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在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及影响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观课议课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书中提到了七种观点。
一、改善生活的实践观
教育即生活,教育必须帮助人们获得健康的“生活形式”,树立一般的世界观,而不局限于纯粹功利和职业的达成,让教师幸福的生活就是让教师生活有梦想、有追求、有意义、有创造、有痕迹、有质量,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动力的源泉。
二、成长创造的幸福观
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体验,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更愿意让自己的学生学得更有成效,教师是更愿意选择更好的课堂教学生活,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幸福生活,我们具有以下理想和想象:课前有期望,老师因为对自己的教学创造充满信心而盼望上课的铃声响起来,盼望着走进教室;课中有创造,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并能创造性地回应教育事件,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后能审美,对课堂教学进行回望和审视,能获得符合或超出期望的愉悦体验,这包括对自身能力的实现和发展的审美,以及对教学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效果的审美。
三、促进思想的发展观
对于教师的成长和改变,更有价值的做法不在于提供作为结果的思想,而是引起他思想,促进他思想。如果教师们都积极主动地研究和发现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实践,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就会比预期的更理想。
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做法,必须研究你的实践情境,根据实践情境做出比较、判断和选择,这样的过程就是让思想成为行动、动脑子和做研究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本身就应该是研究者。面对未来,我们只能假设,改变教师需要从改变教育假设开始,教育假设--教学方案--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根据效果确立新的假设--新的方案--新的教--新的学--新的效果。
四、以学论教的质量观
以学论教,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质量不错,主要是从教学效果看的,质量应该包括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和伦理性实践。
五、相互滋养的生态观
观课议课是教师之间的互助行为。我们进入教室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评价和讨论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面是要参与其中,帮助授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观课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研究都而且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
六、境脉特征的真理观
教育的真理是由境脉特征的,教师更需要有实践性智慧,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提出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对话交流,以获得对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教学研究活动的“教研目标”, 文中提到了四种课,一是调查研究性的听课,二是分等竞赛性的评课,三是提升锤炼性的磨课,四是发展教研性的议课,议课更需要老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促进理解的对话观
观课议课时要理解教学,理解自己,理解他人,而理解需要对话,明确教研目标是营造平等对话的议课环境和氛围的前提。议课不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而是面向未来谋发展和思改进。议课的对象不是上课的人,而是课堂上的现象和事件。对课堂上的现象和事件的讨论和理解,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做课教师反思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