渊当初说的“子在,回何敢死”(《先进篇》11.23),这不更是伤心再加伤心吗?
可是在其他还活着的弟子眼里,孔子既然说出“天丧予”,那么这些弟子在孔门又算什么呢?还好没几个弟子这么想,所以在孔子死后,这些孔子眼中不如颜渊的弟子还都各尽所能四处去传孔子的道(《史记·儒林列传》)。
后来的项羽也讲过“天亡我”的话(《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陈胜项籍传》),被司马迁痛斥为“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如果项羽是学孔子,那真是东施效颦。
孔子想的可是千秋万世的太平事业!我们读《论语》至此,能不发愤图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