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 药品 质 量 标 准 时,分析方法需经验 证 ;在 药 品 生 产 工 艺 变 更 、制 剂 的 组 分 变 更、原分析方法进 行 修 订 时 ,则 质 量 标 准 分 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 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 明 中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 生 物 学 测 定 方 法 ,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 基 本 相 同 ,所以可参 照本 指 导 原 则 进 行 ,但在进行具体验证 时 还 需 要 结合 生 物 制 品 的 特 点考 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 言 ,生 物 学 测 定 方 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 物 学 测 定 方 法 验 证 的 内容 。
2、验证的分析项目
鉴 别 试 验 、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 或 制 剂 中有效成分含量 测 定 ,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 如防腐剂 等 ,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 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3、验证指标
准 确 度 、精 密 度 (包 括 重 复 性 、中间精密度 和 重 现 性 )、专 属 性 、检 测 限 、定 量 限 、线 性 、范围和耐用 性 。
在 分 析 方 法 验 证 中 ,须采用标准物质进 行试验。 由于分 析 方 法 具 有 各 自 的 特 点 ,并随 分 析 对象 而变 化 ,因此需要视 具 体 方 法拟 订验 证 的 指 标 。表 1 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 证 指 标 可 供 参考 。
3.1准确度
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 的 程 度 ,一 般 用回收率(% ) 表 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3.1.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 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剂可在处方量空 白 辅 料 中 ,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对 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准 确 度 也 可 由 所 测 定 的 精 密 度 、线 性 和 专 属 性 推 算出来。
对照品(Reference Standard):
指国家药品标准中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杂质和有关物质检查等的标准物质。
一级标准品: 官方标准品或者ATS通过质量守恒法标定含量的标准品;
二级标准品(工作对照品): 采用外标法标定含量的标准品(一级标准品作为对照) 。
含量(Assay):包括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绝对含量: 特定物质中所包含某种物质的量,指绝对百分含量, %。
相对含量: 某物质相对其标示量的含量, %
标示量(Labeled amount):指该剂型单位剂量的制剂中规定的主药含量 。
3.1.2 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 测 定 。如 不能 得到 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 进行比较 ,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可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或面 积 比 (% )。
回收率 %= (C- A ) /B X 100%
式 中 A 为供 试 品 所 含被 测 成分 量 ;B 为 加 入 对 照 品 量 ;C 为 实 测 值
3.1.3 校正因子的准确度
对色 谱 方 法 而 言,
①绝 对 (或 定 量 )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的色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
②相对校正因子: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 子。相对校正因子 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校正因 子 的 表示 方法 很多,本指导原则中的校正因子是指气相色谱法和髙效液相色谱法中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相 对 校 正 因 子 可 采 用 替 代 物 (对 照 品 )和 被 替 代 物 (待测物) 标 准 曲 线 斜 率 比 值 进 行 比 较 获 得 ;采用 紫 外 吸 收 检 测 器时 ,可将替代物(对照 品 )和 被替代物(待 测物)在规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吸收系数比值进行比较,计 算 获 得。
①响应因子(Response factor): 指单位浓度的响应,HPLC中指峰面积和浓度的比值。Response factor=Response(in response units)/concentrate(in mg/ml)。
②相对响应因子(Relative response factor): 是指有关物质相对主成分的响应因子。
Relative response factor =Response factor of individual related substance/Response factor of drug substance。
③相对校正因子(Relative correction factor): 相对响应因子的倒数 。
3.1.4 . 数据要求
①在 规 定 范 围 内 ,取 同 一 浓 度 (相 当 于 100%浓 度 水 平 )的供试品,用 至 少 测 定 6 份 样 品 的 结 果进 行 评 价 。
②或 设 计 3 种不同浓度,每 种 浓 度 分 别 制 备 3 份供 试 品 溶 液 进 行 测 定 ,用9 份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对 于 化 学 药 ,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 取供试 品中 待测定 成分量 之比控制在1 : 1 左 右,建 议 高 、中 、低浓度对照品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 量 之 比 控 制 在 1.2 : 1、1 : 1、0.8 :1 左 右 ,应报告已知加入 量 的 回收 率 (% ),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 对 标 准 偏差 或置 信区 间(置 信 度 一 般 为 9 5 % )
对 于 中 药 ,一般中间浓度加人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 1 : 1左 右 ,建 议 高 、中 、低浓度对照品加人量与所取供试品 中 待 测 定 成 分 量 之 比 控 制 在 1 .5 :1、1 : 1 、0.5 : 1 左 右 ,应 报 告 供 试 品 取 样 量 、供 试 品 中 含 有 量 、对 照 品 加 入 量 、测定 结 果和 回收 率 (%) 计 算 值 ,以及回收率(% )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或 置 信 K 间 。
③对 于 校 正 因 子 ,应 报 告 测 定 方 法 、测 定 结 果 和 RSD% 。
样 品 中 待 测 定 成 分 含 量 和 回 收 率 限 度关 系 可 参 考 表 2。在 基 质 复 杂 、组 分 含 量 低 于 0.01% 及多成分 等 分 析 中 ,回收率 限度 可适 当放 宽。
3.2精密度
精 密 度 :系 指 在 规 定 的 条 件 下 ,同 一份 均匀供试 品,经多次取 样 测 定 所 得 结 果 之 间 的 接 近 程 度 。精 密 度 一 般 用 偏 差 、标准 偏 差 或 相 对 标 准 偏 差 表 示 。
准确度(Accuracy): 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就越准确。
精密度(Precision): 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用同一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量的各实验指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各测量值间越接近, 精密度就越高,越精密;
不确定度(uncertainty): 与精密度向对应,精密度越高,不确定度就越小。
偏差(deviation ): 在日常应用过程中,由于真值不可获得,此时用多次测量,来获得相对真值,即为均值,作为真值。 di = xi - X 。X是平均值。
相对偏差(RD, relative deviation) :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
绝对偏差=单次测定值-平均值
平均偏差=各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是一种量度数据分布的分散程度之标准,用以衡量数据值偏离算术平均值的程度。 使用标准偏差突出了较大偏差的存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主要考察测量的精密度 。标准偏差越小,这些值偏离平均值就越少。主要考察测量的精密度。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也叫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实际工作中也是主要用来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在 相 同 条 件 下 ,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称 为 重 复 性 ;
在 同 一 个 实 验 室 ,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 同设 备测 定 结 果 之 间 的 精 密 度 ,称 为 中 间 精 密 度 ;
在不同 实 验 室 由 不 同 分 析 人 员 测 定 结 果 之 间 的 精 密 度 ,称为重现 性 。含 量 测 定 和 杂质 的 定 量 测 定应 考察 方 法 的精 密度 。
3.3专 属 性
系 指 在 其 他成 分( 如 杂 质 、降 解 产 物 、辅 料 等 )存
在 下 ,采 用 的 分 析 方 法 能 正 确 测 定 被 测 物 的 能 力 。鉴别反
应 、杂 质 检 查 和 含 量 测 定 方 法 ,均 应考 察 其 专 属 性 。如方法
专 属 性 不 强 ,应 采 用 多 种 不同 原理 的 方 法予 以 补 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