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儿 原创 2021-4-29
《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所著,用聊天谈心一样的话语讲述了“钝感”这种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给人带来的益处。
其实身边就有具备这种才能的人, 但对自尊心极强,心思细腻敏感的人来说,在还没意识到“钝感是一种才能”时,时常会对具备这种才能的人产生一些误会。比如,在职场上,对被心情不好的领导斥责了却依然堆满笑容的人,评价“没骨气”;对一次又一次参加竞聘却都被淘汰的人,评价 “没有自知之名”......生活中,对妆容打扮不够和谐却还自信满满的人,嗤之以鼻;对随便一个旅店都能倒头就睡,随便一个餐馆都能填饱肚子的人,嫌弃不讲卫生 ,.....现在回想起这些情景,顿然觉察到:“哦,这也许是钝感的力量!”
钝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作者说:“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人即使挨骂,也不气馁;即时遭遇敷衍、伪装的赞扬,也动力十足。这种力量让生命不被细小的杂音左右,让身体更健康,生活更悠闲自得。这种力量助你追求到心上人,让婚姻生活更和谐,让人能更好的适应环境........
第一遍阅读时,我只把注意力停留在了钝感是怎么体现出来的,认为钝感是一些人天生的性格或者成长环境所塑造的性格,读完只觉得垂头丧气。然而,如果作者写一本书只是为了赞扬一番天生钝感的人,那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带着我可以变得钝感吗?钝感力可以培养吗?这样的思考刷完第二遍,我看到,钝感其实就是一种乐观豁达的力量,敏感细腻的人也许转变一种思维方式,就可以让自己钝感。
※做事情不要总是思前想后,即时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听完后马上就抛到脑后。
人们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带上自己的情绪,尤其是生气愤怒的时候,就算是在教给对方道理或者说为对方好的话,有时也会夹着一些不中听话或者不太好的语气。
儿子曾在学羽毛球,已经取得了最初的进步,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教练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情,在反复教了动作后,“狠狠”地捏捏他的脸蛋说“怎么这么笨!”,就因为这句话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阴影,第二天怎么也不愿意去见教练,后来也就放弃了。而一起学习的另一个胖小子,因为长得胖经常遭到教练的“冷嘲热讽”和同伴的嘲笑,但他好像并不太在意,虽然学习进度总是落后同伴,但也坚持不懈地学到了现在。
在看完《钝感力》中《在斥责中成长的名医》一篇,反思了自己当时对儿子开导,突然意识到,当时的百般开导都无济于事(事实证明也是这样),不如一下课就带着他去舒舒服服地大吃一顿,把刚刚上课的情景全忘了,而不是在一遍一遍的开导中一遍又一遍地加深上课的情景,应该和他一起,像这名S医生一样“以惊人的速度把一切不快统统丢在脑后”。要拥有有益的钝感力,就应该不要太计较他人言语,即使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也马上抛到脑后,养成这种胸开朗、不屈不挠向前看的精神,成为经得住训斥、经的住打击的人,正如作者所说“有一定才华,而能让才华经过磨练熠熠生辉的,正是坚韧的钝感力”。
※不去考虑那些无聊的或者没有结果的事情。若是左思右想也于事无补,还不如横下心来闭眼休息。
姑妈长期靠安眠药助眠,在我的印象中,她一生都很焦虑,焦虑自己所做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焦虑患肝炎的丈夫会不会患上癌症,焦虑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知不知道添衣保暖,焦虑刚买的新房是不是买在了价格最高点.....无数的焦虑缠绕着她的神经,爬上了她的容颜。她说每天哪怕沉沉地只睡着几分钟,都感觉神清气爽。每每谈起她这些焦虑,旁人都觉得毫无价值,可无论怎么劝,焦虑好像已成了她放不下的习惯。长此以往,身体也陷入了恶性循环,从胃痛、头晕,到记忆力衰退、神经衰弱,最后严重到了重度焦虑和精神分裂。
学医出身的渡边淳一在书中讲到了神经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以及顺畅无阻的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当人紧张、烦躁、焦虑不安时,血管变窄,血压升高;而人情绪放松、神清气爽时,血管则保持舒张。良好的血液循环是人体保持健康的一个绝对条件。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很多成年人都把曾国藩的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但是当“物”来时,当欲望起时,才发现自己并非圣人,总有瞻前顾后、总有悔不当初, 总有梦寐以求.......所以,渡边纯一一句“横下心来闭眼休息”,对我们来说是不是操作起来会容易一些呢?就像有位作家写的“从焦虑到不焦虑中间的转折点,无非就是:睡觉。”别让黑夜折磨自己,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也在书中写道:身体是灵魂所居。身体的健康不是想追求就能追求到的,也不能仅在身体层面追求,因为身体和心灵是相互呼应的,真正的健康应该做到身体和心灵的和谐。
