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诗和远方是何方?你与之相逢了吗?
文¦钱黎洁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提到诗和远方,心头会浮出一首歌——《回家》,大型情景歌舞剧《印象丽江》的主题曲,那年丽江归来后绕梁多日的心爱之曲。
因为是纳西语,我听不懂里面唱了什么,但好的音乐能穿透心灵,加上歌舞剧情节,绝对能感受其中的深情和渴望,一种触及灵魂的震动。
机缘巧合,前段时间一直在看伞三的《我当道士那些年》,一部把常人眼中神秘莫测的领域写得嬉笑怒骂非常接地气的书。
书中说到,对于道家人来说,毕身的追求就是昆仑蓬莱,看到老一辈道家人为了蓬莱都毫不犹豫地往海里跳时,我就想起这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道家人的诗与远方就是昆仑蓬莱了。
我能想到的诗和远方,是精神层面的“回家”,它超越了俗世的各种纷繁复杂。
1、小墨
认识小墨时,她还是单位里的实习生,古灵精怪,满腹诗书,却单纯得令人发指。
同事两三年后的某日,她难为情地对我说,钱姐姐跟你说个秘密,你别笑话我。到公司的好几个月里,我都以为你是老总,还很得意地对父母说,我跟老总在一个办公室呢。直到一天全体会议上,你说完后就有一个男的开始口若悬河,那时我还在想,那谁呀,说起话来牛哄哄的,后来才知道他才是老板!我好傻!
小墨就是这样可爱的孩子,那时我们聊文学聊电影,聊着聊着我们都会激动起来,一边口沫横飞地滔滔不绝,一边手舞足蹈……我们还聊禅聊鬼神等常人鲜会涉及的话题,后来还知道她也在天涯的“莲蓬鬼话”潜水很久,难怪她偶尔会掐算之类,素有半仙之称。
很怀念那时的日子,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小墨现在在机关单位朝九晚五,但不同于旁人的清闲与小资情调,她朋友圈从不媚俗地刷存在感,不发吃喝玩乐、鸡汤自拍之类,除偶尔晒娃外,就是一些玄乎的内容,如中医玄学之类,所以偶尔会向她咨询关于孩子调理之事。
后来她把我拉进了一个“人生智慧群”,感觉她是个异常积极的传道士一般学习提问,解释答疑,俨然一个群柱子……私聊时说起,她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找到了源头,明白了自己一直在找寻些什么,像孩子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突然对上密码似的。于是心态归零,开始重新学习,溯本求源……
像孩子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这句话震动了我,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小妮子,门外汉听着玄乎,我就问你这个门派属于什么?
她说属于“易医”,是传统文化中的奇葩,但已经很小众了,几近失传,群里讲的仅是“易医”的冰山一角……
小墨每天都在群里分享很多课程,把老师的课程技术处理后通过语音发出来,虽然我没耐心仔细去听,但我明白,目前这就是小墨的诗与远方了。
于是对她肃然起敬。
2、冰心
冰心当然不是她的真名,这是廖志祥先生赐的,她无比感恩,视若珍宝。
她是我当老师时的同事,那时她瘦小羸弱,不到八十斤,感觉一头瀑布般的秀发倒是占去很大比例。记忆中她经常要住院,一住院学校就张罗着给找代课老师,因为往往时间不短。
她是个倔强地女子,为了强身健体,她想尽了办法,中熬汤药、练气功等形形色色的,让人看着心疼。
光阴辗转,多年以后再遇到她,她完全变了,挺拔的鼻子,弧形的唇尤为美艳,其实以前她的五官就是这么层次分明的,只是颦蹙的眉头使她的美黯然失色了,再见时她却如此绽放。
如今她是一位大学老师,细聊下也知道这些年她一直在不断地找寻,也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是觉得现在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她又走了很多弯路,虽然已是心理学硕士,但她觉得自己的生命质量并没有改善。
她会刻意去接触很多新事物,直到有一天,她被邀请到苏州的某处参观一个展览。她走进那个场域,看到展示的一些画时,突然无比震动,情绪激动得放声大哭,她说有种孩子终于找到家的感觉。
那是廖志祥先生的场域,这时廖先生安静地走过来抱着她安抚说,乖…乖…她才逐渐平静下来。
后来她跟随廖先生及他们的团队一起学习、成长,再后来在她带着先生的智慧又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团队,他们同样学习以《廖志祥道德经》基础上的《灵魂心理学》为底蕴的意象对话疗法,并不断地组织各种大型公益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等,惠及很多家庭……
她说现在他们全家都投入到他们的“爱行天使志愿者”的公益中,现在健康状况一直非常好,时刻都能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幸福感。
我想,用廖先生的智慧去爱行天下就是冰心的诗和远方了,看着他们爱行天使志愿者们一起到赣州到洛阳到兰溪去关爱留守儿童时,她的内心一定是一片充满爱与美的圣境。
3、我的母亲
母亲只有小学文化,从年轻时农田里不要命地劳作,到工厂里不要命地工作,她是个在煎熬中渐渐变老的苦命人。
人生七十古来稀,母亲今年正好七十,大凡到了这个年龄,就会知足地守着家,养个狗啊猫的,成天念叨着儿孙们这个那个事,甚至会被小辈们嫌弃唠叨……
母亲向来不是如此,当然她也爱孩子也唠叨,只是家里什么大事都不能阻止她烧香拜佛的脚步,小范围里著有白脚虎脸猫之称——呆不住家,每月初一十五、菩萨的每一个生日、每一次水陆法会等,她是万万不会缺席的,她的退休金啊,我们孝顺她的钱等,基本全部投入到她的虔诚中去了。
虽然因为认知的受限,感觉母亲对佛的理解不能尽然,但她的执念根深蒂固。
对生活无所求,常年吃素,衣着简朴,但我知道她也算是个心里有诗和远方的人,那就是她的信仰。
对于心有诗和远方的人,我心有敬畏。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越是往金字塔顶端走,也更接近自己的灵魂的需求。诗和远方大致是自我实现的范畴了吧,在不求回报的付出中感受美好和满足,那是真正的灵魂意义上的回家。
有故事说有一位特蕾莎修女,她在资财方面一无所有,却在金字塔顶端的需求上面获得最大满足。心有诗与远方的人同样不讲求物质和表面,有的甚至一无所有,但他们拥有最丰盛的生命。
我不知道我的诗和远方是什么,但是我从未停止过前进和寻找,希望我早点与其相逢。
那么你的诗和远方是何方?你与之相逢了吗?
作者简介:
钱钱,大名钱黎洁,无锡人,现居于上海。
中文、心理学双学士,工商管理硕士,文字爱好者,一生都在释放着对文字的痴馋。
岁月延绵,坚持笔耕,坚持描摹生活,抒写自己,先后出版过《诗意走着,脚印如花》(上下册)《年华逝水,淹然百媚》《风雨琳琅,淹然百媚》《沉默的话唠》等五本文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