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乐队》里,丁总告诉程宫(大鹏):当年老婆得了重病,需要肾移植,这时候才明白――“钱可以救命,理想能救命吗?”
身家无数的丁老板,手臂上明明残留着“摇滚不死”的文身。
这段典型对白,可能让人误以为《缝纫机乐队》还是套路式励志电影,展现着重复了无数遍的“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但深层里,它要重新把摇滚介绍给大家。在热躁的电音吉他、淋漓的节奏外表下,摇滚永远在时代欲望的对面,代表着自我、逆俗,对时代的反抗、粪土万户侯。
尤其是大鹏引以为敬的Beyond乐队,殊以追求理想而受人爱戴。大鹏爱音乐至深,他说《缝纫机乐队》是他写给摇滚的情书,因此他在2015年就到香港邀请黄贯中、叶世荣、黄家强,我猜想他还祭拜了黄家驹。在结尾那个宏大场面,5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乐手同时演奏Beyond经典歌曲,除了Beyond成员,还有黑豹、超载、唐朝、二手玫瑰……理想和摇滚,被召唤进现实。
理想救不了命,命,是用来实现理想的。
畅销书作家万维钢曾给读者介绍一个西方流行语:“smthing bigger than youself”。直译过来,就是找到生命中比自己更“大”的事物,再简单点说,就是理想。一个人的生命里,总有值得奋不顾身去捍卫的东西,往大了说,这是生命的“意义”,往俗了说,一个人吃饱喝足,钱也赚了,总该追求点啥。
当剧终时《不再犹豫》和《再见理想》的音乐想起,电影院的人们舍不得离开。在黄家驹去世后的第24年,这样的情景有些暴露年龄,但明明也照映出每个人内心的摇滚情结――尽管Beyond不那么叛逆也不那么狂躁,还没有文身符号。
摇滚不死,理想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