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导读
1. 一个例子看清各类常见保险
2. 为啥要买保险?
3. 买保险的三大误区
4. 香港保险值不值得买?
5. 究竟怎样买保险才划算?
上一篇文末,小果龙已经预告了之后的《果龙植树记》会从固定收益理财和保险两个方面来分享我的理财学习心得。这一篇小果龙要先跟大家讨论一下保险这个大众话题。文章有点长,请大家花上十分钟细细品味。
相信如果大家有做保险经纪的亲友的话,最近一定会留意到不少有关购买香港保险的热烈推广。小果龙也在前不久亲身体验了这个热潮,顺带看了一些理财达人对保险的分析,这里就跟大家分享几点自己的认知,希望能帮助大家在众多的保险中找到既合适自己又不多花冤枉钱的险种。
1. 一个例子看清各类常见保险
以上是一张常见的险种分类图,可见基本的保险种类并不多,门派比较多的只是人寿保险。为了更形象的对比人寿保险的这些“武林正派”所擅长的武功秘笈,以下借鉴了知名理财网站“长投网”的保险专刊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100个学徒工来到一家五星级大酒店学习厨艺,他们要勤勤恳恳学习十年才能出师。学徒们的薪水一年只有几百块,但是五星级酒店的餐具都非常名贵,一个盘子要1000块钱。如果哪个学徒不小心打坏了一个盘子,那么他不仅要倾家荡产来赔偿这1000元钱,还可能会被开除,无法再继续学习和工作。因此学徒们都非常小心谨慎,但还是每年都有人打碎盘子。(这就是人寿保险的需求——心理或者经济承受不起的死亡风险)
某一年酒店来了个聪明的财务,他建议每个学徒每年交一点钱,把这些钱集中起来,那么无论谁打碎了盘子,就用这钱来赔偿盘子,而且学徒们都不再受到处罚。大家都愿意花一点钱买个心安。那么需要交多少钱呢?聪明财务问大家一年之内大约会打碎几个盘子,大家想了想回答:大约四个吧(保险公司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预定死亡率)。那么假定一年内需要赔偿四个盘子的话,就需要每个人交40元钱。聪明的财务又建议大家聘请一名经纪人来帮助大家管理这些钱财。雇佣一名经纪还有租个办公室一年要1000元。这1000元的费用分摊到每个学徒身上是10元,这样算下来每个学徒一年只交40(保障成本)+10(费用)=50元,就可以打碎盘子不被开除了。(人寿保险门派1“定期寿险”诞生)
可是大半年过去了,竟然还没有人打碎盘子,这时候,一个小心的学徒心想自己最不可能打碎盘子,这一年损失50块钱,十年也是500块啊!不行,得找财务去谈谈。财务说:那简单,你不想交就不交呗,反正出了事风险自己承担。小心人想想又觉得不踏实:万一我打碎了盘子还是赔不起的,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啊?聪明财务脑子一转,既然他想要拿回本金,我就要多收他一些钱去投资,用投资的收益把他的本金赚回来。聪明财务根据市场收益率算出10年后要想拿回500块本金,现在要每年收取 40(赔盘子)+10(费用)+50(为回本投资)=100元。于是聪明的财务对小心人说:我也相信你不会打碎盘子的,但是万一的事情谁也不敢担保,要不你每年交100块押金,如果打碎了盘子这押金就没收了,如果十年都没打碎,到时候1000块钱我原样还你。小心人自己一算,确实两全其美!(两全险的含义)“但是咱们得有一个约定”财务又说,“你既然按100交押金了,这十年都得交,中途也不能再把押金取回,否则要算你违约。”小心人想想自己总归不亏,就一口承诺:“没问题!”(人寿保险门派2“两全险”诞生)
小心人的方案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纷纷要求交押金。财务也很乐意,而且由于市场回报提高,大家也谨慎了没打破四个盘子,到了年底,财务还赚了不少钱。
听说了这个事情,小心人又找到财务说,你用我们的钱去赚了那么多钱,却不分给我们,太不公平了。财务想了想说:要不这样吧,你再多交点,每年150元,十年后我不仅还你1500,还每年把盈利的70%分给你,如何?小心人一听,觉得这样更划算,于是自己马上交了150,回去还鼓动别的工友也多交一点。(人寿保险门派3“分红险”诞生)
这一年恰逢股市大涨,财务赚了很多,到了年终,大家一看自己的帐户,非但没有像去年一样花掉50块,反而还多了几块钱红利。于是财务鼓动大家说,大家不如把自己不急用的钱都给我吧,除了扣除帮大家赔付打碎盘子的保障成本40元钱,以及扣除管理费用10元。其余多给我的钱我帮你们运作,我每个月给你们结算利息,而且是利滚利。“可是我们交了那么多钱,万一要急用咋办呢?”有人问。财务说,没关系,这部分钱急用的时候你们可以随时取出(万能险的含义)。“那你要投资亏了怎么办?”又有人担心的问道。“放心吧,我给你们承诺每月给大家的利息不会低于0%的。而且年利率一定在2.5%以上”(保险公司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二:预定利率。这是保险公司在提供万能险时必须支付给客户的最低利率,之前保监会规定封顶上限不能超过2.5%,现在已经松绑由保险公司自行判断制定上限)众人一盘算,我们哪里懂什么投资运作,财务是个聪明人,交给他放心!于是众人你150,他180的都交了出来。(人寿保险门派4“万能险”诞生)
