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坏鸡汤
最近一直在读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我觉得自从他入山修行之后所写的文章,真的是每句话都蕴含着种种人生道理,虽然有的我也不甚理解,也有些并不能认同,但还是觉得,读这种文字很美,让人充满了能量。这种感觉,不免让我想到了时下比较流行的所谓的“心灵鸡汤”。
说起来,接触到“心灵鸡汤”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词就已经被大家玩坏了,而且并不是怪网友们恶俗,的确是有些内容,真的是有毒。但是,作为一个鸡汤的生产者,我还是觉得,一些好的鸡汤的确是被需要的,尤其是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而言。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得与失的例子。一般的鸡汤文的类型是,举个很牛的例子来告诉你,得与失是共存的,所以过程什么不要在意,因为总是会有得,也会有失去。但是,其实我们所说的得失心态,重点并不在这里。我们想说的是,鼓励人们去尝试,要人们在过程中付出十分的努力,然后最后的结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这种时候,当你处于“为什么我努力却没有得到”的迷茫中的时候,这种好的鸡汤会告诉你,得与失并非那么重要,你虽然现在失去了什么,但是你同样也得到了一些。
所以,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好的鸡汤和有毒的鸡汤最本质的区别。好的鸡汤是强调过程,当结果不甚如意的时候,当人们处于迷茫困惑中的时候,这种文字会让人倍感温暖,能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让这些人们有再次去努力的动力。而有毒的鸡汤呢,他们一般通过个别牛人的事迹,告诉你一些和你并无卵关系的例子,告诉你类似于“你看,他们这样这样,最后多么多么牛X”,然后,你看了会觉得,是的啊,好厉害。最后,如果你也幸运地真的这样了,那也还好,如果你并没有变成这样,那么你会有很多的质疑,更多的迷茫,你会想为什么我不行。
有毒的鸡汤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当人们面对困境的时候,它不是教你如何去战胜这个困境,而是利用优美的词藻营造的美好去迷惑你,然后去逃避。它让一个人逐渐变得平庸,变得平滑,而没有了遇到困境而勇敢去战胜它的勇气。所以,有毒的鸡汤,真的是“罪孽深重”啊。
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心灵鸡汤”这个文种那么让一些人反感了,或许,我们可以试着换个名字去称呼那些好的鸡汤,或许这些内容,我们称之为“人生哲学”会好一点。
最后想要说,有句话真的说的很对,其实真的鸡汤只有聪明人才看得明白,但是聪明人好像又不需要鸡汤。所以,希望每一个聪明人都发明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容给某个针对性的人,这样因人而异的内容,是最好的。当某一天,大家都能读懂,都能获得正的内容的东西出现的时候,它就是人生至理,就是“人生哲学”。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人生的种种外在表现,我们总能在其深处找到合理的解释。比如,一个人的孤独。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从我们孤独地降生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这大千世界不断地接触着其他人和事物,我们总是在寻觅那些可以不让我们深感孤独的元素,我们一直害怕孤独,可是仔细想一想,孤独真的那么可怕吗?我们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也必将孤独地离开这儿,中间漫漫的旅途,我们寻觅着,经历着,可是最多的,还是一个人的独处,还是一个人的自我对白。所以,孤独常伴你我身畔,我们看清它,它并不可怕,它是生命给予我们的礼物。我相信,在每个孤独的时刻,我们的心里都是盛开着繁花的。
读到林清玄先生写到他的幼时,不喜与别的孩子交流,时常是自己独自做事。有一次,他竟独自一人跑到山坡上,一呆一下午,他母亲问他为何一个人在那里蹲坐那么久,他只是告诉告诉母亲,大家都说这种花是黄昏时刻开放的,我只是想看着它开放。我想很多人都和他母亲一样不懂作为一个孩子的他的这种看似怪异的行为。但是,此刻我想,这或许就是他能成为林清玄的原因,就是他能写出醉人文字的原因罢。
忽而想到我的小时候,在家时候常是自己一人。有一次班里的小伙伴邀我去他家玩耍,临走前给了我一堆那种人形士兵的小玩具。后来,我居然可以乐此不疲地把他们各种排列阵势,然后一个人攻守,一玩就是一下午。然后,有时候玩累了,会倒在沙发上睡着了,妈妈下班回到家,就会看到满沙发的小兵玩具,以及那个睡着的我。
小时候的我,不害怕一个人的独处,是因为小孩子总能找到生活的乐趣。随着时间地流逝,逐渐长大的我,开始害怕独处,害怕那种深深的孤独感。直到长大成人,慢慢地学会了享受孤独,享受独处的时间。现在我觉得,在这个繁华浮躁的时代,在这个网络社交横行的时代,我们更多的需要是独处的时间。现在的我们是活在人群的夹击中的,我们需要撕裂这些,给自己一个空间,给自己一个空间去看清自己,而不至于迷失。
人们在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安静下来,心静而可思考。抛却身外的浮华,内心沉静下来,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去看眼前的这个自己。我想,孤独这东西,所赐予我们的,很简单,就是给我们一个可以和自己独处的机会,让我们可以静心去感受这个我。
所以,不必害怕孤独,也不要害怕独处。孤独是生命的礼物,只要心静,在其深处,自有繁花。
空不是无
