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很重要,不同的圈子存在不同的人。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感同身受。
最近一段日子里经历了与闺蜜、与孩子、与老师不同问题不同意见上的分歧,多多少少都相互伤害到了对方,很愧疚。但随着事态的发展,慢慢明白了有些事情是我们个人主义思想太重,认为自己什么都对,对方不应该这样无视你的感受。现在看来我的想法太自私!
暑假开始之前我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我紧张孩子在家不写作业、紧张她无视我的各种要求、紧张她对我的不尊重,让我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向老师向闺蜜向家人倾诉,想通过老师对她施压,达到我想要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又频频与孩子冲突,那时我近乎崩溃,原以为与孩子的关系一直处的跟朋友一样怎么说变就变了呢?强烈的挫败感让我完全不知所措。
当再一次要求老师对她不写作业进行惩罚的时候,被老师拒绝了。老师告诉我若说狠话就能解决问题,那教育孩子就太简单了,她建议我看《父母怎样和孩子说话》让我去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我其实灿儿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没我想象的那么严重,我的焦虑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引来孩子的反感。而她在学校也一直引导着孩子去理解冲突背后的各种复杂人性,鼓励孩子多跟父母沟通,像朋友一样各种天南海北的聊(暑期班结束,接孩子回来,说和吴老师聊天一点压力都没有)。起先我不是很理解老师这样的方式 ,认为学校对学生太仁慈,会把这些不自觉的孩子惯的为所欲为。可事实又证明我的方法已经把孩子的导火线点燃,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而且我们之间无形中隔了一层纱,说话表情总那么一点点尴尬。
好吧!我冷静冷静!重新缕一缕,脑子里反复重复着老师、闺蜜和家人的话,看来是该放手了,孩子已经有她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不再受任何人的掌控(包括自己的父母)她现在渴望自由,更需要尊重、信任和支持。我们不能再这样对立下去了,调整心态改变一种沟通方式势在必行。
我先从管住自己的嘴开始,不在催她干这干那,然后带着她离开由爷爷姥姥溺爱看护的家,搬到自己家,过上我们的二人世界,我俩明确分工,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我不在过问过多学习上的事情,对她保持百分百信任,只用安排好她的一日三餐。这几天我发现久违的快乐又回来了,虽然生活上小姑娘还是让我忍不住的去吆喝几声:洗澡、洗碗、快吃......但她不在像之前那么抵抗我了。这几天竟然连续完成了两篇《简书》,完全颠覆之前对她写作水平的偏见,难道小宇宙开始爆发了?还是离开了爷爷姥姥在我们自己家里,主人翁意识让心一点点静了下来,我觉得应该有很大的因素在里面。
魏校说,我们总把孩子当成我们的私有财产,从而有意无意地扮演明君或暴君的角色。当孩子需要理解、宽容与支持的时候,你通常却评判、指责以及缺乏指导。
看完很惭愧,也很自责,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好。
在成长中,一切过往的错误,都会转变为进一步发展的营养。相信种子,相信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