第三年年末,大家帐户上果然又多了若干盈余,有人感觉赚的真不少,但也有人感觉投的钱不少没有赚到心目中所想要得到的钱。他们又找到了聪明的财务,财务说:收益高的项目当然有,但是风险也大,如果你们不怕风险,我可以帮你们投到这些项目中去,这样吧,我帮大家设置几个投资的帐户,其中有风险高的,有风险低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投资的帐户,选择好了,我来帮你们运作,我每年只按帐户价值的百分之几收大家一点管理费,其余赚多少都归你们,但是万一亏了,请大家也别怪我(人寿保险门派5“投资连结险”诞生)。只要存满五年,我连手续费都不扣。大家感觉这样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就把所有的钱交给了财务。
这时候来了一个新的学徒,众人纷纷向他解释这个项目的吸引力,劝他多拿一点钱出来。新学徒听得一头雾水,最后终于搞清楚来龙去脉,说:不就是交50块钱赔盘子吗?我家庭困难,不把这20%的工资都押进去行么?(因经济限制不买保险)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保费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保障成本 + 费用 + 投资的钱 = 保费。
其中无论你购买的是消费型险,还是分红、万能、投连险,每年的保障成本和费用都被消费掉了。保险公司之所以能返本、分红、付息,无非是在拿客户的钱去投资,然后把投资收益再分给客户。而且由于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不可能太过激进。所以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都是比较低的。
所以建议:尽量购买消费型保障功能的保险,这样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购买的很高的保障。然后把省下来的钱投资到其他能带来更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中去,如债券、基金定投等。这样我们资金的使用效率会更高。
2. 为啥要买保险?
从第一点的学徒与聪明财务的例子里,不难看出保险最原始的目的就是用可以接受的开支(50元/年)来保障生活中不能承受的风险(摔破盘子导致白干几年甚至失业)。至于后面出现的“没出事不用花钱”(两全险)、“跟着保险公司赚钱”(分红/万能险)、“赚更多的钱”(投资连结险)本质上都是聪明财务针对那位“小心人”的心理不平衡而额外提出来的需求所制造的衍生产品。不过在大众心中,有跟“小心人”一样想法的可是主流,所以无怪乎保险经纪们的推广总是集中在分红返利上了。
所以买保险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要保障什么风险,需要保障额度是多少,自己经济上能够承受的保费支出是多少。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小果龙一家每年支出最少需要5万元,那么小果龙首先要买一份人寿或者重疾险,保证自己在失去劳动能力(残疾或大病)时全家5年内不忧吃喝,所以第一份保险保额至少要有50万(考虑到人寿保险在残疾时只赔一半保额甚至更少)。有了这样的目标再看看荷包里面有多少钱是十年八年都不会动用的,才去买第一份保险。之后有了基础,闲钱也多的话,才去考虑其他的险种。
有人也会把保险作为遗产传承或者强迫储蓄的手段,这种做法也有可取之处。当然此类保险就已经不是短期能够全额退出的,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来选择。而且利用保险存钱的话,对收益不要期望太高,因为保险公司通常的投资渠道偏向保守,万能分红险的年化利率能有6%已经是大牛市了,而且市道不好的时候保险公司也不会负责为你的投资损失买单。所以保险合同上的投资收益分析表里面没写着“保证可得”的部分看看就算了,认真你就输了。
3. 买保险的三大误区
保险可算是除了房地产之外另一个中介经纪多如牛毛的行业了,估计没有被保险经纪骚扰过的只剩下火星人了。媒体上关于老年人被骗买银保产品的报道也是经常出现。不过除了不良中介把保险当做稳定投资这种明摆着骗人的局,还有几个误区是我们在选购保险时要留意的。
误区1. 保险收益比较高,还稳定
朋友圈里出现最多的保险广告就是类似“五年返本,存入10万,之后小孩留学移民创业资金不用愁”、“红利优厚,30岁存10万,留给家人1000万“之类看上去让人心跳加速的投资回报宣传。这些宣传语真的能实现吗?小果龙肯定的说,都是真实可能实现的!