读到一句话,他说:“我们要让现在的孩子们认识到,恋爱是美好的,然而美好的事物必然会逝去。”刚开始读,觉得很不好,可是仔细想了想,就又觉得,虽不想承认,但事实的确如此。其实不只是爱情如此,其他好多事物也是这样,就如同花开花又落。
有一句佛教的偈语:空不是无。我把它理解为,失去的东西,固然是失去了,我们现在虽两手空空,可曾经的那段拥有过的岁月,一定还依然存在,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过去的我,始终静静地坐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有的朋友会和我抱怨种种,类似于友情、爱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变得极淡,我总是会告诉他们,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让他们不必为此而感到迷茫困惑。之所以说这件事情很正常,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经历,我们所接触到的事物,开始逐渐变得不同,我们原本合得来的想法,也随着这些改变,而逐渐变得不同。是的,你还是你,我也还是我,可是,你不再是之前的那个你,我也不是之前的那个我了。这就是林清玄先生写的那篇文章讲的那样:吾似昔人,不是昔人。
就好像我们曾并肩走过那么一段人生旅途,后来在一个岔路口,你想去看海,而我却想去看看青青草原,所以我们在这个岔路口分开了,我们都奔着自己向往的美好而去了,这是多么美的一件事情,虽然未来不能同行,但我知道,你也和我一样,可以在接下来的路上继续美好,我就会觉得,这样真好。况且,我们并肩走过的路,还在那儿,印着我们的脚印,就停留在我们身后,不管再过多久,它依然在那儿。所以,分别之后,并不是我们就此一无所有了,身边虽然空了,但我们却依然拥有那段美好的旅途。
所以,不必为了这分别而迷茫困惑,这些人只是刚好在这个岔路口,去了一个和我们向往的不一样的地方,他们继续他们美好的路,我们也继续走我们向往的美好的路。
走在我们追逐的这条路上,我们要明白,没有人能够始终陪伴我们前行,在这条路上,有无数的岔路口,人们来来去去,走过一段美好,而即使美好会在下一个岔路口消逝,又有何妨,就像之前说的那样,我们孤独地来,又将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我们身边都是空的,我们都是在和自己相处的,不是吗?但即使是这样,我们却是依然在拥有着什么的。
虽美好纵然会逝去,虽花开花又落,但如今的空,却不是一无所有,依然美好的,是我们充满力量的内心。
心所向,道所往
他说,菩提树下悟菩提,你心柔软有力量。我想,好吧,柔软心我有,可却未曾得菩提啊。欲念乃是心火, 而菩提道可使之温和,直至消散,我觉得我从未有那么一刻,是真正的无欲无念的,我想,可能我真的是不适合于菩提吧。不过,又有何妨呢,吾心向阳,则阳光暖吾心。
记得早先读过的一句僧肇大师的一句佛语,大师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已悟透人世变换与恒定的相对,言之曰:”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读完这句话,我真的是再也忘不掉了,虽然我一直未曾彻底明悟其中关乎生死的道理,但我想我还是明白了些皮毛,我还是从中体会到变换与恒定的对立统一。
虽然我心中一直对抛却一切欲念的道有所鄙夷,一直觉得情欲乃是自然进程中必然的事情,而一些欲念也是自然,所谓之道法自然,是极为正常的,但是却不得不承认,要做到真正的自然之道是很难的,首先难过的,是心境这一关,所以也不得不承认,所谓的让欲火消散,也不失为一种精神上的升华。虽如此,我却还是不能认同,至少是如今的我,不敢认同。
所谓大道万千,殊途同归。我想,每个人走的路都不同,但相同的是,那些走的顺畅的人,都是坚定内心所想,一直走下去的人。我始终认为,不管你决定走哪条路,只要你认定了,那么你就去吧,即使再多的人不认同,又能怎样,你是愉悦的,你内心是坚定的。肯定会有一些人说,这么做是不负责任的,活在世上,怎能不考虑他人呢。我忽而想到一段话,我高中时代曾在七堇年的文集中读到的英国一主教的墓碑上刻得一段话,它的大意是这样的:我一直想尽我能力,去改变世界,让这世界变得更好。然而等我临死之际,才明白我错了,我应该改变自己,然后慢慢身边的人会受我感染,最后没准真的能改变这个世界呢!所以,我想说,什么才是负责呢,先对自己负责吧。
我想到前几天,本想去妙应寺观白塔的我,因缘之际没能看成,然后去了偶然发现的一间不算大的鲁迅博物馆。里面陈列了鲁迅先生的一生,我慢慢地走,慢慢地看完了鲁迅先生的一生。看着挂在那里的那些现在还会背诵的句子,我忽然觉得现在的课本里没有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该是一种多么深的遗憾。现在的孩子们再不能感受到一代伟人的声音,再不能明白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心里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是多么可贵的事情。我想到了,当我站在最后一幅鲁迅先生的照片前,看着照片中的他即将被病魔带离这个世界,心里十分难过,我想,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先贤们,最后即将离开这世界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呢?他们会后悔曾经坚定地走过这条路途吗?虽没有答案,但答案自在我心。
所以,平凡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坚定自己的内心吧,那将会是一种信念,一种永远刻在本心的信念,请坚定地走下去吧。
这世上从无绝对,这是一个相对的世界。愿你我都能在自己信仰的地方,找到出路。所谓,吾心向阳,阳光必暖我心。所谓,吾心向海,海水必净我心。所谓,吾心所向,吾往矣,吾道亦往矣。此言,道随本心,心随万物,万物在我身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