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美),华夏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家庭成员之间,我们常常陷入一种“输-赢”的思维模式。夫妻间产生的很多矛盾、很多争吵,都是发生在坚持己见的基础上,并且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这种思维会让我们说傻话,做傻事去让对方生气,也让自己生气。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也多简单粗暴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这不行、那不对。孩子的反映常常是不予理睬,或直接顶撞。
怎么办?
《非暴力沟通》给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本书旨在告诉我们,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以下是我阅读后,印象比较深刻的内容:
一、本书讲述的是“非暴力”,那么什么是“暴力”?我们有没有全面理解“暴力”一词?
我们通常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及战争等才算是暴力,而这类事与我们无关。实际上,引发“自己和他人痛苦的语言”也属于暴力的一种,这种暴力,随处可见。如,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争执。
二、“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什么?
感激生活的赐予,让爱融入生活,不贪心。关键词: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
三、非暴力沟通的关键是什么?
倾听内心声音,如实反映需要。
四、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一)不带评论的观察
如,“你总是迟到”,这句就是评论;“这周,你每天都是上课铃响后才到校。”这句就是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二)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使沟通更顺畅。
以下是本书列举的词汇表:
1、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2、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 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 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三)对他人的职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映常常是申辩和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如:
“你来晚了,我很郁闷。”这句话意味着你的行为导致了我的感受。
“你来晚了,我很郁闷。因为我希望我们能做到前排去。”这句话则体现了我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四)提出具体的请求
1、清楚告诉对方,我们需要他们做什么,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当对方给予反馈时,要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我们则需要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2、请求与命令的区别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五、小结
非暴力沟通,就是让我们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事件本身,先做一名冷静的观察者。在外界刺激和我们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个空间,我们可以暂停片刻,来选择我们的回应方式。在发生分歧时,暂缓冲突,展现信任,态度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积极寻求折中方案,让双方都能接受,非暴力沟通强调的是双方的共同利益。