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每一天都活在疫情笼罩的阴霾下,窗外阳光灿烂,但却比最寒冷的冬日更让人感觉悲凉。
一遍遍刷微博上的肺炎患者求助超话,处处哀鸿遍野,仿佛人间炼狱般令人心碎。这是身处绝境当中的人们最后能发声的地方,把自己正在经历的最残忍的事情生生扒开来给他人看,渴求一张床位,一点庇护,最后一丝生的希望。
北野武说:“灾难不是死了两万人这件事,而是死了人,发生了两万次”,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数不清的破碎的家庭,撕裂的心。
早晨看到一位求助者2月1日发的最后一条微博,博主和爸爸响应政府的号召,退了22日去洛杉矶的机票,23日爸爸发病,发烧7天后,在微博求助后终于得以入院,直至1日爸爸去世。甚至,爸爸离开的那一刻,她都无法陪在身旁。
事已至此,我们总会忍不住想起那些在封城之时,出于对他人的责任感和对政府的信任而选择留下的人们,如果他们能预见到,接下来所面对的绝望的处境,在四处奔波、体力耗尽后依然求助无门,眼睁睁看着自己或爱的人在绝境中一点点丧失生命,没有尊严地死去,最终可能连一个统计数字都没有占据,他们会如何选择?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如果这个选择不是为了你,是为了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拼劲一切想要去保护的人,你又会怎么选择?
太沉重了,一念之差,生死永隔。仅仅只是做这样的假设便让人窒息,那些身处其中的人们,那些正在经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的人们,谁来替他们承担?
今天立春,小区外商场LED幕墙上写着大大的刺眼的“樱花会开,春天回来”,但那些死去的人,他们再也无法拥有春天,无法感受四季轮回。他们在突如其来的人类灾难面前,被迫匆匆地告别人间。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二手时间》里写到:
“我们平凡普通,默默无闻,虽然我们努力生活,我们去爱,我们忍受苦难,但没人对我们感兴趣,书中也不会写到我们。普罗大众,数不清的人。”
当看到微博上那位戴口罩的老爷爷穿过冬日的街道拉着手风琴的视频,不知道为什么,眼泪一瞬间就流了下来。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我们的春天,到底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