我勒个去!那还想什么?赶紧买买买!
慢着,小果龙还没说完呢。忘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了吗?只要保持稳定的收益还有足够的时间,除了保险,其他投资都能做到百倍回报,甚至能比保险获得更高收益呀。
假设每年5%的回报率,10万元本金利滚利累积的话,在23年底本息累计就达到30万,33年时达到50万,48年时达到100万,95年时就可以达到1000万了!保险中介的宣传一点都不神奇,冷静,别被吓到了!
既然5%回报率就已经能够在百年内实现百倍回报,那么买有这样回报率的保险不就是发达的正确途径么?话说得没错,不过前提是你能找到长期保持这个回报率的保险!
有老股民可能会说:5%很容易啊,半个涨停板而已,保险公司的专业投资团队还做不到?实际分析的话还真有点难度。
让我们回看上面学徒与聪明财务的例子,分红/万能/投资连结险能够给予客户的投资回报,是要把投资利润扣除保险公司的保障成本、自身运营费用后再按一定比例分给客户的。
举个实际一点的例子:
保险公司A推出了一个新的分红万能险,10万一份卖了1000份,总共得了一亿元资金。
先要给自己勤劳的经纪人们开工资发奖金什么的,就算一份10万的合同的经纪成本是500元吧(我估计市场上一份新保单的经纪成本在1000-2000左右,这里少算点),这里花了50万。
然后这一年度保险公司的运营团队吃喝拉撒睡加上投资活动,假设又花了50万,那样自身运营费用就是保费的1%(50+50=100万)。
假设卖出去的保险每年会有1%的人退保或者获得赔付(也就是上天堂啦),这笔保障成本又是100万。
在上面这2%的成本费用基础上保险公司要保证年末客户拿到的70%利润后的分红利息能达到5%,这一亿元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至少要有(2%+5%)/70%=10%才能保证保险公司不亏本,否则是不可能发5%红利的。
对比起买基金债券股票之类的利润分配方式,明显保险并不占优。要是市场表现不好,这些非保证的红利可就泡汤了。所以之前保监会限定了万能险2.5%的预定利率上限也有限制保险公司不得恶性竞争的考虑。
在小果龙看过的国内外几种分红险利益演示里,正常比较好的红利率是6%,少的只有4%,多的也不会超过8%。毕竟新保险刚开始的时候保障成本是比较低的(总不会有很多人一开始就退保或者上天堂),可以达到较高的收益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赔付并退出的投保人越来越多,投资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也会越来越倾向保守和流动性为主,红利率也就更难保证了。所以想要靠保险来存个大笔财富传给下一代,你首先要祈祷所有买了这种保险的人都活得比较长寿,而且不会比你更快上天堂。不过平均5-6%的红利率是您买保险时的期望吗?
误区2. 保障越多越好
上个月连续收到某银行推销保险的电话,推荐一个健康险,完全的三无险种(无体检要求,无赔付次数限制,无赔付上限,总之看病就赔几百),我已经很有耐心不断重申我已有足够的疾病险,电话那头小哥还在说“多一份保障也不是坏事呀”。我只能呵呵挂线了。
最开始已经说过了,保险是为了保障“不能承受”的风险,而不是锦上添花。你没事买几个健康险是诅咒自己天天生病么?目前居民医保已经可以覆盖50%-60%的医疗费用,补充的健康险其实用在保障癌症白血病这类花费特别大的就好,多了真没必要。
同理如果两款重疾险都能保障到最耗钱的那些大病,没必要为了那些风险超低的额外重疾(比如象皮症伊波拉病毒感染之类全世界都没几个的)多花保费,说句不好听的,那些治不了的病,再多赔付也不如干干脆脆地结束煎熬,留个遗产给家人更好。
误区3. 趸交(一次性交清)保费比年缴划算
购买非消费险的时候,通常都有趸交,年缴甚至月缴几种付保费的方式可选。从总保费来看,趸交的确比分期年缴总和要便宜一些(如果年缴是20年的险种甚至趸交能省下20%左右),而且会更早能达到满保额的现金价值保障。不过小果龙还是建议买重疾或者高额的人寿保险,尽量选择年缴而不是趸交。原因有三:
1)现在很多非消费型寿险都有豁免保费的条款,就是说在投保人失去劳动能力或者确实患有可以赔付的疾病时,可以豁免之后的保费而继续享受整个保险的保障。所以如果20年年缴中途不幸有事,起码在保费上可以节省一点。
2)未缴的保费用于稳健的投资,长期收益足以抵消趸交的优惠。对普通家庭来说,趸交一下子多交的几万元还是会对家庭的现金流造成不小影响的。
3)未来通货膨胀几乎是必然的趋势,在钱还值钱的时候,自然是留在自己口袋中啊。
4. 香港保险值不值得买?
