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可笑,我是一个没有参加过中考、高考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人说:不走寻常路。我的人生经历还真的与大多数人不同。现在的我真切的体会到保持传统思想对人的一生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由于从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我受尽磨难。也是由于这坚韧不拔的传统观念,我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笑看人间疾苦。
目前中国的文化领域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在极性的一端是对中华悠久传统不屑一顾的崇洋媚外者,在极性的另一段是抱着传统观念死学死讲的顽固不化者。崇洋媚外者以年轻人居多,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是西方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占据主流的年代。顽固不化者以年长的博学鸿儒为主,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可以说耕耘一生,但是总是引经据典。也许是书读的太多,也许是思想过于保守,学问越大越不能融会贯通,总是使自己的学识脱离实际,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由于中国在文化的传承上依然像从前的模式,学校教育倾向于书本知识的严格灌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模式被绑定在书本上,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传播教育的为人师者,无论是义务教育的专业老师,还是名牌大学中的教授名家,在著书立说时,多为理论的精至分析,少有点石成金的解决方法。这就是题目中所说的:少一些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多一些切合实际,可以实现的真知灼见,才是真正的学问。
我对中国传统评书艺术情有独钟,对经典评书《三国演义》更是百听不厌,因为这部古典名著被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先生用语言的魅力诠释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每每听到《诸葛亮闲走柴桑,舌战群儒》的名段时,不但为情节的精妙感叹,更加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所折服。简单粗略的描述一下其中的对白,只为阐述其中的道理。
在江东众谋事中,有人向诸葛孔明发难:“诸葛先生年不足三十,读过几部经典,著过几部书籍?安敢来我江东做说客!”出此言者,一脸轻蔑的注视着孔明。只见孔明轻摇羽扇,不慌不忙的说道:“著书立说不过是腐儒之能尔。如果遇事百无一策,虽写下扬扬万言又有何用?!”只短短几句话,说得江东谋事们自愧不如。
请问:读书是为了什么?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其实任何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来,在你掌握它之后又要活用到生活中去的。知识永远脱离不了生活,而且知识越丰富,人们的生活就应该越好。如果每个人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使自己以及别人,或是人类社会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那么知识不过是空谈而已。无论这空谈有多大气磅礴、妙语连珠,都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这才是最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