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变老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我有想过,而且很害怕!
我常想起奶奶。她活了80多岁,在15年大年初一的早上无病无痛的去了。去世的前两年,她还坚持不到子女家去住,一个人生活,洗衣,烧饭,不愿给晚辈添麻烦。直到后来,她的手抖到拿不住任何东西,她才只同意轮流去三个儿子家吃饭。
我们晚辈也常常去奶奶家玩,小朋友们一刻不停地唧唧咋咋,热闹一阵。每到饭点,三岁的妞妞,会乐颠颠的跑去叫太奶奶吃饭,一老一小牵着手一遍遍走过那百十米的距离。当一个人的时候呢,奶奶要么就躺在床上似睡非睡,要么就朝南坐在摇椅上晒太阳。我常常想,这些漫长的寂静时光她是怎样度过的呢,会想些什么呢?或者什么都没有想,只随着时光静静的老去。
我也目睹并参与了妈妈的这30多年,从青春韶华到年过半百的小半生历程。她一直在做的三件事就是:劳作、持家、养育孩子。养育完自己的孩子,接着是孩子的孩子…一刻不停歇的为别人,可是唯独没有为她自己。
我怕!怕若干年后的自己也变成她们的样子。我甚至思想不正确的想过,人类是不是在养育后代这件事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更可怕的想法是:这是有必要的吗?
每个人都无法抵御岁月的风霜,和重力的拉扯。我们会一步步变的皱纹满布,皮肤松弛,眼神浑浊。所以昂贵的化妆品、健身卡,以及种种试图定格青春或延迟衰老的东西,永远都有市场。
虽然说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魅力,可是几乎没有多少年轻人会羡慕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只有50岁以上的人会感叹自己永不会再回来的青春。甚至三十来岁的我,走到大街上,看到朝气蓬勃的年轻姑娘都会忍不住叹:年轻真好!
年轻,就意味着有无限种可能性;就会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浪费去折腾去作;生活呢,就像一幅未曾展开的画卷,等着青春的手去触摸!
罗胖曾经说过,他策划《时间的朋友》—20年之约的跨年演讲,初衷是这样的: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达让现代人的平均年龄可能会延长到90岁。那么假如你60岁退休,剩下的30年要怎样度过?他愿和大家一起见证20年后的彼此。
老去的你会见证到什么?除了追忆和遗憾,还有没有别的呢?是不是还变成了一个小老太婆,和别的老太婆拉着家常,遛遛弯儿,跳广场舞,哄哄孙子,练练太极,没事儿来个组团日本游?还是像赫本,杨绛,宋庆龄那样,依然有自己的工作、事业、理想,依然自信、美丽、优雅?
林肯曾经说过,40岁以后的你,要为自己的样貌负责。因为40岁之前的脸是爹妈给的,没法有大改变;而40岁之后的样貌,相由心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年轻时候的你,青春飞扬,精力充沛,梦想闪亮。如果你偏偏选择懒,贪,怂,并打算就此浑浑噩噩过一生,那么,“25岁已死,70岁才埋”,就是你的墓志铭。
而你现在做的每一寸努力都是在为生命投资,每一步行动都决定着你要到达的目标;而每一次浪费和挥霍,以及做下的孽,都要由以后的时光来偿还。
时光从来都是公平而无情。
我想,害怕也许是好的。因为害怕无趣而荒凉的余生;害怕重复妈妈的历程;害怕在青春已过时才幡然醒悟,要付出数倍的努力和艰辛才能还掉年轻时的债,才能收获在年轻时候稍微奋斗就能达成的结果。所以,才愿意趁着还未老,挣扎着向前,积攒够说不怕的底气。不怕岁月的风霜,不怕命运的无常,不怕生活给予的未知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