香港保险可算是2016年热词之一,尤其当人民币贬值的时候,各类美元资产配置的广告简直是高潮一浪接一浪不能停的节奏。小果龙年末也去凑热闹投了个友邦的重疾险,给大家来个第一手的汇报。
首先感概一下香港保险热度之高,在小果龙挤进尖沙咀的友邦公司就第一时间体会到了。有图为证:
中午两点交钱的队伍,那时候正是第一批买家签完文件来交钱的时候。
下午五点,同一地点,依然人潮汹涌。
据现在保安哥哥说,那天的人算少了,多的时候是排到电梯口的。
接下来要感概的就是买保险的隐形土豪之多。小果龙要买的是年投2000美刀,缴费25年,保额10万美刀的重疾险。这个保费多达30几万软妹币的产品在现场只能排在倒数第二(估计仅高于小BB的重疾险吧)。快到我交钱的时候,前面一家子人手一份20几万港币保费的万能险,刷爆三张信用卡。我在后面干着急也要挺起胸膛充好汉,免得被收银美眉用不屑的眼神杀死。后来听说我那天还算好彩,没碰到保费过百万美元的客户,否则三台提款机一起上都要刷两小时才能刷完。。。
究竟香港保险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这么多人花大手笔购买呢?我觉得主要有四个原因:
1. 同等保障下香港保险保费相对便宜一点。现在我们能买到的香港寿险都是两全或者分红险,而非定期消费型寿险。对比国内保险公司的类似保险,香港保险一般保费会便宜20%左右。比如小果龙选择的友邦加倍裕安保终身重疾险,对比国内类似的两种终身重疾险,结果如下:
可见友邦虽然总保费稍贵(因为缴费年限多5年),但是保障相对大方。
2. 香港保险的理赔范围和赔偿幅度更大。这在上图的赔付条款对比中不难看出。国内的一旦你有了重疾,保险公司就直接塞一笔钱让你自生自灭了,但香港友邦这份保险还提供对癌症后续的赔偿,高下立判。
3. 香港保险保额无限制。国内保险限制每人每种保险只能购买最多不能超过50万人民币保额,香港的随便你买。对于打算把保险当遗产传承的土豪来说,50万人民币可真是太小气了。
4. 香港保险用美元结算。主流的海外资产配置或者急需移民人士眼中,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比人民币大多了。而且友邦这份还是分红险,国内的就是一锤子买卖。
总的来看,香港保险的确有其优势。虽然连中国保监会也不得不提醒国民注意购买香港保险的法律和汇率风险,但是反而变成了保险经纪眼中”欲盖弥彰“的推销口号。
在小果龙眼中,香港的重疾险是可以作为自身保险配置的考虑的,因为小果龙本身也是慢性疾病患者,深知一份好的重疾险的必要性。而且土豪都纷纷去买买买了,我们星斗市民跟着喝口汤也不妨。至于香港的分红型寿险,写(chui)出来的回报率都是6%左右,跟国内的也差不了哪里去,非土豪就别考虑了。
最后友情提示,要买一份香港重疾险,可要做好站着排一天队的准备,其实手续不复杂,就是人多,你懂的。
5. 究竟怎样买保险才划算?
在本篇第一点的例子之后已经分析过,在有限的预算里要给自己和家人买足够的保障,
首先应该购买消费型的保险,用最低的价格保证基本的保障范围和额度;
然后剩下的预算在根据消费型保险保障不了的部分衡量该买怎样的补充性险种,这也是理财达人们口中常说的“买定投余”保险配置策略。
最后,不要买单纯的分红型寿险!不要买单纯的分红型寿险!不要买单纯的分红型寿险!
当然我也知道上面简单的几句是未必能够满足爱研(tou)究(lan)的各位啦。小果龙以后会根据自己一家子现有的保障以及真实的保障需求,来给每位家庭成员筛选合适的国内保险(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给全家人都买香港保险,原因只有一个字——穷!),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留意《果龙植树记》。
以上文字为小果龙原创,欢迎交流,如需转载请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