所以,没事早点睡吧,早睡是成年人对自己最好的温柔。新的一天总会到来,人生的故事一直在前行。
※要有“得寸进尺”的才能 。"得寸进尺、得意忘形”其实许多时候这种精神能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给他带来很大的前进动力。
高中时,班里有位成绩很好的女同学,第一年高考因为没被理想的大学录取,所以选择了复读,可却在复读那一年患上了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后来听老师说她变得十分敏感,就算别人朝她礼貌地笑一笑,她也会怀疑是不是在嘲笑她,所以,每科任课老师上课时总是抽她回答问题,表扬她,让她感到自己在不断地被肯定。可能这算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一些成年人也许因为踩过社会太多的坑,所以,对别人的肯定常常也持有“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这只宽慰的话”“只是敷衍的赞扬而已”……这样的谦虚、谨慎和怀疑之心。
而小孩天生拥有一颗单纯的心,只要你对他们笑,他们就很开心,只要给一点点表扬和肯定,他们就动力十足。现代儿童教育观也在大力倡导抓住一切机会给予孩子赞美,就是要利用孩子们这样“得寸进尺”的单纯心态,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变得更加优秀。所以,渡边淳一也说对孩子应该不娇惯,常表扬。
要拥有有益的钝感力,就该学孩子一样单纯的心态,像《感谢嫉妒与讽刺》一篇中那位爱美的老太太一样,无视周围人的目光,即使别人的赞扬中夹在着讽刺,也无视它,用一副“与我无关”的架势,大大方方地勇往直前。正如作者所说这种“得意忘形、得寸进尺”的钝感力,不是所谓的卑鄙无耻,而是一种让人朝着光明未来展翅高飞的原动力。
※“我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算了吧”试着用这样的想法和态度去原谅对方。
正在写此文的时,闺蜜发来消息,抱怨自己和老公带孩子去医院打疫苗,因为老公没把挂号、取号、排队一系列流程搞明白,所以害得全家白白浪费了很长时间,两人相互埋怨,陷入冷战。于是,我顺手把“我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算了吧!”这句话复制粘贴进对话框,顺带问了她一句:“为什么非得是他去搞清楚?还有医院也总是以为自己在方便病患,把流程改来改去的”。过了几分钟她回复我:“主要是太久没带孩子打疫苗了......”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大概是讨论为什么男人下班回家喜欢在车库独自静静坐一会儿才上楼回家?其实不仅是男人,女人也一样,成年人都有自己的累。 也许有人是想卸下职场的面具和疲惫,换上真实的自己与家人温柔相待;而也许有人是需要换上另一幅面具来面对家给的压力。有位在工作中十分严谨的同事说,她会规定老公每天回家后鞋该怎样摆放、鞋带该怎样放,如果没有放好就必须重新来过,两人也常常因为这类小事而争吵,她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就这么简单的事老公也做不好。其实,是她和我们中大多数人都还没明白或接受“从某一方面来看,结婚生活就是一条漫长的容忍之路。结婚时间长了,夫妻双方都不该在某些地方过于在意,应该更加不拘小节一些。”
家,应该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回家,我们就可以卸下盔甲,在家人的怀抱里撒娇;回家,我们就可以丢开皮鞋、摊开双腿,在沙发上随意一躺;回家,我们就可以戴上耳机,听着音乐,张牙舞爪,无拘无束......年轻男女在爱的激情中结为夫妻,可结婚后,在油盐柴米的生活中,双方个性习惯、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等的不同都逐渐暴露得更加真实,如果夫妻双方都不肯让步,都很较真,那生活里一定充满了争吵;如果只是一方容忍,而另一方较真,那生活里一定充满了抱怨,争吵和抱怨都会给家抹上阴郁的色调。所以,常常对自己说“我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算了吧”,让自己变得钝感的一些,心胸也会更加宽广,生活就会更加和谐。两个人相互包容,一辈子便是幸福。
其实,不仅是对家人,身处这个多样的世界, 面对芸芸众生各式各样的毛病,如果常常耿耿于怀,如果总是太过在意,如果一直看得太真切,听得太清楚,那你的人生总是在为别人的“毛病”所累,多累啊!所以,试着调侃轻松地对自己说:“算了吧,我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心就宽了,脾气就好了,苦瓜脸就不见了,眼中的美好也就多了!
所以,钝感力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任何事情都能灵活地从积极的角度进行思考的力量!践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