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给一个客户做辅导,一个关于如何在“爱”和“做自己之间”找一个平衡点的合约,整个谈话过程耗时2个小时,这个应该是近一年多时间做过做长时间的客户。在整个过程中,客户一直在同样的模式中反复徘徊:自己想要义无反顾的爱,但现实又让她觉得自己不敢,要做自己。我一如既往的陪伴着客户,当我听到客户在自己想要的生命状态里充满能量的时候,我让她感受那股能量,那个时候的自己为成为谁?她说自己是一个“具有国际范的女将军”,接着客户自己用VAK自己描绘着这个具有转化力量的隐喻,我感觉到了一股流动的、倾泻的创造力。最后我邀请客户,当你成为了这个具有国际范的女将军,你回头看过去走的这些路,你觉察到了些什么呢?客户说:如果说肚脐生命的源头,这都是滋养的过程!回到生命的源头,感觉自己充满往前走的力量,所以她会不限制自己的性别,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能力区域,更关键的是坚信一切都刚刚好,她会把这个隐喻画出来,一只陪伴着自己往前走。。。。。
过往的经历,让我们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所以我们遇见任何人或者碰见任何事情,我们都喜欢用自己的过往经历去判断,而忽略其本身。比如大多数中国家庭教育过去长时间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影响,从小的时候父母对孩子都是严厉和苛刻,虽然都是充满着爱和无私的,但表达的方式却面目狰狞。小孩子看不出背后的爱,于是出于动物的生存本性习惯着隐藏自己的想法,迎合父母的想法,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玩、去学习,因为只有这个时候,父母是会给”糖“”吃和给予肯定。这样的模式随着年纪的长大并不会改变,因为害怕,干脆就按着别人的方式活着。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去做一些自己并不想要做的事情,把自己的安全感,成就感、满足感都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却又有所保留,不敢专注、不敢投入,因为害怕这种依赖的关系一旦崩裂后,自己承受不住这样的冲击。所以很多人为了维持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可是我们会越来越发现,当我们把这种安全感,寄托在别人的身上的时候,我们会活的更忐忑不安、焦虑,我们不敢心无旁骛、专注、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情。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充满力量的,我们都有能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工作。虽然可能并不是会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但是生命的过程其实不就是在寻找自己的过程嘛!所以试着跳出原有的框架,回到自己本身是谁,想要成为谁,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