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理事会读写营第三期第五课课后作业】
闺蜜带我去吃美食,看到了一家潼关凉皮。我自然是很欣喜的,记忆中的味觉被唤醒了,满怀热情跑过去想要点一份凉皮。
一看菜单,我的天哪,潼关凉皮来到江城居然入乡随俗了。什么麻酱蜜汁凉皮,牛肉蜜汁凉皮,牛杂蜜汁凉皮,皮蛋蜜汁凉皮……,看到蜜汁二字,我就知道这是改良版的凉皮了。寻寻觅觅,终于在角落看到素凉皮的字样,于是点了一份。
麻酱单独放着我也喜欢吃,但是很多时候是因为习惯,陕西凉皮和麻酱是不搭噶的,跟牛肉牛杂,皮蛋等等也是没有关系的。但江城人民麻酱热干面是经典,牛肉面也是一流,大概是为了适应大众口味对来自潼关的凉皮也动了心思。
试想一下,地道的潼关凉皮来到江城,未必受欢迎。偶尔吃吃可能尝个鲜没问题,但是时间长了不一定能适应,就像把江城的热干面放到潼关去也是一个概念。
我常常会抱怨家门口没有陕西面食,但看看重庆小面,云南过桥米线,河南烩面,兰州拉面,东北水饺,甚至老北京杂酱面都不及浠水牛肉面生意好,更比不得蔡明伟热干面。为什么呢?因为受众群里绝大部分拥有着一个湖北胃,外省人口毕竟少,祖国又如此大,分散开来形不成气候。
还有那各种味道的粽子,蛋黄,腊肉,绿豆猪肉,蟹黄等等,我真是吃不习惯。月饼也是,所有水果味道都能做齐了,但我依然最爱家乡的豆沙,红枣口味。
你心心念念的一份家乡美食,在别人看来或许没什么好吃,但与你是人间美味,更是一种思家情结,是放在心底的一种执念。
饮食方面还有其他很多不同,我一个北方人在南方生活这么多年,依然不是很适应,太多习惯的不同,也常常被先生调侃,骨子里是有北方风味的,根深蒂固,也着实委屈了他。
又想到我刚来南方那些年,到处去找油菜花,找荷花,被南方人嘲笑,那有什么好看,我们乡下3月份的田野到处都是油菜花,6月份的池塘长满荷花,没人稀罕的。这大概就跟在黄土高坡长大的我不稀罕北方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一样吧。
还记得大宝小时候我带她回陕西老家,每次回去她都水土不服,所以后来母亲提醒我带点当地的水和土,回去的时候带,回来的时候也带,这样的水土似乎有着一种魔力,水土不服大有缓解,我更知道这里有一份母亲的祝福,她大概是觉得有了这些水土,就如同在家乡,也是一种心理的安慰。
很多时候,我们去到异域他乡,都是一些短暂的停留,新鲜的体验。要真的生活下来就会发现有很多的不适应,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气候,理念等等都会有很大差异。
南方夏日潮湿闷热,冬日又湿冷湿冷,与北方的四季分明,干爽的气候完全不同,却各自执着着,相互嫌弃着。
其实这么多年,南方已经有了太多我喜欢及深深眷念的东西,比方一年四季铺天盖地的绿,还有开在每个季节不同的花,还有那份婉约细腻的生活特色,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家乡的很多执念。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正所谓一方山水有一方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股深深的情结让我们对家乡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拉回思绪,吃完那一份素凉皮,终归是离开三秦大地,水土不同,食材有异,让味道也有了比较大的差异,倒也比大街上很多五花八门的凉皮已经正宗了很多,对于我还是很亲切,很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