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作家伍绮诗的《无声告白》,窝在我的kindle里很久,但是迟迟没看。直到上个月才看完,发现居然心情会这么沉重。看完整本书,觉得“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句话极对。
故事情节、文笔、人物形象刻画都到位,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本书果然不负作者耗时6年的心血,可以从一个美国家庭数年来的生活状态中,投射出了身份危机、种族、性别、个人成就等诸多因素。看完本书,我的心感觉被刺痛,那些投射出来的影子,多多少少能在我的生活中找到似曾相识的影子。
小说开始讲的是家中排行第二的莉迪亚的死亡(莉迪亚继承了母亲的蓝眼睛,得到了父母所有的爱和期待。)其实整本书都是以她的死亡,引出旁枝。
这是一个中美结合的家庭,华人父亲詹姆斯,终其一生都无比渴望能够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他从学生时代就非常敏感,哪怕别人的的一个眼神,都能引起他的种种联想。尽管他能表面保持平和,实际在内心深处无比在意。
因此,他把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渴望,从言行举止中传达给自己的孩子,如内斯,如莉迪亚。没有实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梦,他便一厢情愿让莉迪亚每晚和朋友们打电话聊天,却不知道听筒的那边只有“嘟嘟”的忙音。
美国母亲玛丽琳,年少时就努力摆脱母亲的期望,发誓绝不成为母亲那样的家庭主妇。然而,从有孩子之后,她终止了学业,终究走上跟母亲一样的道路。为此,她心有不甘,甚至抛下忙碌的丈夫和幼小的孩子离家出走。尽管后来她回归家庭,但是这一举动对于幼小的莉迪亚来说,造成了永难抚慰的创伤。因此,对于母亲对她的沉重的爱和期望,虽然她非常不愿意,却从来不敢拒绝,连叛逆都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进行。因为她害怕如果达不到母亲想要的模样,母亲会失望得再次抛弃她。
玛丽琳没有实现当医生的梦,便一厢情愿地认为莉迪亚极有生物天赋,以后必定考入哈佛成为优秀的女医生,却不知道女儿的成绩下滑得非常厉害,曾经有很多次能让她发现莉迪亚的真实水平和爱好,她都潜意识去找各种借口,拒绝接受事实。
其实这是一个病态畸形的家庭,每个人都有病。三个孩子中长子内斯拼命读书,希望通过考上大学来摆脱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小女儿汉娜,因为父母所有的关爱和期望一直在莉迪亚身上,所以她是隐形的存在,她最大的愿望只是有人能够注意到她。
莉迪亚其实本来不必选择死亡,但是在极度被压抑的自我到了临界点,她最终绝望了崩溃了,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她的死,换来了整个家庭的沉默,令人可怕的沉默。
父亲通过婚外情来麻痹自己,逃离笼罩在家里那份驱之不散的阴云,最后他从近乎疯狂的混沌中恢复理性回归家庭。母亲一次次在莉迪亚的卧室中,固执地寻觅女儿的气息,终于看到了自己强加在女儿身上的执拗,才意识到自己在女儿的死亡事实中扮演的推手角色。此刻,小女儿汉娜终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进母亲的视线,得到了母亲的真心拥抱。内斯总算如愿以偿,去哈佛念大学。生活仿佛在继续,一切仿佛总算回归到了平静,但是莉迪亚却死了。
书里每个人都看似无辜,每个人都因为爱而选择忽视自己压抑自己。但是每个人都在自我折磨,被内心深处的渴望折磨,被人生来对快乐对自我的追求折磨。没有人反抗,没有人告白,一切都是无声的,寂静的。但是就在这样沉默的寂静中,每个人都不快乐,内心焦虑。最终,有人崩溃了,选择自杀。有人抑郁了,选择逃离。有人疯狂了,选择出轨。有人疯魔了,选择留在回忆不肯出来。
詹姆斯和玛丽琳这样的父母,内斯、莉迪亚、汉娜这样的孩子,美国有,中国也有,全世界都有,甚至比比皆是。
我身边,或者说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在自己的梦想和家人的期待中,两相挣扎博弈过,互相困顿过,想过逃离,想过妥协,想过放弃,也曾经在半路无助地落泪,也曾经在漆黑中找不到出口无比恐慌,一路走到现在。依然不成功,依然还有无数遗憾,依然还有太多落寞,但这些点点滴滴拼凑出了我现在的模样。
我非常庆幸在某些重要的节点,勇敢地做出听从内心的抉择。那些不符合父母期待的抉择,在那一刻家人看来的任性之举,却是我最大的渴求,也是压抑那么久之后,对自己最大的放纵。最最幸运的是,家人尽管不能理解我的决定,却最终选择了包容。
也许,我们的世界真的可以少一些无声告白,如果在乎,不必遮掩,爱恨苦痛都可以倾诉。彼此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是最好的陪伴。多一些沟通和宽容,这样才能走出无悔的人生。
因为,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在不断的追寻和失败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最后,附上纪伯伦的一首诗《致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属于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成为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而不是从你的身体分裂而成。
他们和你在一起,但不是你所有。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而不是输入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考量。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可以遮蔽他们的心灵。
他们的心灵属于明天,那个你即使在梦中,也无法企及的地方。
你可以努力向他们学习,但不要企图使他们变得像你一样。
因为生活既不会倒退,也不会和昨天一起停留。
你是弓,从你这把弓,
你的孩子,射出向前飞驰的箭。
在一条不确定的路上,射手一旦发现目标,他立刻用力,使你张满。
这样,他的箭可以飞得更快、更远。
就在射手的手中,把改变当做幸福吧。
他既喜欢箭的飞翔,
也喜欢弓的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