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应该是一个长满故事的园子,生长的故事也是最诱人长青。此讲“童心”阅读故事:
集团今日组织“童心”文化观照下的童书阅读课程建设研讨会,收到短信通知,本人恭列其间,没有意外,因为一直在参与“童心”文化建设。如,开学工作创新案例,就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提炼:书香漫溢校园,文化植根童心。开学季,实小罗塘校区对校园文化环境布置进行了升级改造,旨在打造一个让阅读触手可及立体化的“童心”文化环境。一是藤韵廊下有个快乐大转盘,让阅读“转”着看,用身边的小作家胡禹舟的《小象历险记》作品作为引子,点燃同伴们阅读与写作兴趣之火;童话森林,让主题式童话故事情境再现,七个小矮人、草房子……相伴相随,快乐漫盈;三是改造“院墙上的生态园”,让花花草草与乐娃们“见天日,接地气”地自由生长。市教育局朱三峰副调研员在快乐大转盘边“童心”大发,拍照留念,边转边看,盛赞:“实小有个快乐阅读的‘转经筒’!”在生态园边感叹该校生命教育与大阅读有机融合,让阅读落地生根。
实小“童心”文化的提出应该时间不长,但意义深远,故事多多。简述之,一是实小有一段全国闻名的光荣史。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校师生率先向全国少年儿童发起捐献“中国儿童号”飞机的倡议,得到全国少年儿童的积极响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家级媒体第一时间全文播报和转载了这份倡议书。我校倡议捐献“中国儿童号”飞机的壮举,谱写了一曲蜚声全国的爱国主义篇章。二是2016年底朱永新先生在考察实小城南校区时,欣然题书,“童心最美!”当时没在场,揣摩着应该也与“童真、童幻、童趣”等教学楼大名有联系——灵感(没有考据哈!等待调查)。经常祝愿人“永葆童心”,作为教育人,特别是基础教育人,童颜确实常驻;作为实小娃,童心应该朝向最美、最真、最实!(假如记不住,就记:没真实!)
谈到记不住,想起那些挂在墙上、印在纸上、宣在媒体上的校风、学风、教风、办学理念等等,往往是校长等少数管理者对外宣传的“导游语”,大多数师生“只是有印象”!办学文化意义不赘言,但文化认同融入校园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才是朝向……它最起码的表征应该有:简洁,能记住是基本;内涵,能“点燃”生长。实小的“童心”文化,简朴又厚重!
同事们对“童心”文化观照下的童书阅读课程建设从阅读载体、推进实施、评价展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只是扯了几句话,也没有现场阐述自己的意见,(这个阶段开会对公开发言没有欲望,可能也是老了的标志,呵呵)现思考捋一捋:
首先,童书的编写应该姓“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现有阅读基础,他们关注什么,喜欢什么,我们能在他们原有的兴趣点上引导推进,基于“童”情,有序(梯度)与杂家相糅合。120本童书,每学期10本,不应是简单地找寻现有的文学作品,将之归归类。让学生、家长、老师参与进来,结合教育行政部门推荐阅读书籍,进行整合、编辑。这可是一项庞杂的“工程”,真正靠现有的集团三个校区师资力量,一下子编写出,不切实际,我们可以分时段与年级段逐步“积累”,以致编修成套。
其次,童书阅读指导应该落在“心”上。手指上的阅读、领读者行动、聊书会、小书虫PK赛、童书义工、六一讲堂……活动推动大阅读深入进行,但身处其间,常有“少部分”人在折腾的感觉。细究,学生的阅读评价形式单调,一线语文教师目光往往集中于期末考试试卷上那十来分的课外阅读题检测上。阅读素养,策略方法等需深入研究,形成明晰的要求;听说读写的物态展现,需用学生喜欢的方式适度“包装”。让师生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让所有人卷入,“读心”悦纳,仍在路上。
三是“童心”阅读目标应该是朝向终身阅读的习惯养成。阅读,应该是当下文化时常关注的“焦点”。大家“声嘶力竭”,鞭笞入微,但身体力行的很少。我知道很好,就是我忙!我没有这个精力!亦或,我也阅读哈,手机随时读。(鸡汤文不少,碎片化阅读的内容有待提升)身边的语文老师将市区局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完整精读下来的没有几个,说实话,本人也只是抽空浏览浏览。城南大阅读“红火”现象,用他们曾经的教导处主任一句话可以管窥,“《小王子》《夏洛的网》这两本书是每个城南人都通晓的!”这需要氛围与底气,一本名著在手、一位名师引领、一群孩童追随……多么美好的境遇!阅读不能功利,门道与热闹之于它都是亵渎!静下来,还阅读私密本色,让阅读成为习惯,在前人“故事”中阔步向前,应该更从容、有幸!
理念、环境、媒介、实施、评价……亦步亦趋,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