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沉迷手机的小孩儿
我的小侄子,他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了。因为之前住的距离比较远,所以我并不了解他的家人都怎样教育他。只知道他平常玩手机更多,看护他的家人也是整天的“机不离手”“人机合一”,要说交流, 他估计还是和他游戏中的队友交流得更多一点。
据说,小侄子从小就有玩手机的天赋。我妈说,那时候他还不会走,但是已经会在手机上滑动手指,去找音乐听了。也因为会玩儿手机,并且越玩儿越六的缘故,因此,他在不知不觉间认识了很多的字。
我虽然很少听他说整段的话,但他一声声地叫我姑姑,我也是心里暖暖的。只是,近来再见面,结合他的种种,我预想这孩子可能是要毁了。
家里一本书都没有,前段时间我还说他沉迷手机,这次他的父亲,我的弟弟,又给他买了一台电脑。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戴上了厚厚的眼镜,家里人却不以为意。
我拿出语文书,让他给我读读课文,却不曾想到,他却不认识“你我他”的“他”字。我深感意外。
在如今这样一个资源过剩的年代,怎么还会有孩子上一年级了还不认识这么常见的字呢?可能是由于家人对他学业的不关注,只是想着满足他的吃穿,却不曾想对他的学习有什么过高的要求。
我常常想,这简直是一种戕害。孩子是无辜的,怎样塑造一个孩子,其实全看家长。
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父母。对孩子没有要求,只求他吃饱穿暖,这固然不失为一种朴素的愿望,但在当今这个时代,有条件让孩子明事理然而却拒绝,觉得读书无用,这实在是一种短视。
我把我的想法跟弟弟说了,他们只会说,自己不会教。觉得识字这种事情,都是上学之后交给老师的任务,与家长无关。家长已经很忙很累了,如果这个事情还要让家长亲力亲为,那还要这老师做什么。
我听到这话,心里难过极了。纵使教育专家再怎样努力,也是没法感化这样的父母的。
2.
识字,是为了以后的自主阅读
我为什么尤其关注小侄子的识字情况,这实际上是有客观原因的。
这次中小学的教材全面改版,教材的体例和内容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就拿一年级来说,原来是先教拼音,后学汉字。现在的教材,整个进行了一个重新的调整,变为先识字,后学拼音。这种方法不是今天的独创,是古已有之。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识字开始的。以前的蒙学,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时间长了就会了。
部编版的教材,多少有点回归传统的意思。
上学的第一课,是“天地人,你我他”而不再是abc,这个顺序的变化,也意味着我们当下,是要把对于汉语汉字的学习作为第一位的,而拼音只是辅助识字的工具。
而且,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拼音还是挺难的。先学汉字,能缓和这种情绪上的紧张和畏难。
部编版教材的主编温儒敏,我看过他写的一些文章。其中有一篇,叫做:《部编本语文教材“专治”不读书》。这文章给我很多启示,包括对未来中高考语文趋势的一个判断,不过这与今天的主题无关,暂且不谈。只说说,部编本语文教材,如何看待识字教学这回事儿。
读书,首先一定要识字的,大量的识字。温儒敏说:
一般而言,只要按新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大致可以实现独立阅读。
这其实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可见任务不轻。由什么字都不认识,到能独立阅读一本书籍,这是多么大的跨越呀!
在能独立阅读之后,孩子就应该尝试读整本书了。只有大量地积累知识,不断地提升阅读速度和效率,才能跟得上未来形势的发展。
不少家长表示担心,觉得现在课业压力已经很大了,根本没有太多时间读书,更何况还要辅导孩子识字,实在是难。
尽管一年级二年级书后附有的汉字表就已经是按照字频来选取的常用字了,然而,脱离了语文书,孩子们对于有些字,还仿佛不认识一般。
这实际上还是汉字具体应用得少,进而感到陌生的缘故。
3.
听听故事,看看图画,不知不觉识汉字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探寻了各大书店,搜索了各大网站,就希望找到一本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汉字思维的书籍。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嘉凌的《超有趣的汉字故事书》,就这样来到我的身边。这本书难能可贵的,是能够以有趣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小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去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
这本书的开本很大,封面是白色的,上面画有一些古老的汉字。与其说,这些画是字,不如说这些字是画,看着封面就觉得生动活泼。翻开扉页打开目录,我并没有看到特别学术性的阐述,正文是深绿色的底色,让人看起来没有压迫感,很舒服。
这本书的作家,是台湾师范大学的一名大学教授,陈嘉凌。他主攻文字学、简帛学、出土文献学、词典学、神话学和语文教学,是一个特别严谨而又知识丰富的人。
这本书由4部分组成,共选152个汉字,以《说文解字》为蓝本,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又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增加了很多新新人类的用语,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传统语言。
这本书的装订也让人觉得非常的舒服。随意的翻开一页,厚厚的书籍却非常平整。
《超有趣的汉字故事书》中所选择的这152个汉字,上至天上地下、古今集合,下至世代交替、中外往来。细至衣食住行、文明礼俗。深至喜怒哀乐、心事难表。
因为涵盖着众多的专题,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相同领域的文字,他们之间不同的内涵。
通过对于汉字演变的观察,由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到篆书、隶书乃至今天的楷书,我们的汉字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直至今日,我们再看简体的楷书,已经很难想象文字最初的模样了。这本书,追本溯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既认识了汉字,又接触到了古人的奇思妙想。
作为一本汉字的启蒙读物,由家长带着孩子来翻读这本书,听着家长给孩子读一个个小故事,这是多么难得又美妙的亲子时光!识字这么枯燥的事情,已经完全融于我们的文化,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4.
阅读,又走到生活中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种对自我教育的不断完善。在孩子正式阅读书籍之前,实际上他们早已经以各种形式去阅读这个世界了,而不仅仅是绘本上的画。由读图到读字,这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大人没有必要把他们割裂开来看。
不忍心让小侄子就这样混日子,接下来的每天,我都抽出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陪他读书。他尤其喜欢这本《超有趣的汉字故事书》。因为他觉得故事有趣,所以,连手机都很少看了。
他妈妈告诉我,每天,他最期待的时间,就是听姑姑给他讲故事。
是啊,我们世世代代的很多精华,不就是经过这么一代代的口耳相传,以故事的形式流传开来的吗?故事总是这么具有魅力,胜于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