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爱好和志向的培养和发展》
基本观点:
1、没有确定自己志向的人是不幸的。
2、在一个把人放在了首位的社会里,任何劳动都可以上升到创造性的高度。
3、志向是培养而成的,而培养志向的成效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劳动进入人的精神生活的深度以及劳动与思维在其中的融合程度。
4、劳动项目越精细,其中的智力基础越明显。
5、艺术应该当成为每一个人精神财富的经常源泉。
6、这种以兴趣和爱好的一致为基础的劳动,有促进每个人竭力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的作用。
7、一个孩子,当他越深刻地感受到他在教别人时,他本人想学习的愿望就越大。
8、劳动这种把感情上的、智力上的、道德上的和意志上的努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过程,正是发挥天资、形成才能和确立志向的过程。
9、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结合对才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0、教育者的任务,就是看到未来的劳动者,激发他们的天资,点燃每一个人的创造火花。
理论:
一、什么是劳动?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二、劳动的意义。
劳动的意义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整个人生就是思想与劳动,,劳动虽然是无闻的、平凡的,却是不能间断的。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不只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劳动的意义贵在让人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劳动的意义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而且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劳动可以创造文明,创造财富。
三、什么是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感悟: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曾经被忽视:家庭教育的悲哀就是把孩子当成小皇帝,惟考试成绩第一,剥夺了孩子一切力所能及的劳动,从而也失去了因劳动而感受到的喜悦;学校教育的失误就是一切唯分数论,不能体现分数的劳动教育就被刻意忽视。
这就造成不劳而获、不懂感恩的人越来越多,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无所事事,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忽视劳动教育,源于错误的认识,家庭或者学校普遍认为劳动是简单重复的体力活动,与智力没有关系。
一、劳动是确立志向、发挥天资、形成才能的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劳动这种把感情上的、智力上的、道德上的和意志上的努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过程,正是发挥天资、形成才能和确立志向的过程。”
如何培养和发展才能、爱好和志向?唯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志向、才能和天资的协调统一,才能使工作、劳动变成幸福的源泉。
人只有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特长所在,确认自己的爱好;并且需要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形成熟练技巧,掌握一种特殊才能;在劳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会成功、被认可的价值感,从而立志在成功路上不断追求。使兴趣变成特长,并成为为之奋斗的一项事业,这就形成了明确的志向。
二、劳动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在一个把人放在了首位的社会里,任何劳动都可以上升到创造性的高度。”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要相互结合。无论是诗人、画家这种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还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一线工人,任何一个岗位、职位,都不能忘记思考,智力劳动可以伴随体力劳动,并促进体力劳动效率的提高。很多发明创造都是在体力劳动过程中,智力劳动成果的体现。
同时,体力劳动促成智力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劳动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体验,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也让他们对自己的才能有更清楚的了解、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他们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热爱劳动、发现劳动美。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看到未来的劳动者,激发他们的天资,点燃每一个人的创造火花。”作为一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热爱劳动,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在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中,走近学生内心、与学生一起体验劳动乐趣、提升自身素养,更要通过自身努力,激发、点燃每一个人的创造火花。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在劳动过程中,观察、分析每一位同学,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处。
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