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中有个人物对主人公“石破天”的成长起着关键性地作用,他叫“谢烟客”,如果没有他,石破天可能仍漂泊在“江湖上”,做着乞丐继续他的乞讨生活。
提起谢烟客这个人,江湖中的“侠客”无不胆寒,因为谢烟客性情暴戾,乱杀无辜,出手狠辣,杀人从不讲道理。
但这个杀人无所顾忌的“恶魔”却有个好处——“信守承诺”,他有个说辞:谁若能得到“玄铁令”,并持“玄铁令”求他办一件事情,谢烟客会竭尽全力地为其完成。
石破天在做乞丐时,机缘巧合地得到了谢烟客的“玄铁令”,所以谢烟客欠石破天一个“请求”,但奇怪的是石破天没有任何的“请求”,因为从小他那个“残暴”的妈妈便告诉他——不许求人!石破天如果“求人”,招来的则是他妈妈的“辱骂和暴打”。
石破天没有什么“请求”,使得谢烟客心理留有一个“大疙瘩”,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谢烟客信守承诺,他认为凡是持有“玄铁令”的人就是他“服务”的对象,他要帮助对方完成心愿。但是现在石破天没有任何所求,这就使得谢烟客心里放佛有块石头没有落地似的;二是谢烟客害怕他的仇人利用石破天,让他做些“残害”自己的事情。
上述这两种原因成为了谢烟客的心病,特别是第二条原因更是让他每次一想起就“不害而栗”,食不能寝夜不能寐。更有意思的是,谢烟客每次遇到石破天,而且当场又不止他们二人时,
谢烟客总感觉每一个人的发言都是想要利用石破天来胁迫他,所以每每这种场合,他总是战战兢兢,“惧怕”的很。
谢烟客的这种心理反应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人如果系念于一件事情,那么不论遇上什么事,都会不由自主地总是将心中之事与之联系起来。现实的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很多,如:逃犯越狱,感觉普天下的公差都在捉拿自己;
凶手犯案,感觉每个人都在怀疑自己;
男女彼此钟情,感觉对方的一言一语都在为自己而发;
喜欢一个人,感觉那个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和自己有关;
身上有块脏的东西,总会觉得周围的人在关注自己,品评自己;
犯错误挨领导批评了,总觉得每个人聊天都在聊自己;
表现好受到表扬了,会觉得每个人都会关注自己。
所有的这些现象都反应出了人们的同一个心理——过度关注自己!小说中的“谢烟客”所关心的本来是他和石破天之间的事儿,但每当想起此事,他总认为和他接触的每一个人都想利用石破天来胁迫自己,而实际上,别人根本不知道他和石破天之间的“秘密”,但由于谢烟客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导致了他的“过度敏感”,致使他把事情“扩而大之”,这是一种心理感受。上述的例子里,无论是逃犯,凶手,情侣,还是衣服上有脏东西,或者挨批评,亦或是受表扬的自己,都是因为自己处于某环境中时,内心将自己的“形象”无形中放大了,致使自己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举动,都无比的在乎和关注,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周围的人也等同于了自己,认为别人也和自己一样,对自己“分外”的关注。这就像一个老师不指名地训斥一群学生,可能每个人都有“老师说的就是我”的感觉,而实际上,老师说的只是一些现象,不是针对具体某个人。其实,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将自己放大了而已,认为自己的“形象”要比其他人要大,“形象”大了,被发现的几率就大了,被发现的几率大了被说的可能也就大了,但这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心理?答:把自己和周围的人“平等”地看待,不要无形地放大自己,同时做好事情如果真正发生了的打算。怎么理解这句话?比如小说中的谢烟客,其实他认为每个人都可能要利用石破天来胁迫自己,但这只是“幻觉”,此时,他可以把关注自己的“目光”,转移到周围的人身上,仔细审视一下周围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同时,谢烟客也要想好,如果他的“幻觉”真成真了,也就是真有人想利用石破天胁迫自己,那我该怎么办?想好方式方法后会大大地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其他类似的事情也是同理,转换关注点,不要放大自己,同时想好“后路”,这能够保证自己的心理负担不会持续性地存在,而是得到缓解,从而释放自己的压力。
结语:谢烟客因为过于关注自己,使得他有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让他这样一个视杀人如儿戏的“恶魔”变得战战兢兢起来。但事实上,实际的情况并非他所想的那样,这只是他的心理感受而已。通过谢烟客的“例子”,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好地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行动了,而不至于让类似地事情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