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版本是张三愚老师重新排版的。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这几天写了几篇日记后,有很多朋友问:赵老师,为什么您和家长、孩子讲都先提到深呼吸静心呢?
老子在这一章开始就说要先抛出杂念,使心非常安静。
“致虚”(这个“致”字和《大学》里的致知的“致”字同意),让自己的心彻底“空无”,这样才能达到“极端”的静,大自然的万物都在按照“道”在运行着,这样我们才能守静观察着它们的反复运行的规律。
同样孩子也是万物之一,同时也在进行“并作”,孩子的发展也是尊重这个“道”来发展。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按照内在内在动力驱使而表现出来的,这个内在动力就是“道”,我们不要随意去干扰孩子的内在世界或者私自闯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这都不是遵道。
要了解孩子的言行,首先我们要静下心来,通过深呼吸方式,心就能慢慢静下来,然后就能观到孩子的内在的建构和发展。
所以净心排除杂念,我们的心才能静下来,并且还要“守”静,这更需要能量才能保持守住,因此要专注到极点,才能观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