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变是可以的,即使外在改变有限,内在改变是有可能的。
改变不了对方,就改变自己的心态。
2、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他们所能而为之。
相信她已经尽力了。
3、父母常重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即使有些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她的经验不好,但她本意以为是好的。她只是想按“最好的”去做。
4、我们拥有一切应对成长所需要的内在资源。
相信我的智商和文化素养,足够应对这样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
5、我们可以做出很多种选择,在应对压力情境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回应,而不是即时的自动化反应。
越是着急、生气的时候,就更不要去急着证明自己,不要去据理力争。随便他们怎么想怎么做吧。
6、多数人倾向于做出熟悉的而非舒适的应对,尤其是在压力情境中。
生气的时候,我的常用做法其实不是最佳的。
7、把重点放在健康正向积极部分,而非病理负面部分。
事情发生之后我应该关注怎么办才是对自己对孩子最好的,而不是去想对方有多过分,我有多委屈。
8、“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分。
心怀希望,相信以后的日子会更轻松。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在未来等着我,只要我现在就开始改变心态。
9、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联络,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就算对方的观点跟我不一致,那就随她吧。说不定多试几个方法发现对方的更优呢。
10、萨提亚治疗目标之一是个人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
我应该提高自我价值——找回工作能力,做一个有美貌、智慧、大度、坦然的女人。当困境来临我也有能力往最好的路走。
11、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一致和高的自我价值。
可以做到愿随我心,想去做就去做吧,跟着自己的心走,相信自己。
12、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
大家都是一样的。同样是女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同样为人父母,想给孩子最好的照顾。
13、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那些破事一点都不重要,婆婆糊涂不讲理没文化低素质不尊重我不喜欢我也不重要,丈夫霸道不讲理不懂得尊重老婆不珍惜爱护老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面对这样的婆婆和丈夫怎么做。既然留在这里,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14、感受是自己的,我们拥有它并要为之负责。
就算我生气、愤怒、失望、伤心、委屈,一旦我失控,所以不良后果就是自己承担。
15、 迷失自我的人,终会与自我再相逢。
我惶惶失措,不知道后面的路怎么走,但请相信,一切会过去的。
16、我们无法改变事件已发生的事实,只能改变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对我们有影响的不是过去发生的那件事,而是我们心里装着那件事。盯着事情消极的一面就是伤害,看到积极的一面就是成长。
如果我们一味想改变环境,说明我们依然被环境所控制。
不要去想那些事,那只会影响自己的心情。
发生了又如何?被她明里暗里骂了我又如何?她说话语气差又如何?Sowhat?那只会是她自己不爽,我当看不见听不着,只要我不当一回事不放在眼里,伤不了我。
如果我较真了,回应了,那我才是掉坑了。
17、欣赏并接受昨天,可以增强我们管理今天的能力。
那些事情让我明白了:婆家跟娘家不一样,婆家不会替我想,不会包容我为我好。婆家只会跟我锱铢必较。他们不喜欢听到我说话。所以自己少说话多做事,做到问心无愧就行。婆家人和事我别主动去掺合,处处留个心眼。
那些事应该让我成长,成熟起来。要谨记:1、婆婆对于儿媳妇就是外人,要把她当外人一样客气,别以为她是自己人做啥都是理所当然,也别以为她会不跟我计较。我也千万不能向她提任何建议、要求,别以为那只是举手之劳。她做,是看在儿子孙女份上;不做,是理所应当。2、老人文化低、素质差,跟她计较就是我小气,不够大度。女儿需要有个大度坦荡荡的妈妈。3、对我的家庭来说,夫妻关系最重要,其次是亲子关系。如果我忍耐力不够,婆媳关系恶化,那就会影响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结果并不是我想的。
18、正确地认识父母,在人性的层次而非角色的层次与他们相遇。
19、自我价值越高,越能做回自己。
自我价值感越低,对事件就越容易情绪化,以自我为中心,越容易被环境所控制,越容易失去自我。
20、人类经历的过程是普遍性的,萨提亚模式适合一切情况、文化、环境。
21、改变就在情境中,改变发生在过程中,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如果你期望得到某个结果,那就去制造过程、条件。
如果希望婆婆、老公尊重我,那就在日常体现自己的好。
22、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健康的人际关系就是互相尊重、宽容、理解,尊重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一个人,而不是发泄情绪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